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仲裁機構的搜尋結果,共15筆
據上海報業集團旗下《財聯社》報導,中小投資者保護「23條」27日正式公布。大陸證監會昨發佈《關於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保護的若干意見》,推出23項務實舉措。這次出台事關中小投資者。
隨著美國近期的對等關稅政策加劇全球產業供應鏈變遷,台灣廠商在國際上也面臨更大的風險與挑戰。相比於傳統訴訟,仲裁制度賦予當事人合意仲裁地的彈性及更多的程序上選擇,成為跨國爭議解決的主要機制之一。
面對跨國平台免費使用新聞內容、壟斷數位廣告收益,台灣新聞學界、業界、專業團體與學生串聯,發起拒絕平台剝削、搶救新聞產業連署聲明,呼籲政府立法強制議價、設立新聞基金,並由獨立委員會專責管理。
面對Google、Meta等跨國平台免費使用新聞內容、壟斷數位廣告收益,台灣媒體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台灣新聞學界、業界、專業團體與學生串聯發起〈拒絕平台剝削、搶救新聞產業〉連署聲明,呼籲政府正視平台不當取利的結構性問題,立即推動制度改革,為新聞與民主尋求出路。
新華社報導,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佈「國務院關於涉外知識產權糾紛處理的規定」,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知名直播主「亞洲統神」張家航與網紅「蹦闆」呂育銓,21日在台北小巨蛋正面對決舉行拳賽,並由蹦闆贏得比賽。怎料統神準備接受賽後訪問,卻在休息室遇上黑衣人挑釁、包圍打頭,引發熱議。對此,《拳上》主辦方在22日晚間也針對拳賽爭議提出3點聲明,直言「對於暴力行為絕不姑息」,同時感謝外界的建議與指教,後續將努力改進,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自去年被定位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後,福建29日再宣布第三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共有4個方面、17條,包括為台灣民眾開立證券帳戶提供便利,以及鼓勵台灣護理人員在福建就業,後者更可依據學歷及工作經驗,每年享受最高1萬元(人民幣,下同,約台幣4.5萬元)的在職獎勵。
大陸福建省去年被定位為「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後頻推政策,29日宣布共有4個方面17條的第3批政策措施,包括為來閩台胞提供「福旅通卡」方便掃碼支付、鼓勵暢遊媽祖故里湄洲島等。其中,漳州市還將面向台灣護理人員每年提供240個崗位,並提供相關獎補。
新華網25日報導,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25日發布《中國國際商事仲裁年度報告(2023-2024)》暨《貿仲仲裁裁決域外承認與執行案例選編》。年度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大陸279家仲裁機構共受理案件60萬7260件,同比增長27.8%;大陸全國仲裁案件標的總額為1兆1602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5兆1048.8億元),首次突破人民幣兆元,同比增長17.7%。
美東罷工威脅進入倒數10天,美國海事聯盟(USMX)與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隔空喊話,根據外媒報導,雙方尚無回到談判桌的計畫和想法。
周末收到老闆簡訊,下班後工作電郵通知仍不斷響起,對許多上班族來說,或許已經司空見慣。不過澳洲從今(26)日起正式啟動新法案,員工如今在下班時間有權拒絕閱讀或回覆公司聯繫,不會因為沒有回覆老闆而遭懲罰。
加拿大勞資關係委員會(CIRB)24日下令兩大貨運鐵路公司勞工重返工作崗位並參與具約束力的仲裁,以解決這起衝擊北美經濟的勞資糾紛。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CN)與加拿大太平洋堪薩斯城南方鐵路(CPKC)22日與工會談判破裂開始停工,促使該國政府介入並要求CIRB協助仲裁。
據大陸官媒新華社28日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7日下午就加強涉外法制建設進行第十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深刻認識做好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建設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要求相適應的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要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進國際關係法治化。
澎湃新聞報導,中國大陸司法部2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透露,為推進涉外法律服務業發展,大陸涉外律師已逾1.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