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補鈣的搜尋結果,共122筆
早餐還在吃培根蛋餅或火腿吐司嗎?食安專家韋恩表示,英國學者近日呼籲在培根與火腿包裝上,加註健康警語,因為裡面所含的亞硝酸鹽,是一級致癌物,危險等級不亞於菸草;營養師高敏敏也表示,培根並不是肉,其脂肪組成有如油脂,千萬別以為吃培根,能獲得和肉品一樣的營養。
爭取民進黨台南市長初選提名的立法委員林俊憲6日再提政見,主張「讓孩子讀冊免錢、吃飯免錢、喝牛奶免錢」,國中小營養午餐全面免費、「班班有牛奶」升級「二果二乳」。讓台南的每個孩子都能在學校吃得飽、學得好、未來更有競爭力,打造教育福利最完整的台南。他預計,這些費用共約10億元,以台南市府財力,有能力來負擔。
我國65歲以上長者平均每7人就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醫師指出,骨質約在20至30歲達巔峰後逐漸下降,但國人鈣質攝取卻未達每日建議量6成,呼籲民眾及早補充鈣質,多運動、曬太陽,飲食可多吃牛奶、魚、豆類,並適當補充保健營養品。
每天都有喝牛奶,骨質密度還是偏低?醫師陳鈺泓指出,鈣質攝取量固然重要,但吸收率也不可忽視,懂得怎麼吃、何時吃,才能存好骨本,不讓辛苦補的鈣白白流失,每天分早、中、晚攝取,以及避開高草酸食物、控制咖啡因、晚餐後或睡前1小時攝取一些含鈣食物,是日常生活中能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的4大關鍵。
餐桌常見的黑木耳,其實是超級食物。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黑木耳的鐵含量,是肉類的近50倍,鈣含量更高出80多倍,不僅是平價的補鐵、補鈣來源,研究發現,黑木耳裡的多醣體與黑色素,能調節免疫、降低發炎、清除自由基,有抗腫瘤的潛力,甚至能幫助延緩老化,建議3餐都可加點黑木耳。
有些人不喜歡喝牛奶,或有乳糖不耐症,就想靠喝豆漿來補鈣,不過,營養師李宜樺表示,豆漿雖然富含蛋白質,但含鈣量只有鮮奶的9分之1,如果想藉由喝豆漿來補鈣,最好在一杯豆漿中,加入一湯匙芝麻粉或芝麻,就可以多補充將近10倍的鈣質。
想防癌、少生病,有好的免疫力很重要。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優格、牛奶裡的半乳糖,能提高體內CD8+ T細胞活性,增強免疫力,以對抗病毒與癌細胞,研究發現肺癌、腸癌與腎癌患者,若血中半乳糖濃度較高,腫瘤內CD8+ T細胞活力更旺,實驗也顯示,高半乳糖飲食的小鼠腫瘤長得慢、壽命更長。
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脊椎相關疾病成為國人健康的重要課題。根據統計,40歲以上每兩人就有一人面臨脊椎退化問題,若未及早治療,不僅可能導致行動困難,甚至影響家庭與生活品質。
許多人喜歡早餐時吃培根。不過,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培根雖然是豬肉製成的,但經過加工後,培根的脂肪組成堪比油脂,「已經不是肉了」,並分享曾經遇過一名培根控患者,每天必吃各式培根早餐,導致罹患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談到高膽固醇,許多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肥肉、內臟,但其實一些高鈣的食物,也會讓膽固醇升高。醫師石光中指出,許多人補鈣常吃的小魚乾以及吻仔魚,膽固醇含量相當高,應盡量少吃一點。
許多人愛吃起司,甚至吃起司來補鈣,復健科醫師王竣平表示,起司是補鈣好東西,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該猛吃,尤其是加工片裝起司,通常高鈉、高磷,而過量磷酸鹽會讓骨骼中的鈣被溶出,反成骨鬆幫兇;營養師高敏敏也建議高血脂、高血壓等5個族群,別吃太多起司。
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造成沿海、溪北無數家園滿目瘡痍,鄉間多為長輩居住,連日善後清理毀壞房子叫苦連天,「蹲下去卻爬不起來,好吃力!」專家指出,退化性關節炎是中老年族群常見關節疾病,平常可能未必覺得有問題,但遇到這種非常時期,要提醒長輩注意避免受傷外,平日也該透過正確飲食補充關節營養、減少疼痛與僵硬。
「我好想成為你的妹妹,可我每次扯破嗓子喊你,你就像根本沒聽見似的。」當手機螢幕裡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子深情說出這段話時,75歲的蔣大爺立即感動留言:「有妳這樣的好妹妹,是我的榮幸。」儘管女孩聲音與口型明顯對不上、明顯為AI合成,蔣大爺仍深信不疑,每天守著手機等待「妹妹」更新影片。
提到補鈣食物,很多人會先想到牛奶。不過,營養師表示,其實便當常見的配菜─小松菜,鈣質含量高居綠葉蔬菜之冠,每100公克中就有90毫克的鈣,且吸收效率高,吃小松菜補充鈣質的效果,甚至比牛奶、菠菜都還要好。
料理中加入香菇,不但能增加鮮味,還能補充多種營養素。醫師邱筱宸指出,香菇可以增強免疫、抗發炎、延緩老化,還具有抗腫瘤潛力,曬過太陽的乾香菇更是天然的補鈣好幫手。而很多人都會聽過的「香菇引發痛風」其實並不正確,真正該避免的是動物性高普林食物。
新竹地區1位48歲的女性,健檢時發現有甲狀腺節結,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古君平持續追蹤2年,去年發現約有1.2公分惡性腫瘤,被診斷為甲狀腺癌第1期,在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後,儘管術後出現低血鈣,導致手腳麻木等不適,經過靜脈注射及口服補充高劑量鈣劑與維他命D治療,目前情況漸漸穩定。
台北市「鮮奶周報生生喝鮮奶」自4月上路,讓全市約18萬名學童每周可免費領取1瓶鮮奶或豆漿 ,政策目的是為了讓孩童多補充鈣質,才能頭好壯壯。議員卻發現可兌換品項中,竟包含「無鈣豆漿」,強調市面上並非沒有含鈣豆漿,市府選擇的原因令人不解,恐與政策原意背道而馳。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會跟局處研議,將高含鈣量的鮮奶或豆漿納入品項。
很多人有吃鈣片的習慣。不過,家醫科醫師陳欣湄提醒,想要真正補進鈣質,包括吃鈣片的時間、劑量都有「眉角」,建議最好在飯後吃鈣片,1次不宜超過500毫克,且不要與鐵劑或魚油一起吃,以免相互干擾,反而不利於營養吸收。
吃蔬菜、豆製品、奶製品補鈣,除了看食材本身的鈣含量外,也要看吸收率。營養師楊婷貽指出,兩者都兼顧補鈣才有效,小方豆干含鈣量高,吸收率也不差,是很好的補鈣來源,羽衣甘藍、芥蘭、小白菜等也都不錯,素食者想補鈣可以多吃,此外,多曬太陽、吃足維生素D則有助鈣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