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颱風生成的搜尋結果,共192筆
中度颱風「鳳凰」直撲台灣南部而來,12日可能發展為「非常強烈」颱風,預測12至13日之間從台灣中南部登陸,7月「丹娜絲」颱風時嚴重受創的台南沿海地區居民,目前是繃緊神經,包括七股、北門等區公所都派員檢查抽水機、防水閘門、規畫避難收容處所、預備發電機,收容所備齊飲水、餅乾、泡麵等。居民都祈求神明保佑「颱風不要再來了!」。
因應鳳凰颱風生成並持續靠近台灣,桃捷公司全面啟動及檢視防颱整備工作,確保捷運系統和旅客的安全。目前列車依時刻表正常發車,同時根據防颱防洪SOP進行布署及應變準備。在颱風警報期間,桃捷將根據實際風速情況調整班距或視情況停駛,並於第1時間透過官網、臉書粉絲團、「i搭桃捷」APP及全線各車站旅客資訊系統與廣播系統同步發布最新營運資訊,請民眾留意。
隨著年底逐漸接近,熱帶氣旋活動是否會延長成為關注焦點,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去年11月以後仍有多個颱風生成,今年颱風季是否同樣延長,他觀察近期數值模式模擬顯示,一股新的熱帶擾動正逐步接近南海,後續有可能增強為中度颱風,是否會影響台灣,仍需持續觀察;此外,11月11日前後也可能有新的熱帶擾動生成訊號。
今(30)日晚上隨著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基隆北海岸、北部降雨機率提高,東北部、東部地區亦有零星降雨機會;各地早晚仍稍涼,低溫約21至24度,日夜溫差較大。氣象專家賈新興指出,接下來從31日到11月5日持續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另11月1日到2日,關島附近有熱帶系統發展趨勢。氣象粉專「天氣風險」分析,大氣條件判斷颱風發展的機會確實不低,但路徑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近日東北季風一波接一波,天氣越來越涼,氣象專家林得恩表示,美國國家氣象局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指出,自9月起反聖嬰訊號有增強的趨勢,可能持續到明年2月,因此台灣秋季在東北部及東半部的降雨會增多,冬天到隔年春季的氣溫也會比平均值還低,簡單來說就是今年「冷冬」機率提高。
今天受東北季風及華南雲系東移影響,桃園以北及東北部有雨,氣象專家賈新興表示,未來10天整體都是東北季風影響的天氣,宜蘭要留意較大雨勢及持續性降雨;此外目前菲律賓至南海是明顯的低壓帶,當中有2個熱帶系統發展機率,關島附近的在月底至11月初生成颱風機率較高,路徑將往西移動。
全球航班運能恢復,國人出國規模攀升,但伴隨而來的班機延誤、罷工與氣候干擾亦愈見頻繁。保經業者提醒,旅遊不便險雖能補償行程中斷風險,但理賠條件與投保時點須特別留意,尤其罷工與天災一旦公告,事後投保恐不受理。
花蓮光復洪災救災行動持續推進,副總統蕭美琴今天三度到災區勘災,除到瑞穗生命紀念園區慰問罹難者家屬,也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了解目前的救災進度。蕭美琴感謝國軍與各界志工投入大量人力,力拚中秋節前助災民恢復家園,同時她也要求各單位加快清除側溝汙泥,避免後續颱風來臨影響救災工作。
根據日本氣象廳最新資訊,位於菲律賓東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今上午增強為今年第21號颱風「麥德姆」,未來朝西北西方向往呂宋島前進。中央氣象署表示,周五、六(3、4日)受颱風外圍雲系影響,花東及屏東地區降雨機率較高。
本周太平洋高壓偏強,今天(29日)各地為晴到多雲的天氣,高溫約在35、36度,午後西半部地區及各地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晚間西部地區也會有零星雨勢;氣象署表示,菲律賓東方海面低壓帶中易有熱帶系統發展,將密切觀察;氣象專家林得恩也說,9月起反聖嬰訊號持續增強,這會導致秋颱生成的位置較為偏西,與東北季風結合共伴下,影響台灣的機率將大增。
樺加沙颱風剛離開,不少民眾關心接下來是否仍有颱風威脅,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中秋節前後熱帶擾動依然活躍,歐洲及美國模式均顯示,可能會再生成1至2個颱風,但是否會影響台灣,還有待觀察。
今晚至明天(27日)水氣減少,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午後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各地高溫約32至35度,西半部有局部36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氣象粉專「天氣風險」指出,十月上旬以後,西北太平洋仍可能生成熱帶低氣壓或颱風,第一波東北季風,目前看在國慶日前有機會,但目前還有變數。
今(25日)起太平洋高壓西伸增強,各地大致晴到多雲、高溫炎熱,類似的天氣持續至周六(27日);周日、下周一(28、29日)太平洋高壓稍減弱,水氣增多,東南部至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對流發展較明顯,山區及近山區平地有陣雨或雷雨。氣象專家表示,10月上旬仍有颱風生成機會;至於一延再延的東北季風,則要等到中秋節(10月6日)過後再來看看是否來到台灣附近。
強颱樺加沙今晨6點中心位在鵝鑾鼻西南方320公里處,以每小時21公里速度向西北西進行,東半部地區、恆春半島及高屏山區雨勢持續,易有大雨或豪雨,花東地區及東北部、高屏山區有局部豪雨等級以上降雨;明天(24日)仍受颱風外圍環流及地形交互作用影響,花東及屏東山區續防大量降雨。最新歐洲模式模擬,未來一周菲律賓東方海面還有熱帶擾動發展,生成颱風機率約70%,路徑估通過菲律賓,朝海南島前進。
根據日本氣象廳最新資訊,位於菲律賓呂宋島西北方海面的熱帶性低氣壓,今(18日)下午增強為今年第17號颱風「米塔」,路徑朝西北方向前進。中央氣象署表示,米塔不會直接影響台灣,但其外圍環流將間接影響台灣天氣,今、明(19日)兩天易有短延時強降雨,周日(21日)也要留意大雨。
西螺大橋下濁水溪沙洲上的甜根子花盛開,湧入大批民眾開車進入河床,導致抑制揚塵用的稻草蓆壓毀,施工單位昨(16日)在便道上以沙丘阻擋,並開挖1公尺深的溝渠,共2道防線阻隔一般車輛進入工區,引起民眾抱怨不友善。第四河川署17日表示已製作告示牌呼籲民眾不要開車闖入。
明(17)日水氣增多,台東及屏東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中午過後桃園以南地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山區降雨機率相對較高。氣象署表示,周四(18日)到周六(20日)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下周一、下周二(22日、23日)又有另一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靠近。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指出,若米塔颱風生成,下周可能生成又強又大的颱風會命名「樺加沙」,路過台灣附近的機率很高。
本周太平洋高壓逐漸遠離,西半部雲量增多,天氣方面帶來一些不穩定因子,雷雨機率增加。重頭戲在下星期,一個熱帶系統發展中,被評估有機會形成颱風,且隨著它北抬、西進,9月下旬甚至有可能通過台灣。
今天仍受太平洋高壓影響,各地晴到多雲,高溫達37、38度,午後南部地區及桃園以南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明(17日)起至周六(20日)水氣增多,東半部及恆春半島有局部降雨,午後雨區擴大至平地。氣象專家吳德榮表示,菲律賓東方海面有一熱帶擾動發展,生成颱風機率上升至70%,若成颱將是今年第17號颱風「米塔」,歐洲模式模擬向巴士海峽前進;美國模式則預測通過台灣,應持續觀察。
節氣已進入秋天,不少人關心何時轉涼,天氣風險公司分析師廖于霆今表示,大台北盆地下周還是會出現36至37度高溫,真正的涼意最快要等到9月下旬,隨著9月進入秋季,北方冷高壓與鋒面系統逐漸增強,但目前仍受到太平洋高壓籠罩,影響範圍僅止於長江流域,預估要到9月下旬東北季風才可能進一步南下影響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