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自由現金流的搜尋結果,共246筆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昨公布10月合併營收3674.73億元,約年增17%,創下單月新高,《華爾街日報》撰文分析,台積電10月營收雖維持兩位數成長,但卻是自2024年2月以來最慢的增速,由於台積電被視為全球半導體與人工智慧(AI)產業的風向指標,引發市場對AI投資熱潮可能出現泡沫的疑慮。
雲端與AI巨頭微軟、Alphabet(Google母公司)、Meta、亞馬遜相繼公布最新季度財報。口袋證券觀察,整體營收與獲利普遍優於市場預期,顯示雲端業務與AI產品化已成為推動成長的核心動能。隨著各大企業持續加碼AI基礎建設,市場焦點也將轉向這些龐大投資能否轉化為穩定現金流與毛利成長。
航太軍工股交出的業績表現都不錯,奇異航太、雷神的商用航太業績搶眼,洛克希德馬丁、諾斯洛普的業績表現強勁,都讓航太軍工股看好營運前景。
美中貿易磋商達成初步共識,加上美國CPI年增率低於預期,增添聯準會降息機率,帶動四大指數創高。今(27)日亞股全面走揚,台股盤中一度突破28,000點大關,日經指數盤中攻上50,000點的歷史新高,激勵在台掛牌的多檔日股ETF創掛牌新高。其中,中信日本半導體(00954)大漲近5%,成為27日表現最亮眼的日股ETF。
人工智能相關公司估值飆升,AI泡沫化疑慮再起。外銀從大型科技企業穩健獲利實力、AI用戶需求增長,以及本益成長比(PEG)合理性三層面研判,AI浪潮並非2000年網路泡沫重演,產業革命仍處於早期階段,具有巨大的成長潛力。
全球半導體供應大廠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公布2026會計年度第1季(截至9月28日)財報,營收達到53.2億美元、每股盈餘(EPS)1.26美元,雙雙超越市場預期,顯示各大晶片製造商則積極訂購用於AI半導體的生產設備。
持續搭上AI順風車,IBM第三季財報優於華爾街預期,並上修全年財測,但周三盤後股價下挫6.45%。
據澎湃新聞報導,10月18日,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5上海蘇河灣大會」上,上交所副理事長霍瑞戎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演進,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技術快速發展,不僅會深度影響社會經濟活動,也將深刻改變「科技—產業—金融」的融合發展態勢。霍瑞戎透露,為順應這一趨勢,上交所將始終錨定服務國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持續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營造長期資金入市的良好生態,不斷增強市場的包容性、適應性和吸引力。
美中近期激烈交鋒被視為APEC峰會前的談判造勢,雙方保留對話空間,也造成市場大幅波動,不過與4月市場修正相比,10月波動雖劇烈但具預期性,影響範圍較窄,高估值與獲利了結成為主要拋售動力。
今年第三季以來美股四大指數屢創新高,激勵在台掛牌的美股ETF表現亮眼,其中以追蹤費城半導體指數的國泰費城半導體(00830)近一季報酬率逾25%最優,追蹤Nasdaq 100指數的富邦Nasdaq(00662)、中信Nasdaq(009800)則有約15%報酬,表現與追蹤SP 500指數的元大SP 500(00646)、復華SP 500成長(00924)差異不大。
台股8日收在27,063.68點,跌148.27點,跌幅0.54%,美股雖有震盪,但在第三季連創新高,費半指數報酬率逾25%領跑四大指數,Nasdaq 100指數潛力強,其中有一檔主動式海外ETF異軍突起報酬率居冠。
人工智慧產業的猛爆性投資,讓許多投資人擔憂「泡沫」破裂,知名億萬富翁布拉沃(Orlando Bravo)認為,人工智慧公司的高估值處於泡沫之中,並將當前情況比喻為網際網路泡沫時期。另有專家質疑鉅額投資的投報率,雖然不可能為零,但一定會出現大量的資本毀損,即無效投資。
人工智慧(AI)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擴張,美國知名投資媒體《The Motley Fool》指出,全球AI硬體與軟體市場規模將以每年40%至55%的速度成長,至2027年上看7800億至9900億美元,而在這股浪潮中,輝達與博通是最大受益者,被視為未來的「現金印鈔機」,憑藉龐大的自由現金流,將持續為股東帶來豐厚回報。
金價兩天暴漲約120美元,30日盤中再創新高,因市場擔心美國政府又面臨關門危機而增加避險需求,加投資人押注聯準會(Fed)持續降息等推升金價走勢,但漲高後觸發獲利回吐賣壓,讓金價隨後翻黑。黃金現貨價亞洲盤中,每盎司曾上漲1%至3,871.45創新高,隨後翻黑下跌0.9%至約3,800美元。紐約12月期金下跌0.4%報約3,842美元。儘管拉回,但金價9月來累漲逾1成,若30日市場沒有重大調整,可望創逾五年來最大月漲幅。
2025年金價一路狂飆,法人也持續上調金價目標,即便金價已在歷史高檔,法人仍對黃金投資保持高度信心。隨著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美元走弱與全球央行買盤強勁,黃金後市被看好,金礦股則因利潤率大幅提升,被視為更具爆發力的投資標的。
牛津經濟研究最新報告指出,AI人工智慧投資熱潮顯著提振美國經濟,其效果遠大於其他已開發國家,預期此趨勢將在2026年持續下去,鞏固美國相對於其他主要已開發經濟體的成長優勢。大型科技公司的資本支出預測明年呈現上升趨勢,主要支出多在於電腦設備支出,推動美國電腦產量的激增,同時也刺激了墨西哥、越南和台灣的資通訊產品出口。
市場持續AI會否出現科網股「泡沫」,2022年底OpenAI向世界展示ChatGPT的成果。及後美國巨型科企相繼投放巨額於AI應用上,市場估計Meta、谷歌、亞馬遜和微軟(四巨頭)的資本開支占整個市場的一半。去年四巨頭的資本開支高達美元2,300億,AI應用增加數據中心和能源設施的需求,同時也將刺激就業及提升生產力,對美國GDP增長正面。不過和美國的名義GDP比較,四巨頭的資本開支約為GDP的1.2%。
美國晶片巨頭輝達與OpenAI宣布達成重磅戰略合作,輝達承諾將分階段投入高達1,000億美元,協助OpenAI建置以輝達最新一代AI處理器與系統為核心的超級資料中心。對此,美銀(BofA)認為,輝達這一舉措有望在未來帶來3,000到5,000億美元的潛在收入,同時將直接提高對競爭對手(如博通和AMD)的競爭壁壘,確保其在AI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優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