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3月28日踏上捷克領土,進行中捷建交67年以來,中國國家主席對捷克的首度國是訪問。習近平這次訪問捷克,屬於專程出訪一個國家的「點穴式」外交。而習近平從事「點穴式」外交三年來,先前訪問了俄羅斯、韓國、蒙古國,以及英國。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曾將這種短、平、快訪問,借用中國武俠高手的「點穴」功夫將之命名為「點穴式」外交。而「點穴式」外交的對象國,通常具有象徵意義,往往能發揮事半功倍之效。
習近平這次訪問從政治、經貿、人文、區域與中歐等多方面和捷克進行溝通。而習近平會如此重視與捷克的外交,關鍵在於捷克特殊的政治與經濟地位,甚至在歐洲都具有代表性。
如今以捷克為代表的中、東歐國家在歐盟的話語權與日俱增,並具有特殊地位。在經濟上,中、東歐國家迅速發展,已成為歐盟經濟圈中最具活力的國家。而在政治上,中、東歐國家日益成熟,在歐盟重大內外政策的參與度愈來愈高。
此外,捷克位居「歐洲心臟」,向來被視為中國在歐洲「一帶一路」佈局的核心國家。
目前捷克的GDP增速是中、東歐16國中最快的國家之一。此外,中捷貿易額節節高升,北京與中、東歐16國建立「16+1合作」機制後,中捷去年雙邊經貿額已達110億美元(約3600億台幣),占「16+1合作」平臺的1/6。捷克成為中國在中、東歐國家中僅次於波蘭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而中國則是捷克在歐盟以外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由此不難理解,習近平為何會選擇捷克作為歐洲「點穴式」外交的受訪國。
另一方面,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政治佈局,面臨歐盟及部分成員國的阻力。由於中國和中、東歐國家的關係日趨緊密,部分歐盟國家及西方主要大國懷疑,中國是在各個擊破,分裂歐盟。
《多維新聞》指出,他們擔心,北京會把中國和中、東歐集團政治化。德國總理梅克爾(Dorothea Merkel)曾質問中國,為何要與中、東歐國家單獨進行雙邊會談。
分析認為,中國與捷克等中、東歐國家都曾同隸屬社會主義陣營,也經歷了艱鉅並尚未完成的體制轉型,並仍處於發展中國家水準。而這些共性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奠定了基礎,也使雙方關係成為中國外交戰略的重要部分。
而中國藉由提升與中、東歐國家的經濟合作,顯現「早期收穫」的示範效應,進而加強戰略合作。
不過,為了化解阻力,習近平在訪問捷克前,曾在捷克主流日報《權利報》(Pravo)署名發文強調,北京無意破壞歐盟現有經濟和政治秩序。
習近平藉由訪問捷克,大動作表態,傳遞出中國主要的經貿意圖,尤其是明顯傳達了為「一帶一路」佈局的務實信號,以求在某種程度上,致力消除歐盟對他專程訪問捷克的疑慮。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