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駐聯合國大使的搜尋結果,共256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11月1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在巴西貝倫正式拉開帷幕。來自近200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商界領袖、民間團體齊聚一堂,共商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方案。
俄羅斯總統普丁周三提出全面核試的可能性,但身為他左右手的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在安全會議上卻顯然缺席,引發外交政策高層可能改組的廣泛猜測。
美國川普總統前國安顧問波頓2日在《澳洲金融評論》(Australia Financial Review)撰文指出,川普在第二任期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會面,未對台灣的未來帶來任何新啟示。儘管先前有報導指出,習近平可能用貿易條件要求美方在台灣地位問題讓步,但未有此類讓步出現。然而,波頓認為川普和習近平對台灣問題的沈默不是金。
美國與委內瑞拉及各自盟友10日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緊急會議上爆發激烈交鋒,川普政府誓言動用「美國全部力量」消滅毒梟網絡;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則警告,美國正準備對委內瑞拉發動「武裝攻擊」。
就在白宮公開譴責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和平獎得主是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後,美國總川普周五與她通話。川普並公開說,馬查多與他通話時說,她是代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殊榮。
法國「France24」新聞網9日報導,由於美國川普政府大幅削減提供給聯合國的基金預算,聯合國將被迫削減約25%維和部隊(PKO)與縮減部署規模,勢必對各地區域局勢帶來重大衝擊。
聯合國高級官員8日表示,由於缺乏資金,聯合國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削減全球9項維和行動中25%的維和人員,影響13000至14000名軍警。除此之外,今年美國總統川普開啟第二任期後,下令對聯合國和其機構進行審查,切斷了雙方的聯繫,來自美國的未來資金仍充滿變數。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連續兩年受邀到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臉不紅氣不喘地為以色列的種種侵略行為大力辯護。然而,會場上大半的座位是空著的,因為許多國家的外交官於演講開始前紛紛當場退席,以表達對以色列在迦薩種族滅絕行徑的不齒與抗議。但是幾天後,尼坦雅胡與川普在白宮會面討論迦薩停火協議,最後版本幾乎照以色列提案原封不動通過。再過幾天,以色列國防軍不惜觸犯歐洲諸國的眾怒,明目張膽地攔截國際人道組織載運救助迦薩物資的船隊。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9月30日通過決議,將駐紮於海地的「多國維安任務支援團」規模擴大5倍,並轉型為「幫派鎮壓部隊」(GSF),協助海地政府打擊暴力與組織犯罪,恢復社會治安穩定。
1950年2月14日,中、蘇共簽訂《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證實中共對蘇聯「一邊倒」。是年6月25日,北韓大舉侵入韓國,美國與中共先後介入戰事,美國對華政策轉向,不再等待中共的「狄托主義」。杜魯門政府採納《麥克阿瑟備忘錄》的意見,重新認識台灣在圍堵中、蘇共於東亞地區的擴張上之戰略價值。
美國總統川普本週出席聯合國大會時,接連遇到電扶梯故障、提詞機當機與會場音響問題,他隨後在自家社群平台上痛批這是「三重破壞」(Triple sabotage),並要求聯合國立即展開調查,不過聯國秘書長發言人做出反駁。
南韓總統李在明執政逾3個月,儘管自話自讚政績如何光亮,但是,朝野仍然在國會彼此攻擊,尤其,要求李在明下台的聲浪一波接一波。選民感嘆,前總統尹錫悅為戒嚴負責下台,等待漫長的司法程序進行。馬上,由李在明接棒。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SC)18日表決最新加薩停火決議案,遭美國以關鍵1票否決。美國國務院強調,由於決議文未譴責哈瑪斯暴行,因此投票反對。
俄羅斯國家媒體19日引述俄駐聯合國大使的話指出,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計畫在22日舉辦的聯合國大會期間,與美國國務卿盧比歐會面。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當地時間14日下午抵達以色列,展開一系列高層會談,試圖化解以色列日前對卡達發動空襲而引發的外交裂痕。盧比歐此行除傳達美國的支持與憂慮,另有報導稱,日本是否承認巴勒斯坦,已成為美國與歐洲新一輪角力焦點。華府強烈要求東京勿表態支持,法國、英國則持續敦促日本加入承認行列。
聯合國大會週五(12日)以壓倒性票數支持一項決議,重啟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兩國方案」,距離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聲稱「永遠不會有巴勒斯坦國」不到24小時。這份名為《紐約宣言》(New York Declaration)的文件,規劃「具體、有時限且不可逆的步驟」,以推進兩國方案,獲得142票贊成、10票反對(包括以色列及其主要盟友美國)、12票棄權而通過。
這次被川普政府盯上的搜查對象,是外交政策鷹派人物波頓(John Bolton)。在眾多遭川普解雇的前幕僚中,他或許是批評川普「交易式治國」聲量最大的一位。
美國《紐約郵報》22日獨家披露,經常批評川普的白宮前任國安顧問波頓(John Bolton)位於華府附近的住所,美東時間當天一早突遭聯邦調查局(FBI)幹員上門搜索。搜索開始不久,FBI局長巴特爾(Kash Patel)在社群平台發文「沒有人凌駕於法律之上」。消息一出備受矚目,美國各大媒體紛紛跟進報導。
美俄領導人川普、普丁將於美國阿拉斯加時間15日上午11時30分(台灣時間16日凌晨3時30分)在安克拉治市郊空軍基地會晤。克里姆林宮14日公布隨普丁訪美5人名單,外交、國防、財政等首長在列。白宮拖到川普15日出發前一刻才公布代表團名單,防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竟不在隨行之列。相較美方代表團以忠誠川粉為最大特色,俄方陣容幾乎都是老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