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健保費的搜尋結果,共532筆
衛福部長石崇良近日宣布將針對補充保費進行修法,未來利息、股利、租金全年超過2萬就需繳交,引爆輿論爭議後緊急暫緩;一名網友表示,這項政策最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方就在於,獎金、租金、股利為何跟二代健保有關,更指出明明一堆人收入低到不用繳所得稅,結果一年被二代健保收了好幾千元,怒轟根本是吸血政策。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宣布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擬將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從單次採計改為年度結算,預計每年可增加一、兩百億健保收入,未料引來廣大股民抗議,幾個小時後即遭行政院急踩剎車,要求暫緩。台灣一年健保支出即將破兆,如果連1%的健保收入改革都窒礙難行,這是健保發展的凶兆,健保「永續經營、量入為出、自給自足、全民共享」的目標,將遙遙無期,難以實現。
補充保費改革爭議延燒,對於被批評「政策7小時轉彎」,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8日出席「2025台灣社區整合照顧研討會」表示,我們10幾年都在討論,並沒有所謂的轉彎,衛福部的概念沒錯,只是2萬塊太低,必然要拉到相當程度才合理。有資本利得的人覺得不滿意,但是只有薪水的人呢?健保是社會保險,除了量能負擔,還有劫富濟貧的精神存在。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宣布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擬將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從單次採計改為年度結算,預計每年可增加一、兩百億健保收入,未料引來廣大股民抗議,幾個小時後即遭行政院急踩剎車,要求暫緩。台灣一年健保支出即將破兆,如果連1%的健保收入改革都窒礙難行,這是健保發展的凶兆,健保「永續經營、量入為出、自給自足、全民共享」的目標,將遙遙無期,難以實現。
衛福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三大改革,部長石崇良6日親上火線說明,包括利息、股利、租金三項目的補充保費改採「年度結算制」,消息引發外界討論。綠委王義川則批評,健保費調漲前,要先解決沒繳過健保費的大陸人來台依親卻能使用台灣健保的問題。對此,有資深醫藥記者指出,台灣對大陸居民使用健保均有名額限制,質疑王義川根本沒仔細讀健保相關法規與資料。
衛福部原擬調整《健保法》,股利年結達一定門檻將收取補充保費,因股民不滿,遭政院「踩剎車」。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昨(7日)則透露,自己當年要調漲保費時,第一個反對的是時任行政院長吳敦義,因雙方意見不合,還被時任總統馬英九找去;他還透露當時是採用「恐嚇取財」方式說服馬英九。
補充保費改革爭議延燒,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今(8日)出席「2025台灣社區整合照顧研討會」表示,健保是社會保險制度,除了量能負擔,還有劫富濟貧的精神在。衛福部的方向概念沒錯,只是2萬塊太低,必然要拉到相當程度才合理。對於被批評「政策7小時轉彎」,他說,我們十幾年都在討論,並沒有所謂的轉彎,但是額度必然要思考。
中央健康保險署近年積極推動健保數位轉型服務,高屏業務組串聯高雄、屏東與澎湖地區77家鄉鎮市區公所,辦評比活動;7日表揚18間服務績優的公所,其中高市路竹區公所拔得頭籌,推廣健保APP健保櫃檯及網路申報服務成績亮眼,並連續11年獲獎,堪為典範。另高市美濃區公所及屏東縣屏東市公所則在業務宣導便民服務與弱勢通報表現最為突出。
補充保費爭議延燒,醫界人士陸續出面表態。台灣私立醫院協會今(7日)發出聲明,鄭重宣示支持啟動健保補充保費改革。對於退休族群與無固定薪資來源者而言,許多人靠勞保年金與儲蓄維生,對健保的依賴性更高,若財務破洞擴大,不排除未來保費暴增或福利縮水,對這些長期繳費且已屆高醫療需求期的人口,無疑是極大威脅。因此,健保改革有助確保「我老了也看得起病」的社會承諾能夠兌現。
在股民的反彈下,補充保費改革緊急喊卡。中經院長連賢明今(7日)表態,健保是最重要的公共建設,大家覺得重要,但在收費上又不太願意投入資源。部長拋出意見進行改革,他希望多給部長一點肯定。有人批評這是「從股民身上吸取保費」,這是誤解,股利所得就是所得的一部分,在二代健保中,是補充性保費的重要來源。導入結算制,在公平性上面就會平衡,但若能將2萬塊的起徵點適度往上拉,影響就會小很多。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引起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昨(6日)指示,衛福部要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加強社會溝通,要暫緩具爭議的規劃。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今(7日)對此質疑,健保費政策連金管會都不知道?加上之的台肥董座酬庸爭議,批卓榮泰內閣各行其事:政府運作到底出什麼問題?她也點名石崇良,認為卓應考慮其政治責任問題。
為了挽救健保財務、擴大財源,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未來利息、股利、租金三大項目改採「年度結算制」,引發反彈聲浪,行政院急踩剎車,昨(6日)晚間宣布暫緩規劃。醫師姜冠宇指出,針對利息和股利有點太狠了,就像在懲罰對經濟有貢獻的人,他疑惑為何不針對酒稅、糖稅下手,認為健保費用從食物抽,比從利息抽合理多了。
為擴大健保財源,衛福部擬將原本按次徵收的補充保費項目,比如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改為年度統一結算,引發廣大股民抗議。原本按次結算的收入門檻為2萬元,「小資族」只要將全年股利拆成數筆,每筆低於此數目,就不用繳交補充保費,但若改成年度結算,且門檻仍維持2萬元,每年將須多繳數千元以上的補充保費。此項調整預估每年增加100至200億健保收入。
健保補充保費改採年結算,連日來引發外界議論,認為是變相漲保費,反彈聲浪不斷。健保財務困難,一般保費牽動全民,調漲非易事,向資本利得收取的補充保費,也是依法行事。補充保費實施12年來,利息拆單、股利分月領以規避保費,早已是檯面上的事,此次修法不僅是開源,也是補漏,民眾因而多繳錢心有不快可以理解。但因民眾反彈,甚至擔心影響明年地方選舉,讓兼具公平的方案胎死腹中,將不利健保長遠發展,更非民眾之福。 人口老化、少子化,新藥、新科技研發,醫療支出陡線上升,健保財源是量出為入,開大門走大路就是調漲健保一般保費,唯每每觸及費率調漲,由於事關全民,在選舉政治氛圍干擾下,往往不了了之,或是健保首長下台來換,國內健保費率調漲,從來不是專業考量,一直受到政治莫大的干擾。
為挽救健保財務,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透露,將修法導入結算制,利息、股利、租金年總合逾2萬就起徵,避免民眾拆單規避補充保費,消息一出引起大反彈,行政院6日晚間「急踩剎車」,表示行政院長卓榮泰已指示衛福部「廣泛聽取各界意見,暫緩具爭議的規畫」。
為擴大健保財源,衛福部擬將原本按次徵收的補充保費項目,比如股利、利息與租金等收入,改為年度統一結算,引發廣大股民抗議。原本按次結算的收入門檻為2萬元,「小資族」只要將全年股利拆成數筆,每筆低於此數目,就不用繳交相關補充保費,但若改成年度結算,且門檻仍維持2萬元,每年將須多繳數千元以上的補充保費。此項調整,預估每年增加100至200億健保收入。
補充保費爭議延燒,衛福部長石崇良今(6日)親上火線,表示將研究如何讓小資族保有小確幸。健康經濟學專家提醒,台灣自費醫療越來越多,代表需要更多健康資源的投入,衛福部的主張合理,是為解決「拆單」的公平性問題;消基會則表示,補充保費對健保財務仍是杯水車薪,呼籲將政府負擔比率提高、將菸捐70%還回健保,並考慮收酒捐,再有不足,只能將健保費率上限適度提高。
59歲王姓婦人從民國108至113年間駕車未繳交通行費、停車費加交通違規共271筆罰鍰8萬1,300元未繳,她另滯欠地價稅、牌照稅、健保費、汽車燃料費、公路及行費及罰鍰等,總計滯欠358筆,金額合計17萬6,746元,逾期未繳納,經台南市交通局等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臺南分署強制執行,查封王婦名下土地後,王婦才前往執行署繳清,免於土地遭拍賣。
衛福部為強化健保財務,計畫在不調整健保費率的情況下,於明年修法調整補充保費制度,現行以「單筆收入」為課稅基礎的方式,將改為「年度結算」,新制規劃只要一年內來自股利、利息或租金等收入累計超過2萬元,即須繳納2.11%的補充保費。
針對健保補充保費制度變革,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5日表示,單筆就源繳納改為年度結算的好處是,可避免有心人透過拆單避繳,但如此做法的行政成本勢必惠提高;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認為,所得稅原本就有一部分用於補貼健保,補充保費可能導致高所得者被重複課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