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交通安全年的搜尋結果,共77筆
北市政府於昨天(13日)凌晨啟動公館圓環拆除作業,引發「守環」民團激烈抗議,現場有民眾高舉市長蔣萬安的「遺照」道具。國民黨市議員王欣儀指稱在社民黨市議員苗博雅的直播中看見此景,痛批此舉無異於死亡威脅,並質疑檢方辦案有「綠能你不能」的雙重標準。轄區中正第二警分局表示,雖未接獲市府報案,但已完成現場蒐證。警方強調,若當事人心生畏懼並提告,全案將依恐嚇罪嫌偵辦。
北市府昨(13)日0時啟動拆除公館圓環作業,前段作業為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守環」民團在中間路段聚集抗議,期間不僅有抗議者舉著台北市長蔣萬安的「遺照」,更發生激動民眾襲警事件。對此,國民黨桃園市議員詹江村嗆問,自稱學生、公民就可以打警察嗎?「我就看司法辦不辦公民」。
北市府13日0時啟動拆除公館圓環作業,大量「守環」民團聚集抗議,其中有民眾竟捧著台北市長蔣萬安的「遺照」道具,引起熱議。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王欣儀表示,在社民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的直播上看到此景,籲檢方應盡速辦理,不要「綠能你不能」的雙標。市警局14日表示,目前當事人未前來報案亦未接獲相關報案,如有接獲報案將依法受理。
北市府昨(13)日0時啟動拆除公館圓環作業,前段作業為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守環」民團在中間路段聚集抗議,期間有抗議者舉著台北市長蔣萬安的「遺照」。對此,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王欣儀質疑,這難道不是死亡威脅?檢方要不要同樣辦理?
台北市去年為交通安全年,今年持續推動各項交通改善計畫。北市大安國小6年級學生以交通安全為主題,透過連線與AI辨識技術,打造出可預防危險駕駛、即時通報事故的「AI守護駕駛機器人」與「AI智能路口機器人」參加中小學資訊應用大賽,由於作品展現跨域整合與創新應用能力,獲得智組型機器人創意賽國小組第1名。
台北市去年為交通安全年,今年持續推動各項交通改善計畫,北市大安國小6年級學生以交通安全為主題發想,透過連線與AI辨識技術,打造出「AI守護駕駛機器人」與「AI智能路口機器人」,車內機器人可預防危險駕駛,路口機器人能即時通報事故,作品展現跨域整合與創新應用能力,成功獲得「中小學資訊應用大賽」中,組型機器人創意賽國小組第一名。
台北市去年為交通安全年,市府在大安區大學里完成全台首個「交通友善區」。台北市議員趙怡翔今指出,政策重點為在充斥飆車族的巷弄內減少車數,但上路至今,各分局針對巷弄超速取締成效相當不一,3月有超過一半的分局沒有任何取締數,也有分局單月可達到80件,另外「行人優先區」從去年底上路至今,還沒有執法配套,導致開單數為零,他直言「簡直白設」。
2024年為台北市的交通安全年,北市府相關局處積極推動各項交通改善計畫。台北市長蔣萬安24日舉行農曆年前最後1次道安會報,會中交通局表示,2024年台北市交通事故的死傷率,相較於往年有顯著下降,不過重大交通事故(A1)死亡人數不減反增。蔣萬安裁示,死傷人數下降顯見交通安全有進步,但A1死亡人數上升,代表仍有很大努力空間,因此道安相關單位要加倍努力。
台北市去年為交通安全年,打造首個交通友善區、拆除和平新生天橋等,交通局整合交通部、內政部相關法規,並整合相關交通改善措施經驗,23日發布首版《台北市道路設計手冊》,也是全國首部由城市自訂的道路設計手冊,盼能作為未來與民眾溝通的橋樑,降低溝通成本,與各界建立共識。
為響應「113臺北交通安全年」,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交工處)與工務局新工處合作,完成忠誠路與士東路口的交通改造計畫。此計畫旨在提升行人安全並改善車流順暢度,通過全面檢討並調整路口的行人及車輛動線。
為表達對長者的尊重和照顧、推動敬老觀念,台北市政府2024年12月31日在市政會議討論修正重陽敬老禮金發放金額標準,市長蔣萬安拍板將85歲到98歲長者的重陽敬老禮金發放金額,從現行1500元提高到3000元,預計2025年重陽節上路。藍綠議員除表示認同,也呼籲市府除了發錢,還應完備老人照護系統,民眾黨議員則認為許多重大工程都需要經費,不是發錢就可解決問題。
台北市長蔣萬安把今年訂為「交通安全年」,北市交通局26日表示,事故防制已有初步成效,整體行人、機車交通事故死傷人數,皆較去年同期及過去3年平均低10%至12%,並完成30處行穿線退縮和庇護島工程、調整1477處行人專用或早開時相,居全國之冠,另在大安區完成大學里、龍泉里2處交通友善區、分於信義區和松山區打造北市首處行人優先區和通學區。
台北市長蔣萬安將今年訂定為交通安全年,台北市交通局26日表示,事故防制初顯成效,整體行人、機車交通事故死傷人數,皆較去年同期及過去3年平均低10至12%,並完成30處行穿線退縮及庇護島工程、調整1477處行人專用或早開時相,居全國之冠。
2024台北上海雙城論壇17日登場,其中友善交通分論壇由台北市交通局長謝銘鴻、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主任于福林擔任共同召集人,並發表演說。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2市著力於探討推動人本安全交通、智慧與綠運輸轉型服務發展,期許透過經驗分享打造更具人性關懷及永續發展的交通環境。
台北市政府把今年訂為交通安全年,力推標線型人型道改為實體人行道、鋪設翻修破損人行道,但議員李明賢發現,市府今年編列人行道修建預算雖突破歷史新高,施工長度卻創新低,以目前施工量能還要49年才能完成更新。市府回應,即刻做全市總體檢,由北市交通局、工務局對758案做短中長期的優先順序規畫,讓更多工班進場施作加速完成。
台北市長蔣萬安宣布今年是交通安全年,推動標線型轉實體人行道、鋪設翻修破損人行道。國民黨台北市議員李明賢發現,北市府今年編列人行道修建預算突破歷史新高,施工長度卻創下史上最低,以目前施工量能要49年才能完成更新。台北市政府回應,即刻做全市總體檢,由交通局、工務局針對758案做短中長期的優先順序。
今年是北市「交通安全年」,萬華區迄今卻已發生16起死亡車禍,讓警方備感壓力,據傳分局長官在週報時,公開表示以後若再發生車禍,「希望」部屬可以多跟法醫、檢察官協調,開立「心肌梗塞」的死亡證明,而上月底光復橋旁發生男子自撞死亡,基層果然就被要求「試試看」,但因事涉違法,被同仁拒絕。
北市萬華區截至10月底,已陸續發生16起死亡車禍,相較去年同期爆增超過300%,因為今年是市長蔣萬安主打的「交通安全年」,死傷頻傳讓萬華警方倍感壓力,警界傳出,日前光復橋堤外便道,發生1起機車騎士自撞不治的死亡車禍,分局長官竟然「暗示」處理員警,可否將死因寫成「心肌梗塞」,藉此降低發生數,離譜做法引發警界譁然。
行人夏天停等紅燈常因烈日高照感到炙熱難耐,市議員建議市府可效法韓國在商圈外圍、大型路口設置「行人停等紅燈遮陽棚」與「水噴霧設施」。北市交工處回應,韓國遮陽設施外觀、遮蔭面積與路樹相似,另因為不能影響道路行車視距,且台灣颱風比韓國多恐影響結構安全,必須再研究。
極端氣候、夏季炎熱,台北市交工處今年7、8月縮短路口號誌紅燈秒數平均21秒。台北市議員建議,因應高齡化社會,必須為長者提升停等紅燈的舒適性,可考慮於商圈外圍、大路口仿照韓國設「停等紅燈遮陽棚」與「水噴霧設施」等。交工處回應,遮陽設施外觀、影響面積與路樹相似,但設置不得影響行車視距,且台灣颱風比韓國多,還要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