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切除手術的搜尋結果,共231

  • 爺爺:從陰間被救回來! 北醫攜手枋寮醫院 點亮偏鄉醫療

    爺爺:從陰間被救回來! 北醫攜手枋寮醫院 點亮偏鄉醫療

    在台灣的偏鄉地區,許多長者為了就醫必須長途跋涉,一趟門診往往耗時一整天。為改善醫療可近性、縮短治療等待期,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與枋寮醫療社團法人枋寮醫院攜手啟動「TAVI綠色通道計畫」,讓偏鄉患者不必再為舟車勞頓而放棄治療。

  • 上百女性身心受創!英離譜醫濫施子宮切除術:我喜歡開刀

    上百女性身心受創!英離譜醫濫施子宮切除術:我喜歡開刀

    英國國民健康署(NHS)近日公佈的調查報告揭露,前德比與伯頓大學醫院婦產科醫師丹尼爾‧海伊(Daniel Hay),在未經充分診斷與說明的情況下,對數百名女性進行不必要的子宮切除等手術,導致至少2人嚴重身體受創,3人中度傷害,超過百人留下心理創傷。

  • 月經暴增揭祕!45歲女患子宮肌瘤 輸6袋血才保命

    月經暴增揭祕!45歲女患子宮肌瘤 輸6袋血才保命

    一名45歲女子原本月經5、6天就結束,但近一年來,她月經量越來越多,這才就醫發現有子宮肌瘤,且肌瘤長在黏膜下,造成嚴重貧血,血色素僅常人的3分之1,經輸血6袋,並進行子宮鏡肌瘤手術切,術後月經終於恢復正常。醫師提醒,月經周期經血量約80到100c.c,若超過建議就醫,否則長期貧血,嚴重有可能導致心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 楊千霈結束8年婚姻!苦口婆心勸2女兒「勿閃婚」

    楊千霈結束8年婚姻!苦口婆心勸2女兒「勿閃婚」

    出道26年的三金典禮紅毯御用主持人楊千霈近日在張景嵐的Podcast節目《好丫》宣傳舞台劇《倒數婚姻》,分享她這幾年面對的愛情婚姻、身體健康等人生重大轉變,如今學會更看淡事情、接受自己面臨的種種挑戰,也仍舊相信愛情抱有期待、懂得愛自己、小孩、家人。

  • MLB》道奇牛棚大將因家庭私事離隊!「砸鍋王」恐遞補入選

    MLB》道奇牛棚大將因家庭私事離隊!「砸鍋王」恐遞補入選

    世界大賽開打前夕,洛杉磯道奇主力牛棚左投維西亞(Alex Vesia)因「極為私人的家庭因素」暫時離隊,未隨隊前往多倫多報到。球團發出聲明表示,全隊向維西亞夫婦致上關心與慰問,後續情況將依實際狀況再行更新。總教練羅伯茲(Dave Roberts)坦言,目前仍在確認相關規定與名單流程,無法保證他能否被列入世界大賽26人名單。

  • 不需跑雙北!基隆醫院引進「3D立體腹腔鏡」 手術精準度大增

    不需跑雙北!基隆醫院引進「3D立體腹腔鏡」 手術精準度大增

    為強化基隆市的醫療資源,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近期引進了3D立體腹腔鏡手術,讓施術的醫師能夠增加手術的精細度,讓腹腔鏡手術這類需要精細縫合的手術更為精確,術後的恢復也更好。

  • 業務男拚到肝癌上身 元凶一路緊咬不放  休養也甩不掉

    業務男拚到肝癌上身 元凶一路緊咬不放 休養也甩不掉

    壓力不只是心理的感受,它會真實地改變身體的生理機制。醫師劉博仁指出,一位男性業務經常應酬、外食,且長期處在高度緊張狀態,後來被診斷出肝癌,切除部分肝臟,雖已暫停工作好好休養,但免疫系統仍因罹癌後的心理壓力無法好好修復,讓男子總是覺得疲累。

  • 乳頭變形、溼疹不癒3個月 乳房超音波助確診乳癌第2期

    乳頭變形、溼疹不癒3個月 乳房超音波助確診乳癌第2期

    新竹1名60歲婦人右側乳頭溼疹時好時壞,並伴隨乳頭形狀改變,至皮膚科診所反覆就醫超過3個月仍未改善,經檢查穿刺切片後確診為乳癌第2期,討論後隨即安排部分乳房切除及前哨淋巴採樣手術,術後再配合放射線治療,降低復發風險,手術隔天即出院。

  • 三總首創AI血液透析系統 治癒全身骨痛

    三總首創AI血液透析系統 治癒全身骨痛

     三軍總醫院昨日正式發表全臺首創「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該系統具備智慧化透析醫療管理、跨平臺資訊整合、創新式病人照護與品質監測模式、全臺首創醫護專用App、病人端居家照護App、全球首創雙語透析摘要(FHIR-ready)等6大創新特色,助國人骨質疏鬆預測及精準治療,有效提升醫療照護效率。

  • 防洗腎患者髖骨骨折死亡 全台首創「AI透析」及早預測風險

    防洗腎患者髖骨骨折死亡 全台首創「AI透析」及早預測風險

    全台透析患者近9萬人,其中半數有骨質疏鬆,一旦發生髖骨骨折,10年死亡率幾乎高達100%,及時找出風險,提早預防將是關鍵。三總今(15日)正式發表全台首創「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可即時預測血鉀異常、貧血或骨質疏鬆等,還能設置開藥提醒,即時查詢其他科別的醫療處置。

  • 鼻塞術後反倒「吸不到空氣」?醫:當心空鼻症作祟

    鼻塞術後反倒「吸不到空氣」?醫:當心空鼻症作祟

    30多歲林姓男子飽受鼻塞困擾,開會時難以專注,甚至因呼吸不順影響睡眠品質,今年初決定安排傳統下鼻甲切除手術,結果術後鼻腔打通,雖然變得較通暢,卻出現呼吸困難,甚至有快窒息感覺,求醫後發現原來是「鼻腔空蕩蕩」,導致空鼻症的症狀,經重新以異體骨植入重建後,總算讓他找回呼吸的快感。

  • 「只能再活3個月」卻協助逾百人 抗癌鬥士讓病友看到希望

    「只能再活3個月」卻協助逾百人 抗癌鬥士讓病友看到希望

    「生命不在於長短,只要活出精彩」,56歲的康琬琪,10年前被診斷罹患肝癌末期,醫生還告訴她只能再活3個月,讓她「連死亡都準備好」,事後不僅抗癌成功,還毅然辭去工作擔任志工服務社會。她的抗癌故事感動許多人,甚至還有病友說,看到康琬琪彷彿「讓我看到希望」。

  • 傷口小恢復快 單孔機器人手術成臨床趨勢

    傷口小恢復快 單孔機器人手術成臨床趨勢

     台大醫院今年8月16日,正式啟用最新引進的SP單孔機器人手術系統,並同步成立「機器人及創新手術中心」。台大統計,短短一個多月以來,已完成37台手術,應用於大腸直腸外科、肝膽外科、泌尿科及耳鼻喉科等專科。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表示,單孔手術能讓病人術後傷口更小、疼痛更輕、恢復更快,已成為臨床上未來的最新趨勢。

  • 眼皮垂竟是重症肌無力 33歲女靠1手術免開胸獲重生

    眼皮垂竟是重症肌無力 33歲女靠1手術免開胸獲重生

    台灣每年新增約4至5千名「重症肌無力」個案,好發於40歲以下女性、60歲以上男性。過去傳統手術需鋸開胸骨切除胸腺,但會留下長達20公分、宛如「高速公路」的傷口。林口長庚醫院2022年起,將「達文西單孔手術系統」應用於劍突下胸腺切除,只需3~5公分小傷口,病人術後恢復良好。

  • 日服「家庭常備藥」腸癌復發率降55% 風險族群不能碰

    日服「家庭常備藥」腸癌復發率降55% 風險族群不能碰

    全球每年近200萬人確診大腸癌,即使化療、放療、手術治療技術進步,患者腫瘤切除後仍可能復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17日登載一項與腸癌有關的瑞典大型研究,美國家戶常備的非處方藥物阿斯匹靈能讓部分的大腸直腸癌患者復發機率降低55%,每天服用160毫克即可,但務必由醫師綜合診斷方能決定是否用藥,萬一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恐危及性命。

  • 醫揭「3害組合」罹癌風險狂飆123倍

    醫揭「3害組合」罹癌風險狂飆123倍

     檳榔在台灣長年被視為提神解勞的「口中菸火」,對許多勞力工作者而言,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醫界與國際癌症研究組織早已明確指出,檳榔是導致口腔癌與頭頸癌的重要致癌因子,其危害遠比民眾想像中更廣泛而深遠,唯有拒絕檳榔才是遠離癌症的關鍵。

  • 63歲婦糞便篩檢揪早期大腸癌 達文西手術精準除瘤助重生

    63歲婦糞便篩檢揪早期大腸癌 達文西手術精準除瘤助重生

    63歲的程女士陪同抽菸大半輩子的先生,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做低劑量電腦斷層肺部檢查時,順手在癌篩櫃台領了1份糞便篩檢管帶回家。沒想到檢驗結果竟呈「陽性」。回診後,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賴以立建議她安排大腸鏡檢查,果然在乙狀結腸發現1處疑似早期癌症病灶,切片證實為腺癌。經與家人討論,程女士接受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切除腫瘤,並透過自然孔順利取出檢體,術後恢復良好,出院後不需穿束腹帶,已重拾健康生活。

  • 膽結石男怕手術麻醉失眠 醫師揭關鍵用藥風險

    膽結石男怕手術麻醉失眠 醫師揭關鍵用藥風險

    新竹1名65歲張姓男子有高血壓與糖尿病病史,近期因膽結石困擾需手術,但他從未接受過全身麻醉,擔心到焦慮、失眠,最終在家人建議下,張男到麻醉術前評估門診,透過專業麻醉團隊的協助,安心完成手術,並於術後2天順利出院。

  • 花5千元割包皮竟睪丸壞死 13歲童慘成「孤丸者」

    花5千元割包皮竟睪丸壞死 13歲童慘成「孤丸者」

    近日在大陸地區,發生一起嚴重醫療糾紛,家長花費1200人民幣(約5000元新台幣),經由朋友介紹,到社區醫院進行割包皮手術,沒想到手術完成後,竟發生罕見的感染事件,導致13歲男童左邊睪丸壞死,最終只能直行切除手術,家屬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將申請醫療鑑定。

  • 童綜合醫院 精準手術保護視網膜

    童綜合醫院 精準手術保護視網膜

     64歲李姓婦人去年在住家附近診所接受白內障手術,今年5月開始出現視力模糊情況,親友以為只是「續發性白內障」,建議再做雷射即可,導致她延誤就醫。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