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菌血症的搜尋結果,共43筆
肺炎長年位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三位,每逢秋冬更隨著流感及多種呼吸道病毒活躍,對高齡長者與慢性病患者威脅甚大。為守護社區健康、提醒民眾及早防護,亞東醫院響應世界肺炎日,舉辦「世界肺炎日民眾衛教活動」,藉由淺顯易懂的衛教講座與互動問答,帶領民眾深入了解肺炎預防與疫苗接種觀念。亞東醫院副院長彭渝森指出,肺炎並非無法對抗,只要「提早預防、正確識別、及時治療」,就能大幅降低風險,守護家人健康。
宜蘭縣五結鄉新德記肥料廠老闆李耀全,9月下旬不顧年近七旬身軀,自掏腰包出車送愛前往花蓮光復鄉賑災,不料疑似在運送過程中吸入帶菌粉塵,返家後身體不適昏迷,一度命危。經插管治療12天後,病情奇蹟好轉,讓陪伴守候多日的家人感動落淚,也讓鄉親再次見證奇蹟,直呼「好心有好報」。
為緩解急診壅塞,衛福部8月起推動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OPAT)。台大急診醫師分享,上周六留觀病人超過130位,擠滿走廊兩側,其中4位病人轉到門診接受抗生素治療,下午直接返家,「以台大醫院2000多床來看,如果能讓這類病人平均縮短1天住院,等於每天釋出將近600張床位!」
秋冬是流感好發季節,由於症狀和感冒相似,不容易發現,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時間,尤其長者、慢性病患等免疫力差的族群,流感症狀往往不典型,且容易併發重症而陷入生命危險。若要遠離流感威脅,預防勝於治療,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方式。
一名88歲、原本頭腦清晰的林姓退休教師,今年初出現間歇性發燒與劇烈咳嗽,在短短3周內病情急轉直下,從生活自理退化至臥床不起,伴隨認知功能變差、失禁、反應遲鈍等症狀,家人一度以為是失智症急速惡化。經送往台中榮民總醫院詳細檢查後,驚覺元凶並非失智或中風,而是由隱球菌引起的「隱球菌腦膜炎」。
丹娜絲颱風不僅帶來強風豪雨,風災後因為積水嚴重,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新增2例類鼻疽本土病例死亡個案,其中1例死亡、5例鉤端螺旋體病。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提醒,颱風後一個月內,都是傳染病高風險傳染時期,民眾災後復原整理家園時重建時,一定要佩戴口罩、穿雨鞋、戴手套等,避免接觸與吸入感染。
現年57歲的主持人沈玉琳,自7月底送醫住院後,詳細病情外界無法得知,家人好友都強調他狀況穩定,駁斥外界任何傳言。不過沈玉琳今(6)日在臉書發文確認,自己是得了白血球異常增生的白血病。據衛教文章說明,該病主要症狀為全身乏力、微熱、多汗或盜汗,以及時常不明原因出血。
再生雙法預計將在明年元旦上路,坊間現已有醫美診所為病人進行外泌體注射。醫事司長劉越萍直言這些診所「膽子很大」,一個不小心,病患恐因菌血症死亡。目前國內尚未核准外泌體的治療行為,若要執行,應先申請人體試驗後,才依計畫收治病患,這樣的診所,包含施作的人通通都會被罰。我國現行僅核准生技公司以人體細胞衍生的外泌體,作為化粧保養品原料。
丹娜絲颱風不僅重創中南部,更出現類鼻疽疫情!疾管署公布,上周高雄一口氣出現6例,創下歷年單周次高,其中2例死亡,個案分別都有慢性肝病和高血壓病史,一名高齡個案發病隔天就死亡。疾管署統計,今年已經累計27例,創23年來同期最高紀錄。
這次丹娜絲颱風不僅重創中南部,每逢颱風後,就會出現類鼻疽疫情,疾管署公布,上周高雄一口氣出現6例,創下歷年單周次高,且其中2例死亡,個案分別都有慢性肝病和高血壓病史,且有污水、污泥接觸史。疾管署統計,今年已經累計27例,創下23年來,有史以來同期最高紀錄。
55歲男子阿國(化名)因為本身行動不便,沒有辦法找到穩定的工作,所以收入並不穩定,而且他的低收入補助遭到取消,他因此無法維持基本生活,所以依法請求他的女兒小萱(化名)給付扶養費用,並按月支付5000元給他,直到他的死亡之日為止。
台東一名男子阿郎(化名)與前妻育有一女,因行動不便、無法穩定工作且低收入戶補助被取消,向法院聲請要求女兒每月支付5000元扶養費。不過,女兒指出,父親過去經常酒後對她施暴,甚至曾以家具砸傷她,請求免除扶養義務。台東地方法院審酌情節重大,裁定駁回其聲請。
一名飼主將13歲身體不適的貓咪送往動物醫院救治,發現貓咪胰臟癌復發,但飼主認為動物醫院處理消極,轉送他院檢查後又返回原醫院,沒多久就病情惡化過世,飼主認該動物醫院有醫療疏失,提告遭駁回又上訴,仍遭駁回。
藝人大S(本名:徐熙媛)3日傳出在日本因流感併發肺炎病逝,享年48歲,有消息人士透露,「敗血症」才是她的真正死因。不過,醫師出身的前立委沈富雄除質疑,大S有無進行抽血細菌培養檢測?也研判,大S的死因可能是呼吸衰竭。
本報11日報導青少年淋病病例在過去12年間暴增7倍,引起家長熱烈討論及關切。國教行動聯盟今天呼籲衛福部責無旁貸,應正視青少年性病日益嚴峻問題,儘快提出有效防治策略,並做好數據監測與危機警示。
肺炎長年位居我國10大死因前3名,尤其更是「老人殺手」,65歲以上長者感染重症機率及死亡率急遽上升。醫師指出,「肺炎鏈球菌」為肺炎最常見致病菌,在社區型肺炎中占約27%,今年感染肺炎鏈球菌病例達244例,創下近5年新高,呼籲65歲以上長者接種2劑公費肺鏈疫苗,遠離肺炎威脅。
肺炎位居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第3名,且死亡人數不斷升高。醫師指出,肺炎鏈球菌是社區型肺炎最常見致病菌,尤其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病例更創5年新高,死亡率平均約20%,老人感染死亡率高達60%,呼籲65歲以上長者接種2劑公費肺鏈疫苗,遠離肺炎威脅。
根據統計,肺炎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3名,衛福部疾管署自2007年10月15日起,將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明訂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另外,台灣社區型肺炎中,約有23%是因肺炎鏈球菌感染所造成,更顯預防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脊椎退化,接受脊椎手術後,傷口感染風險也更大。一名52歲李先生,罹患糖尿病多年,長期久坐導致第4、5腰椎嚴重退化狹窄,下背痛及腿部麻木,甚至無法正常行走,接受新式超音波骨刀內視鏡手術後,不僅順利避免感染,恢復期也比預期短、術後疼痛明顯減輕,重拾健康生活。
一名52歲李姓工程師罹患糖尿病多年,長期久坐導致第4、5腰椎嚴重退化狹窄,下背痛及腿部麻木,甚至無法正常行走。李先生原本擔心脊椎手術有高感染風險,今年在基隆長庚接受新式「超音波骨刀內視鏡手術」,不僅順利避免感染,恢復期也比預期短、術後疼痛明顯減輕,重拾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