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安保環境的搜尋結果,共14筆
日本首鄉相高市早苗7日在國會稱「台灣有事可能構成存立危機事態」,說法引發爭議,主因在於她具體舉列,被質疑超出歷屆政府的見解。日本新安保相關法已制訂10年,但「存立危機事態」究竟該如何認定,自衛隊行使武力的前提條件、時機等問題,仍然模糊不清。
美國總統川普10月30日宣布「批准」韓國建造核動力潛艦,為韓國強化應對朝核威脅的能力開了方便之門。更早前,日本自民黨與維新會兩黨10月20日簽署聯合政權協議書,其中明訂將發展活用「次世代動力」的潛艦,也被認為劍指大陸,而這將掀起東北亞地區新的軍備競賽。
日本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後,自民黨淪為單獨「少數執政黨」,日本也正式進入多黨化時代,政治大亂鬥已難以避免,首先面臨的就是預定21日登場的首相指名選舉。立憲民主黨力推三大在野黨結盟,以期扳倒自民黨政權。但在野黨之間政策歧異大,尤其是在安保與核電議題上,能否跨越鴻溝有難度。
日本敲定21日舉行「首相指名選舉」,朝野各黨角力愈發激烈。三大在野黨幹事長14日進行協商後,宣布將於15日晚間舉行三黨黨魁會談,若能談妥共推首相候選人,由國民民主黨(簡稱國民黨)黨魁玉木雄一郎出馬,與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進行對決,日本有可能改朝換代。不過另一方面,自民黨也向國民黨提出合作邀約,探討聯合執政的可能性。
日本自民黨黨魁選舉將在10月4日舉行,5位候選人今天(28日)上電視節目談政見。對亞洲鄰國而言為高度敏感議題的靖國神社參拜問題,民調數一數二的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被問及若成為首相是否會參拜這處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的神社時表示:「(戰犯)在刑罰執行完畢後,就不再是罪人了。我還是想合掌。」雖未明言是否會親自前往靖國參拜,但她強調會持續慰靈的立場。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週一搭乘他標誌性的綠色專用列車自平壤出發前往北京,而這也是北韓領導人數十年來慣用的出行工具。對此,專家稱相較於北韓老舊的客機,這些防彈專列能為龐大的隨行人員、警衛、食物與設施提供更安全、舒適的空間,同時也是在會晤前討論議程的場所。
日本執政聯盟繼眾議院之後,在參議院席次也未過半,陷入「雙少數」困境。首相石破茂(自民黨總裁)21日稱,「必須認真對待國民的『審判』」,但同時表示會續任首相,「不能讓政治停滯」,將負責應對與川普政府的關稅談判等眼前課題。自民黨內則有議員開出第一槍,要求改選黨總裁。
二次大戰之後,日本在和平憲法和美日同盟體制下,「專守防衛」成為國家最高戰略指導原則。在日本的守勢戰略下,「美國扮演矛,日本扮演盾」是長年不變的關係,兩國同盟屬於一種主從地位。另一方面,由於韓戰、越戰接連爆發,美國開始希望日本重新軍備,協助東亞地區的安全保障。
北約組織(NATO)17日至18日將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國防部長會議。據韓國國際廣播電台14日報導,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商定在北約防長會議期間舉行北約印太四夥伴(IP4)會議。
白宮發布新聞稿稱,美國總統拜登1日致電新任日本首相石破茂,祝賀他被國會選為日本首相。雙方重申決心繼續加強國防合作,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
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2日上午與美國總統拜登首次通電話,表示希望加強日本與美國的同盟關係。
最近,日本在亞太地區的一系列動作「十分搶眼」,在中國周邊地區,「跳得最高」。日本這些「不正常」的舉動,究竟是什麼信號,值得注意。
日本共同社6日報導,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日前接受共同社書面採訪時透露,德國陸軍部隊可能於明年訪日,與日本陸上自衛隊實施聯合訓練。這將是雙方的首次正式聯合訓練。此舉是著眼於中國、加強對印太地區參與的戰略的一部分。
據共同社報導,在日本神戶市兵庫區的三菱重工業公司神戶造船所,8日舉行了海上自衛隊潛艦「迅鯨號」交付儀式和展示入列自衛隊的自衛艦旗授予儀式。「迅鯨號」為日本大鯨級潛艦3號艦,將部署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橫須賀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