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城磚的搜尋結果,共10

  • 南山公墓風雲再起  民團搶救不歇:文資重要拼圖不能少了墓園

    南山公墓風雲再起  民團搶救不歇:文資重要拼圖不能少了墓園

    台南的南山公墓見證台灣400年來歷史興衰與人文演變。為守護南山公墓珍貴歷史人文與自然生態價值,籌備多時的「南山國家墓葬歷史生態園區促進會」2日成立,重量級公民團體及學者紛紛響應加入,期望透過民間力量與政府合作,推動南山公墓轉型為兼具歷史意義與環境教育價值的「國家級歷史生態園區」。

  • 大同古都3/看七朝同修的「長城博物館」 訪黃土高原的火山群、土林地貌

    大同古都3/看七朝同修的「長城博物館」 訪黃土高原的火山群、土林地貌

    在大同這片承載著兩千年烽火記憶的土地上,長城遺址如同不朽的史書,記錄著中原農耕文明與草原遊牧文明的碰撞與交融。大同的長城分布在渾源、廣靈、靈丘、天鎮、陽高、左雲和新榮區等縣區,幾乎涵蓋整個大同。本刊記者也實地走訪李二口長城,深入探尋這座塞上古都的軍事防禦體系,解讀為何在這片方圓百里的土地上,竟有如此密集的長城遺跡。

  • 當南京不再是遙遠的名字

    當南京不再是遙遠的名字

     在收到公司通知支援南京廠歲修的那一天,南京對我而言,仍只是一個出現在課本裡的名字。它與歷史課上的長江天塹、六朝古都、民國首府並列,是地圖上的一顆星,隔著海峽,隔著想像,遙遠又模糊。

  • 清朝科舉小抄曝光!整本僅「巴掌大」 用放大鏡都難看清

    清朝科舉小抄曝光!整本僅「巴掌大」 用放大鏡都難看清

    台南市立博物館正展出《上府城-啥物攏佇遮》特展,呼應今年為府城建城300年,從城外視角檢視300年來,人們進入府城多是為了讀書、告官、當兵、買賣;科舉考試為其一要事,現場展出清朝科舉小抄,只見一張名片大小的手冊寫滿密密麻麻的字,一旁也提供放大鏡,不少人拿放大鏡也看得很吃力,佩服古代人好眼力。

  • 穿越了?明朝城磚竟是「劉德華」造的 目前已發現16塊

    穿越了?明朝城磚竟是「劉德華」造的 目前已發現16塊

    大陸南京城牆博物館內有一塊著名的「劉德華城磚」,來自650年前的南京明城牆,這並非惡搞,而是650年前真的有一名叫做劉德華的燒磚工人,且截至目前為止,相關工作人員已經在這座明朝城牆上,找到16塊寫有「劉德華」的城磚。

  • 「劉德華」幫朱元璋燒磚!陸媒揭明朝南京城牆磚秘辛

    「劉德華」幫朱元璋燒磚!陸媒揭明朝南京城牆磚秘辛

    南京為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建國,至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遷都北京前的明朝都城。有陸媒近日報導,南京城牆博物館中1塊有著650年歷史的磚頭,上面刻著的造磚人名字竟和香港天王劉德華相同。

  • 廠房圍牆驚見「2萬塊明朝城磚」 製磚工匠、監造人全都曝

    廠房圍牆驚見「2萬塊明朝城磚」 製磚工匠、監造人全都曝

    大陸南京市棲霞區一間廢棄廠房進行圍牆拆除作業,清理出大量明朝南京的城牆磚,多達2萬多塊,是近幾年發現數量最多的一次,城磚長40公分、寬20公分、厚10公分,上面銘文清晰可見,記載製磚工匠、監製等人的姓名,之後城磚將用於展覽與研究。

  • 穿越了?600年前城磚驚見「劉德華」 一個人做2份工

    穿越了?600年前城磚驚見「劉德華」 一個人做2份工

    穿越了?大陸南京考古團隊在明代南京城牆的城磚中,發現2塊由「劉德華」經手燒製的城磚,南京城牆博物館指出,這並不是惡搞,而是在600年前真的有一名叫做劉德華的造磚工匠,他的名字被刻在城磚上,體現了當時的責任與追究制度。

  • 高美館百色小龍迎龍年 台美學生跨文化交流 1035件彩繪

    高美館百色小龍迎龍年 台美學生跨文化交流 1035件彩繪

    高雄市立美術館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共同合作推動「藝起來學學計畫」,邀請藝術家莊普創作「感動龍」素坯原型,並邀請高雄市、屏東縣、嘉義縣、台南市、台東縣、澎湖縣共40所南台灣國中小學校教師,帶領學生由社區踏查與色彩採集,找尋家鄉的文化色彩並進行「小感動龍」彩繪創作。其中,特別邀請美國原住民中學 Zane Middle School共同參與,帶領大家用文化色彩進行跨文化交流。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