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呂秀英的搜尋結果,共08筆
養蜂產業在農業生產扮演協助授粉的角色,但國內蜂農正面臨蜂種弱化、病蟲害好發及產量下降等問題,對此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近期成功選育「耐病產蜜蜂種」及開發「雜交性狀保留技術」,苗栗農改場指出,優良蜂群幼蟲存活率提高40%;採蜜力亦提升30%,可望強化蜂農自主育種能力,改善國內蜜蜂種原與穩定蜂產品生產。
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昆蟲育種大樓11日落成啟用,未來將成為國內農業昆蟲培育、農害昆蟲防治等工作的研發重鎮,更是延續苗栗縣養蠶業,家蠶種原的保育基地,苗栗縣副縣長邱俐俐與農改場長呂秀英等主持啟用,邱俐俐期盼昆蟲育種大樓,能推動更多跨領域合作,讓昆蟲研究不再只是實驗室裡的知識,而是可以走進校園、社區,成為民眾親近自然、認識生態的重要窗口。
冬季初臨正是苗栗縣公館鄉芋頭上市時間,公館鄉農會特別結合銅鑼鄉農會,將在11月16、17日舉辦「芋頭party、芋香柿甜、菊花爭豔」活動,以芋頭為主題設計出一套食農小旅行,邀請大家一起在微涼的11月來公館鄉,欣賞田園風光和稻田彩繪、品嘗在地食材製作的甜品和美食。苗栗縣副縣長邱俐俐歡迎民眾來享受苗栗鄉間的純樸景色,吃當季特色美食。
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參與農業部「農產品碳足跡盤查計畫」,執行台一休閒農場草莓鮮果碳足跡盤查,經過1年,該休閒農場通過環境部審查,成功取得「產品碳足跡標籤」,成為台灣第一個擁有碳標籤的草莓。
近年因氣候變遷造成農作物病蟲害加劇,草莓定植後出現大面積死亡的問題,為改善困境,苗栗農改場自2023年6月開始協助育苗期病蟲害監測,輔導農民辨識病蟲害種類,病搭配徹底清園及掌握防治關鍵期,降低病害傳播和減少種苗帶菌情形,今年成功將補植率降低至1成以下。
台灣石虎為生態保育指標的重要物種之一,因棲地環境破碎化,數量逐年遞減。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國土綠網團隊為建置國土生態友善示範場域,輔導苗栗縣西湖鄉11家有機友善農場,申請石虎生態給付並建置生態廊道,拓展面積達25公頃以上,展現兼具生產、生態及生活的友善農業模式。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29日前往苗栗縣參訪苗栗農業改良場及苗栗特色館,除體驗品嘗公館鄉特色美食、飲品,也對公館濃濃的農村氣息感到舒適,並盛讚當地宜人宜居。
苑裡鎮農會為加強推廣丹參作物,11月 11、12日在苑裡鎮愛情果園舉辦2023丹參派對‧找稻幸福暨農特產品展售會活動,透過丹參美食饗宴、田園焢窯樂、丹參下午茶派對,讓民眾認識丹參保健養生功能,並發展成苗栗縣新興的特色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