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LRHW的搜尋結果,共10筆
美國新創公司「Castelion」24日宣布,已獲美國陸軍和海軍合約,加速推動全新「黑鬍子」(Blackbeard)極音速飛彈開發進程;未來可望與M142「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和「通用自主多領域發射車」(CAML)整合,強化對地打擊火力與機動部署能量。
據澎湃新聞引述《澳洲時報》8月4日報導,美軍首次在澳洲部署「暗鷹」高超音速導彈,這是美在西太部署中程導彈的最新舉動。作為「護身軍刀25」演習的一部分,美國陸軍部隊首次向澳洲部署了「暗鷹」高超音速導彈。
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週一(14日)訪問華盛頓期間證實,德國已正式向美國提出購買「泰風」陸基中程飛彈系統(Typhon)的請求,求強化自身與北約的嚇阻能力,射程可達2500公里,足以攻擊俄羅斯本土,佩斯托瑞斯強調該系統僅作為常規戰爭下的防禦用途,美方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對此表示正面回應,但交易尚未定案。
軍聞網站「The War Zone」6月30日報導,美國陸軍近期向新創公司「Castelion」頒布合約,研發「黑鬍子」(Blackbeard)極音速飛彈,盼借重低成本、量產彈性與優異性能,提升對地打擊火力;並研擬與M142「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HIMARS)整合,強化機動部署能量。
美國國防部2日宣布,新銳的海基極音速武器「傳統迅速打擊」(CPS)系統,近日在佛州卡納維爾角太空軍基地完成首次試射,繼續向登艦部署邁進。
縱觀歷史,新興技術曾多次改變國際關係的進程,也因此成為大國博弈的必爭之地。在近年湧現的一批新興技術中,高超音速武器(hypersonic weapon)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從世界主要國家對高超音速武器高漲的研發熱情,到戰略學界對其變革潛力的激烈辯論,一股「高超音速武器熱」席捲而來。本文擬介紹高超音速武器的發展現狀,並結合新興技術影響國際關係的歷史經驗和大國戰略博弈激化的現實背景,分析當前「高超音速武器熱」背後的驅動因素及其帶來的現實挑戰。
美國國防部(DoD)表示,由美國海軍、美國陸軍合作研發的CPS高超音速打擊飛彈,在夏威夷考艾島太平洋飛彈靶場(Pacific Missile Range Facility, Kauai, HI),完成了「端到端飛行測試」(the end-to-end),獲得相當重要的性能數據,是高超音速武器相當重要的里程碑。
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諾斯洛普格魯門(Northrop Grumman)和美國陸軍正在「暗鷹」(Dark Eagle)高超音速飛彈系統上獲得穩步進展。儘管目前各式「暗鷹」零組件在測試階段遭遇一些障礙,但五角大廈仍保持樂觀。美國軍方內部消息人士暗示,最快可能在 2024年看到「暗鷹」原型。
《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報導面對中共在極音速武器領域慢慢展露出優勢,美國海軍正加速打造潛射極音速飛彈專用測試設施,尋求2030年代開始讓美軍潛艦配備極音速武器,嚇阻中共等潛在威脅。
中共海軍快速擴張對美國造成極大的壓力,美國正積極研究應對之策。據外媒報導,美國海軍準備在2025年12月在朱瓦特號(Zumwalt)隱形驅逐艦上測試新型高超音速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