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C-LAB的搜尋結果,共13筆
現行有金鼎獎、金典獎、金漫獎,唯獨缺少鼓勵繪本創作的獎項,文化部長李遠今(19)日在一場活動上表示,將積極爭取預算,規畫明年首度辦理「金繪獎」,也將針對指定類別及國際重要獎項的得獎者,推出「下一本作品」獎勵的做法,每人預計可獲頒額度60萬元的獎金。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主辦今年「2025台積心築藝術季」,今年主題為「A.I-Art & I」,18日起至6月29日將帶來近70場演出。同時,也首度與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清大合作,將內部直徑15公尺、高9公尺的全台唯一移動式戶外沉浸式體驗劇場「C-LAB 穹頂劇場」移至清大台積館大草坪展出,輪番播映60場數位影像作品。
近年台北市中心素地飽和,蛋黃區推案相當稀有,超過500坪基地規模難尋,雙敦學區預售案「金朋馥蓊」主打基地621坪,串聯5千坪綠色街廓,並力邀台北101營建團隊攜手打造,規劃46~58坪3~4房,方正格局可合併至108坪,每坪160~180萬元,目前主力為高樓層產品,總價約在9000萬至逾億元,僅剩10餘戶可售。
即將邁入2025年,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以「眾聲喧嘩-講述表演集」,邀請六組藝術家從演講和簡報為表演形式的基礎出發,探索「語言」的多樣化美學實驗,並與國際機構合作,在2月展出探討數位性暴力的沉浸式展覽,以多元化的活動回應文化議題。
2024台北白晝之夜11月2日至3日凌晨在大安森林公園登場,台北市議員曾獻瑩接獲附近里長陳情,擔心大安森林公園出入口多、難以控管,人潮在夜晚流動,附近又有許多住宅區,擔心住戶受人潮喧嘩影響。北市文化局回應,晚間10時後僅保留藝術裝置及小規模的靜態活動,另將於9月26日開地方說明會,傾聽在地居民建議。
「台北白晝之夜」今年邁入第9年,將於11月2日在大安區以「夜行動物派對」為主題登場,透過公民參與的藝術行動,凝聚屬於台北白晝之夜的群眾能量。文化局表示,為減少對周邊社區與環境的影響,活動時間將調整為當日下午2點至次日凌晨2點,展演卡司預計於9月陸續公布。
文化部長李遠前日展開文化外交之旅,並於6日宣布明年將配合大阪世界博覽會,文化部將在大阪市中心以文化科技、兒少未來性、表演及視覺藝術、市集等進行多點一區展演,繼文化奧運後,再次以文化藝術讓世界看見台灣。
2024德國威瑪藝術節首度規劃「台灣焦點」單元,由文化部指導,駐德國代表處文化組支持,包括雲門舞集等五組台灣藝文團隊赴德國演出,其中由歐亞藝術網絡組織、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台灣聲響實驗室和陳乂工作室共製之新作《演算法和諧》為台灣單元壓軸的閉幕演出,展現科技和舞蹈共構的魅力。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從114組被提名並同意參選之展演當中,選出17組入圍名單,角逐年度「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獎金各100萬元),以及不分類的「年度大獎」(獎金150萬元)三大獎項。
生命樹(樂團)由主唱兼吉他手「小王子」、貝斯手「小N」和鼓手「青春」3位成員所組成,暌違8年將於30日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舉辦《微光少年》專輯音樂會。整場音樂會將別開生面的「黑暗」,在三面台的演出中,現場的樂迷將和生命樹一同籠罩在沈浸式的黑暗微光中,與眾不同又特別。
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2023 TCA臺灣工藝獎」,11月17日頒獎,同時展出80件「創作獎」優異作品和6件「協作獎」獲獎案件。今年徵件主題「自然、循環、永續」,鼓勵創作人探索工藝材料、技術、觀念、精神和應用等多方面的永續趨勢。
「再壹波藝術節」今年將邁入第5年,以「意象漫飛」為主題,推出四檔與影像結合的演出,再度開展音樂世界的多元奇想,也為台灣音樂家搭建國際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