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鴻海科技日的搜尋結果,共52筆
科技股賣壓蔓延全球,周三台股開跌330.65點報27785.91點,指數盤中重挫至27373.05最低、下跌743.51點,失守28000大關,且5日、10日全面告失,AI、半導體、被動元件、網通等成重災區,電金走弱,然記憶體、光電、重電等重啟戰火,搭配內需、觀光餐旅、航運、普發萬元推動內需等族群敲邊鼓,小幅收斂跌幅,大盤守住27700、月線,量能略增。
鴻海集團全力朝機器人轉型,旗下廣宇(2328)、鴻準(2354)均啟動史上最大轉型計畫,廣宇收購歐洲軸向電機廠進入協議階段,切入用量龐大的機器人關節馬達;鴻準斥資認購RoBoTemi特別股,介入智慧服務機器人設計,截至今年第二季底,鴻海、廣宇、鴻準母、子公司現金部位合計突破新台幣9,000億元,成為巨變的大環境中,最有底氣轉型機器人的陣營。
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今(20)日於COMPUTEX 2025台北國際電腦展主題演講中,揭示結合三大智慧平台的「3+3+3」策略為結合數位轉型的集團最新發展藍圖,並宣布將推出專屬AI模型「FoxBrain」,以彌補通用大型模型無法理解產業情境的限制。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0日舉行主題演講,針對AI浪潮分享轉型經驗,並表示鴻海持續將傳統工廠轉型為AI工廠,輝達創辦人黃仁勳特別到場站台,而劉揚偉也在台上狠虧黃仁勳抵台時戴的RM錶,笑稱那是假新聞,也可能是假錶。
鴻海宣布和法國Thales SA及Radiall SA簽訂三方合作備忘錄,未來將於法國設立合資公司,投入半導體先進封裝與測試(OSAT)。初期將以歐洲市場為主要服務對象,客戶領域涵蓋汽車、太空科技、6G行動通訊、國防等多項產業。同時,鴻海與Thales也共同宣布,在衛星領域展開策略性合作,本次於法國推動的兩份專案,預計結合相關合作夥伴總投入規模大約2.5億歐元(約新台幣84.8億元)。
鴻海(2317)今(19)日宣布和法國達利斯(Thales)及Radiall簽訂三方合作備忘錄(MOU),規畫在法國設立合資公司,投入半導體先進封裝與測試(OSAT)。初期將以歐洲市場為主要服務對象,客戶領域涵蓋汽車、太空科技、6G行動通訊、國防等多項產業。
鴻海與裕隆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創(2258)公布2024年12月自結合併營收3.14億元,雖月減38.29%、仍年增達85.05%。第四季合併營收15.93億元,雖季減36.3%、仍年增達近2.5倍,創歷史第三高。累計全年合併營收85.2億元、年增達7.16倍,改寫歷史新高。
鴻海(2317)今(19)日宣布攜手輝達(NVIDIA),於台灣及墨西哥打造下世代AI工廠(AI Factory),運用NVIDIA Omniverse平台,以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技術重塑製造業未來。雙方不僅革新製造流程和供應鏈管理,更為全球先進設備部署和提升企業韌性開闢新途徑。
鴻海(2317)股價自9月中以來穩步向上走揚,今(28)日開高續揚2.55%至221.5元,創近3個半月高,惟因漲幅已逾3成,賣壓出籠壓抑漲勢,截至午盤仍力守紅盤。三大法人上周買超達4萬8105張,其中外資及投信各買超4萬10張及8418張,僅自營商賣超323張。
2024年被稱為「AI元年」,在數位經濟與ESG永續發展領域中,AI相關討論熱度倍增。台灣也在全球AI發展藍圖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進一步提升AI相關企業與領導人的聲量與影響力。《網路溫度計DailyView》2024第七屆網路口碑之星以「AI賦能、永續無限」為主題,特別新增「年度最具網路好評影響力企業領袖」獎項,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從台灣500大企業領袖中脫穎而出,榮獲此獎。
鴻海(2317)將受惠AI伺服器需求快速增長,手機產業也邁入復甦態勢,將帶動鴻海營收於2025年顯著提升;晟銘電(3013)切進水冷機櫃組裝業務,2025年獲利將創新高。
市場分析:分析機構看好 Blackwell將為NVIDIA(輝達)帶來新的成長動能,其股價轉強創三個月來高點;鴻海科技日表示Blackwell需求旺盛且GB200伺服器將於明年第一季量產,AI供應鏈反映利多紛紛轉強;聯發科天璣9400 5G AI晶片發表重獲市場信心,在電子權值股的帶動下,集中市場及櫃買指數全周上漲2.68%及0.65%。
台股8~9月受美國通膨數據、聯準會(Fed)降息預期、地緣政治議題干擾,波動度大增,加權指數震盪嚴重,投資人操作難度隨之提高。法人指出,近期因陸、港股吸引市場目光,難免有吸金效應排擠,仍須提防指數震盪。
上市櫃公司9月營收表現亮眼,鴻海(2317)、中信金(2891)、正達(3149)等14檔個股9月營收月增及年增「雙增」表現亮眼,獲得三大法人偏多操作,其中不乏股價表現相對落後,10月下旬以後可望表態上攻。
輝達全球市值再度坐二望一,AI題材捲土重來,投資專家看好AI股為第四季投資焦點,以台股科技股選股為邏輯的台灣資訊科技指數今年來大漲46.23%,打敗大盤的26.37%報酬率,成份股中包括台積電(2330)、瑞昱(2379)、緯穎(6669)等13檔,今年來獲得外資力挺逆勢加碼。
鴻海科技日電動車亮相,正達(3149)可望擴大供貨,股價也翻揚。正達9日開盤跳空大漲,隨即攻上漲停鎖死,終場就以漲停價42.15元作收,寫下近4年來高點,成交量則是放大到1.96萬張。
台股9日收上漲47點,惟收盤日K棒呈現「倒T字線」、留高達226點上影線,外資鎖定台積電(2330)等連敲,對鴻海(2317)及廣達(2382)等回頭加碼,在國慶台股休市前逢低加碼133億元,外資回頭大舉擁抱AI權值股,將扮演10月台股主攻部隊。
受美股大漲激勵,輝達上漲逾4%,台股今(9)日順勢開高,權值股領軍,台股加權指數一度勁揚超過270點,最高來到22,885點。盤面主要由權值股撐盤,但櫃買指數於午盤後翻黑。若扣除台積電、聯發科等權值股對指數的貢獻,台股實際呈現走跌。終場台積電漲幅收斂,台股漲勢趨緩,最終收漲47.69點,報22,659.08點,成交量達4,070.46億元。
全球AI龍頭廠輝達8日在華盛頓舉辦AI峰會,展示軟體平台在各大領域的應用,並再次表示與台積電在發展下一代先進半導體上共同合作。輝達副總裁佩提特強調,「現在是新工業革命的黎明」。
美股周二收黑、陸股十一假期結束後開市走勢不如預期,台股今天回檔91.17點,收22611.39點,成交量3714億元。輝達黃仁勳看好AI晶片需求,鴻海科技日展出GB200伺服器,激勵台股AI族群,第4季指數能否挑戰高點,仍需看台積電等AI主流股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