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灣周的搜尋結果,共1,024筆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眾議院回答立憲民主黨議員、前外相岡田克也就有關「台灣有事」的質詢時表示,「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在日本現行安全保障法制下,可行使集體自衛權。高市認為,「台灣有事」處於嚴峻狀況,日本須想定最糟的事態。
中颱鳳凰進逼,雖然海面環境不利發展,鳳凰來到台灣周邊時威力很可能減弱至輕颱,但氣象粉專「停班停課最新通知 Taiwan Alerts」提醒,秋颱最恐怖的地方,就是不能單靠颱風強度來判斷威脅度,颱風與東北季風交會後產生的共伴效應,將產生長時間的降雨,可能導致後續災害風險,提醒民眾切勿小覷。
隨著AI運算需求急速上升,科技巨頭在全球各地擴充資料中心之餘,也積極投資建造海底電纜以確保資料中心之間的網路連接順暢。電信資料分析公司TeleGeography預測,2025至2027年全球新海底電纜投資金額預計可達130億美元,幾乎是前3年的兩倍。
大陸近日高調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一連串動作讓外界看得眼花撩亂,歸納起來,共有六大面向:法律手段的內政推進、歷史敘事的重構連結、輿論宣傳的鋪天蓋地、統一好處的心理試探、軍事科技的耀武揚威、說走就走的融合交流。一整套企圖推進統一的「系統工程」,已全面啟動。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發展為當前的重點政策,金管會主委彭金隆5日指出,將學習國際成功的經驗,結合台灣自身優勢,持續推進的力道,一定會建構對標國際的法規制度及對標國際的政策誘因,打造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
AI伺服器需求強勁,推升鴻海10月營收衝上8,957億元,月增7.01%、年增11.29%(美元計價月增約9.6%,年增約15.4%),續創單月歷史新高紀錄;今年前十月累計營收6.39兆元,年增15.55%(美元計價年增約17.9%),同寫歷年同期新高。
天氣轉涼,呼吸道疾病疫情升溫。疾管署統計,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每周感染案例數已超越新冠,成為僅次於流感的第2大呼吸道疾病。醫師指出,長者、幼兒、慢性病高風險者,感染RSV容易引發重症,打疫苗是唯一預防方式,呼籲高風險族群、準媽媽接種疫苗,保護自己及母嬰。
近年海底通訊海纜損壞事件頻繁發生,根據國安單位統計,每年平均發生7至8件斷纜障礙、約8成是人為因素。為避免地震、海嘯觀測海纜受損而影響預警時效,交通部也跟進提出《氣象法》、《商港法》及《船舶法》修法草案,盼建立更完整的海纜及相關基礎設施保護體系。
美中元首川習釜山會未提台灣,引發關注,在川習會隔天,美中兩國防長在馬來西亞舉行會談,提到了台灣。大陸國防部長董軍表示,美方在台灣問題上要謹言慎行,旗幟鮮明反對台獨;美國防長赫格塞斯則關注中國在南海、台灣周邊,及對美國在印太盟友和夥伴的行為,並強調美國不尋求衝突。
2025年10月26日,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在南海進行例行訓練任務時,短短半小時內先後失去兩架軍用飛機,MH-60R「海鷹」直升機,另外一架為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
近期,《時代》雜誌刊登由美國保守派智庫學者高德斯坦所撰,標題為〈美國必須警惕台灣魯莽的領導人〉的專文,批評賴清德總統的演說刺激中共,呼籲美國政府應適時出手約束。5月以來,類似的呼籲與提醒,數度出現在若干具影響力的期刊、智庫報告或學者口中,背後意義或許是該讓我方思考、警惕。
台灣周邊海纜頻遭漁船破壞,立院經濟委員會29日排審「海纜七法」相關修正草案,但立法院法制局指出,法條未規定領海外我國海纜被破壞的處罰行為,建議修正,經濟部、數位部坦言如此修法易引發管轄權爭議。在野立委批評,若領海外電纜遭破壞無法可管,修法等於只修半套,恐怕又只是在操作意識形態。
2025年10月26日,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在南海進行例行訓練任務時,短短半小時內先後失去兩架軍用飛機,MH-60R「海鷹」直升機,另外一架為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
近期,《時代》(TIME)雜誌在官網刊登由美國保守派智庫學者高德斯坦(Lyle Goldstein)所撰,標題為〈美國必須警惕台灣魯莽的領導人〉(The U.S. Must Beware of Taiwan's Reckless Leader) 的專文,批評賴清德總統的演說刺激中共,呼籲美國政府應適時出手約束賴總統,使外交部罕見地於連假期間,發出新聞稿予以駁斥。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於28日發表專文指出,台海戰爭風險已攀升至「驚人高度」,呼籲即將會晤的美國總統川普、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台海休戰」倡議,透過談判交換關鍵政治保證,以降低衝突爆發的可能性。
台灣周遭海纜遭破壞案層出不窮,立院經濟委員會今排審「海纜七法」相關修正草案,根據立法院法制局提出的研究報告指出,法條無規定領海外我國海纜被破壞的處罰行為,建議應修正。經濟部、數位部則坦言,考量域外效力條款之新增,易引發管轄權爭議,因此不建議修正。
斯洛伐克前國防部長納德28日示警,海底電纜已是軍事行動的核心部分,一旦斷纜,未來面臨任何軍事衝突都將綁手綁腳,而台灣周遭海纜頻遭破壞,立院將排審「海纜七法」,強制船舶開啟自動識別系統,並禁止異常滯留的船舶進港,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呼籲立院支持,但藍營質疑,關鍵並非修法,而是如何執法。
台灣周遭海纜遭破壞案層出不窮,行政院9月18日拍板修正海纜7法,立院也將於本週排審。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說,海纜7法強制所有船舶開啟AIS(台灣海域船舶即時資訊系統),且船舶異常滯留可以要求離開,若不離開就不讓船舶進港,不允許進港就代表不允許長期滯留,盼法案獲立院支持。
大陸央視發布一段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空軍多支部隊開展實戰化訓練,號稱在台海周邊海空域進行模擬對抗,投彈與擊中目標爆炸畫面,宣稱檢驗部隊對重點區域偵察預警、空中封鎖、精準打擊等能力。畫面中還在旁白中表示「台灣海岸線可清楚辨識」。國防部並未發表評論,但跟據國防部每日發布的台海周遭種共機艦活動圖,從本月18日起,並未出現轟-6K擾台,因此演訓地點應該不在台海周邊,而是在大陸某處。
金管會攜手證交所、櫃買中心、期交所及集中結算所於21日舉辦「2025台灣周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啟動典禮、產業創新日論壇暨亞洲創新盃決賽」,現場吸引逾300位產官學代表、國際創投、加速器與高潛力創新企業齊聚,共同見證「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啟動的里程碑,透過鬆綁上市創新板及上市櫃一般板法規、打造股債雙主軸籌資市場,加速匯聚特色產業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