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出現屁股出血、疼痛,都會直覺是痔瘡。然而,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智提醒,包括大腸癌、肛門瘻管、肛門癌、克隆氏症、肛裂,都可能造成肛門出血的問題,最好還是盡快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醫師陳威智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千萬別小看身體的異狀,很多時候以為的痔瘡,卻往往在接受診療時,才發現實際比想像得還嚴重。他並盤點以下會造成肛門出血的5大疾病:
1、大腸癌:常因症狀與痔瘡雷同,造成容易延誤治療。不過,大腸癌其實還有腹痛、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等典型徵兆,若有合併這些狀況,就要提高警覺。
2、肛門瘻管:肛門清潔不佳,有膿樣分泌物或血紅色黏液,導致癢感和疼痛。
3、肛門癌:肛門瘻管長期不治療,反覆發作造成身體經常處於發炎狀態,恐引起細胞病變,最後惡化成肛門癌。
4、克隆氏症:慢性腸道炎的一種,症狀通常包含腹痛、腹瀉、發燒和體重減輕。
5、肛裂:多為長期便秘所致,於排便時因肛門壓力過高,造成撕裂痛和出血。
此外,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先前提到,若排便時,稍帶著肛門傷口疼痛感,同時滴血在馬桶裡,比較像是肛裂所致;假如是無痛的排便出鮮血,伴隨著肛門腫脹異物感,則可能是內痔膨脹出血,這2種情況都可再觀察一下。然而,一旦發現無痛的排便出鮮血,連肛門異物感疼痛感都沒有,就得盡快去檢查,有惡性的可能。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