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陳鳳龍的搜尋結果,共31筆
融資租賃龍頭中租-KY(5871)12日首度舉辦「中租創新論壇」,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在論壇中,正式宣布「今年為中租的人工智慧年」,已啟動中租-KY改革工程,從以人為本的傳統機構轉型為科技驅動型企業,提供更智慧、更快捷、更具適應性的金融服務。
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宣布「今年為中租的人工智慧年」,推動公司由傳統金融服務轉型為科技驅動型企業,正式開啟全新改革工程。
中租-KY(5871)26日舉行法人說明會,回應市場關注的資產成長、信用成本與金保法因應等問題。中租控股指出,上半年營收與獲利仍受大陸市場影響,但東協業務表現亮眼,帶動整體營運維持穩健,上半年累計營收492.8億元、年減3%,地區別來看,台灣、大陸分別減3%及7%,只有東協上升7%,且仍以馬來西亞及柬埔寨成長較為顯著。
融資租賃龍頭中租-KY(5871)今(26)日召開法說,因應外部經濟不確定性及經濟動能趨緩,公司聚焦改善資產品質,2025年上半年信用資產規模降至7859.01億元,稅後淨利104.97億元、為近5年同期低,每股盈餘5.8元。展望後市,公司對業務動能維持審慎看待。
台北市租賃商業同業公會於15日召開會員大會,本次最重要的議程為理監事改選,會中共選出了27位理事及5位監事,並於會後召開理事會進行理事長票選。在到場的23位當選理事全數支持下,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回鍋,再度擔任下任租賃公會理事長。
台北市租賃商業同業公會於15日召開會員大會,本次最重要的議程為理監事改選,會中共選出27位理事及五位監事,並於會後召開理事會進行理事長票選。在到場的新任23位理事全數支持下,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以高票回鍋擔任新任理事長。
過去幾年中租控股營運一路高歌,年年交出超過資本額的獲利成績單,但2023年起這位「財報滿分生」也進入調整期,EPS(每股稅後純益)從15元以上降至2024年的13.3元,每年雖仍賺超過一個資本額,卻也不復往日的二位數高成長,面對營運上轉折點,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選擇強化根基,深化東協矩陣整合再拚營運第二曲線。
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是那種一眼就看得出「不會做表面功夫」的人,講話有條理分明,不誇張,也不拐彎抹角,從最基層的業務員做起一步步到中租控股董事長。
中租控股獲利從高速成長邁入優化整合階段,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用「AI科技」作為企業突破成長瓶頸的利器。
面對資本市場關注下一步動能,中租控股近10年來,從綠能到船舶,以「實體資產布局」穩中求進,持續打造中長期獲利新引擎。
中租控股持續深耕再生能源,已將太陽能發電作為核心資產配置,從早期國內案場建置起步,至今不僅成為台灣太陽能市場重要參與者,亦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形成橫跨台灣、泰國、越南與馬來西亞的綠能投資版圖。
中租投控28日舉行股東常會,針對近月股價表現低迷,股東關切股價是否被低估。對此,中租董事長陳鳳龍表示,股價主要受到外在環境影響,可能因投資人對大陸經濟持觀望態度,因此在股價上有所遲疑,後續盼能充分反映獲利基本面好表現的價值。
中租投控28日舉行2025年股東常會,會中針對股東提問強調,海外營運皆進行100%匯率避險,不會有幣別錯配的問題,另外,股價主要受到外在環境影響,但獲利相較於同業表現仍然是最好的。
中租控股(5871)於13日召開2025年第一季法人說明會,針對近期法人關注的大陸信用風險、台灣二手車融資調整、東協市場展望及匯率波動等議題提出說明。董事長陳鳳龍表示,雖然整體營運仍受區域經濟與產品結構調整影響,但各區資產品質穩定、東協成長動能明確,全年營運維持審慎樂觀,力拚達成年初訂下的成長目標。受消息激勵,中租-KY股價今(14)日盤中持穩上揚。
面對快速變動的市場環境與後疫情時代的挑戰下,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為公司訂下了清楚的經營指標,從「開拓新利基市場、追求成長」、「兼顧獲利」以及「布局國際市場」等三大經營指標帶領中租控股向前走。
融資租賃龍頭中租-KY(5871)公布2025年3月自結合併營收86.62億元,月增11.33%、年減1.06%,為近7月高,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2.08億元,月增達49.2%、年增10.63%,創近9月高,每股盈餘1.31元。
「勇於承擔」是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的座右銘,更是一種貫穿組織文化與決策核心的精神態度。
融資租賃龍頭中租-KY(5871)25日召開法說,董事長陳鳳龍表示2025年台灣及中國大陸市場業務均目標成長5%,東協依國家目標各異,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目標成長10~15%,泰國則保守目標成長5%。同時,看好資金成本有望續降,對獲利恢復成長將有正向效益。
中租控股(5871)27日法說會公布上半年稅後純益122.2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6.4%,但每股稅後盈餘仍有7.08元,三大獲利支柱的台灣、大陸及東協貢獻度比重依序為48%、45%及5%,台灣上半年貢獻度再超過大陸。
中租控股(5871)上半年稅後盈餘122.25億元較去年同期130.64億元下滑6.4%,但每股稅後盈餘仍有7.08元。三大獲利支柱─台灣、大陸及東協貢獻度比重依序為48%、45%及5%,台灣上半年貢獻度超過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