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局主秘陳妍沂表示,各家銀行每年都會辦理壓力測試,看其資本適足性是否可以支持,其中情境設定包括房價下跌、利差縮減等,各銀行每年都會各自設定標準來測試,尤其房貸集中度高、資產品質較差的銀行會更嚴謹,金管會也會監管是否標準設定太寬鬆?各銀行測試的時點自訂,目前銀行報來的壓力測試結果都過關。
陳妍沂指出,金管會上一次針對國銀房貸做統一的壓力測試,是在2016年針對2015年去設定情境進行壓力測試,至於今年是否要統一壓力測試正在研議中,若有需要就會啟動辦理。
陳妍沂表示,銀行現在逾放比率、備抵覆蓋率及資本適足率三項指標都很好,代表未來風險承擔能力強,銀行體質健全,有能力吸收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一般來說,只要現狀並沒有超過上次壓力測試情境最嚴重的設定,就沒有必要再做,但因大家都關心房貸情況,所以在監理上會隨時評估。
顧立雄則說,美國先前針對35家銀行壓力測試,全數過關,現在各國金融體質都比金融海嘯時期好很多。台灣之前也針對保險業國外投資及國際板債券做過壓力測試,目前壽險業RBC及資金運用狀況還在穩定的狀態,銀行端則沒有發生明顯必須壓力測試的情境,反而是房貸比較需要關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