以下是含有肛門出血的搜尋結果,共08筆
犬貓健康常藏在日常細節中,尤其是排便狀況,異常排便可能反映疾病或壓力,從便便就能看出健康訊號。新北市動保處提醒飼主,寵物犬的腸道健康與飲食、運動及居家環境息息相關,留意排便情況可及早發現腸道或潛在疾病,若發現嚴重腹瀉,應立即諮詢獸醫師,由專業人員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規畫治療計畫,維持毛寶貝健康。
腸道好人不老!當發生消化問題,輕則休息一下就痊癒,重則需要手術,若延誤治療恐有致命風險。旺旺中時第三屆「預防醫學 腸識講座」1日盛大舉行,第一場專題講座邀請新光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方躍霖主講「腸治久安、肝膽齊照」。
很多人出現屁股出血、疼痛,都會直覺是痔瘡。然而,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智提醒,包括大腸癌、肛門瘻管、肛門癌、克隆氏症、肛裂,都可能造成肛門出血的問題,最好還是盡快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苗栗50歲男子日前因上廁所肛門出血及排便有裡急後重感覺,前往到衛福部苗栗醫院直腸外科主任鄭智元就醫,經肛門指診及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罹患直腸癌,再經進一步電腦斷層影像檢查,又意外發現肺部有一結節,並經切片檢查病理報告診斷罹患肺癌,讓男子嚇得不知所措,所幸在積極治療後,已恢復日常生活。
根據統計,大腸癌曾連續15年位居10大癌症之首、年奪6千多條人命,而發生部位又以直腸及乙狀結腸最多,占比約60%。有診所發現,近來直腸癌、乙狀結腸癌患者有增多的情況,藉此發出3點提醒,其中就強調千萬別以為「肛門出血都是痔瘡」,一旦發現持續性出血或治療後又出血,務必盡快就醫不要拖。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15日提出最新證據,稱俄羅斯軍方對烏克蘭平民和戰俘實施「廣泛且系統性」的侵權行為,且有涉及戰爭罪的可能。
一名55歲婦人,3年前覺得外痔有濕黏的分泌物,她認為是自然現象不理它,但後來散發出臭味、滲出血絲才就醫,這才證實這團肉球不是外痔是肛門癌,雖經放療、電療,還是沒能保住肛門。醫師則指,肛門癌可能以肛門癢、出血、有黏液等8個症狀為表現,提醒有異狀及早就醫。
外科醫師陳榮堅分享,跨年那天收治一個案例,男患者稱自己的肛門流血來看病,本以為是痔瘡破裂,檢查發現是會陰部與肛門之間撕裂傷,進一步詢問才知,男患者與朋友狂歡被「阿魯巴」,結果撞牆的角度不對,這才導致他的會陰部嚴重撕裂傷,後來縫了2針才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