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政治基礎的搜尋結果,共556筆
台灣在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設立代表處傳出陷入僵局之際,大陸外交部長王毅4日在北京與愛沙尼亞外長薩克納(Margus Tsahkna)舉行會談。王毅表示,「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任何國家都不會允許本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
在文明民主時代,任何一個政黨,不論是執政還是在野,黨派組閣抑或黨首更迭,皆屬再平常不過之事。然而,在台灣,國民黨本次選舉鄭麗文任主席,媒體輿論排山倒海,兩岸同胞情緒拉滿。台灣問題的特殊歷史背景注定其命運多舛。興衰成敗和前途命運,不僅影響台海兩岸,而且涉及大國關係,波及地區安全。鄭麗文11月1日就職期間向2300萬台灣民眾承諾「國民黨絕對會是開創百年兩岸和平、帶領台灣的重要政黨」。全球局勢動蕩不安,地區矛盾疊加質變,台灣民眾論戰色變,前途命運,生死攸關。
2015年,馬英九與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這是1949年兩岸分治後兩岸領導人第一次見面,當然是國際性大事。就兩岸關係而言,這是最好的時刻,也是最和平的時刻,沒想到才短短10年,台海就被公認為全球最兵凶戰危的地方!回顧馬習會十周年,我們是不是該仔細想想,為什麼兩岸關係會出現這麼大變化?我們是不是應該從當年馬習會的經驗,找到什麼啟示,讓兩岸重新回到和平穩定的關係,這才符合全體國人的最大利益。
2015年,馬英九與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這是1949年兩岸分治後兩岸領導人第一次見面,當然是國際性大事。就兩岸關係而言,這是最好的時刻,也是最和平的時刻,沒想到才短短10年,台海就被公認為全球最兵凶戰危的地方!回顧馬習會十周年,我們是不是該仔細想想,為什麼兩岸關係會出現這麼大變化?如果戰爭是每一個人都不喜歡的事,我們是不是應該從當年馬習會的經驗,找到什麼啟示,讓兩岸重新回到和平穩定的關係,這才符合全體國人的最大利益。
今年正逢「馬習會」10周年,前總統馬英九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10年前與習近平在新加坡見面,為兩岸搭起和平大橋,但如今總統賴清德的台獨路線,遭美國學者批評為「魯莽領導人」。他呼籲賴清德懸崖勒馬,回到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與「馬習會」基礎,強調台灣主流民意已不再接受「抗中保台」,希望兩岸和解、兩岸和平,政府專心處理基本民生與經貿問題。
今天是「馬習會」歷史性會晤十週年。前總統馬英九在臉書發文闡述會晤的重要意義和對兩岸關係的深遠影響,呼籲民進黨當局懸崖勒馬,改變不符合台灣人民利益、不被主流民意接受的「抗中保台」政策,回到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上。馬英九基金會、國民黨大陸事務部等有關政黨、團體也在台北舉行紀念研討會,中國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出席並講話,表示國民黨會堅定方向路線走下去,扭轉台海兵凶戰危的局勢。大陸今天雖然沒有舉行相關研討活動,但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晚間發布答記者問,肯定2015年的「馬習會」鞏固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的關鍵地位和作用,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國家、民族內部的問題。
1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5年11月7日,時任總統馬英九與大陸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備受矚目的「馬習會」,也是兩岸自1949年分治以來,雙方領導人66年以來的首度會晤;兩人在來自全球媒體閃光燈下握手整整81秒,也成為兩岸關係上極具象徵性的瞬間。適逢馬習會十周年,馬英九在臉書發文回顧此事,呼籲賴清德應立即懸崖勒馬,回到10年前馬習會的基礎,讓兩岸遠離戰爭
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6日出席政大外交系舉辦「兩岸關係的談判協商:從回顧中找解方」座談會時表示,兩岸和談是台灣最後一條路,否則將進入垃圾時間,最終由大陸與美國來決定台灣前途,但須看政黨能否合作走出新路,找到跟大陸共存的安排。他說,尤其從做為地產商人的美國總統川普來看,台灣這塊地一點都不重要,但大陸卻很重視,對他當然是個好交易。
今年是「馬習會」10周年,前陸委會主委夏立言6日出席政大外交系舉辦「兩岸關係的談判協商:從回顧中找解方」座談會時表示,當初能夠舉辦有多重原因,但關鍵第一是兩岸領導人的強烈意願,第二是雙方有「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他說當時兩岸關係較好設有熱線,最終使用過三次,對實際只用來討論過一次兩岸M503航線感到遺憾。
日本政府3日公佈2025年秋季外國人受勳名單,向前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謝長廷授予「旭日大綬章」。謝長廷3日在社交平台上發文聲稱,今後將繼續為促進「日台友好」作出貢獻。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6日在例行記者會中質問:「給鼓吹台獨論調的人頒發勳章,不知道日方意欲何為?是否有意為台獨分子撐腰打氣?到底想借此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什麼信號?」
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和準國民黨副主席蕭旭岑10月28日在天津會面後,國民黨1日召開全代會,蕭旭岑說,鄭麗文上任黨主席後,國共兩黨交流會恢復到過去馬政府時期,結果遭民進黨譏諷成為中共統戰對象。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張晗今天(5日)回應,大陸願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與包括中國國民黨在內的台灣各政黨團體和各界人士一道,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大陸外交部長王毅4日在北京與愛沙尼亞外長薩克納(Margus Tsahkna)舉行會談。王毅表示,陸歐制度不同並不意味著要成為對手,陸方願與歐方商簽自貿協定,期待愛方推動歐方校準對陸認知。他也重申,「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任何國家都不會允許本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
上海台灣研究所4日於上海舉辦「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座談會,邀集多位曾參與「辜汪會談」及兩岸協商的前官員出席。海協會會長張志軍與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先後致詞,均強調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德國外長瓦德福10月下旬推遲訪陸後,大陸外交部長王毅11月3日應德方請求,與瓦德富通電話。王毅表示,陸德應堅持溝通對話,不該搞「麥克風外交」。他還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陸德關係最重要的政治基礎,希望德方能反對一切台獨,並歡迎瓦德福適時訪陸。
據大陸外交部官網3日消息,202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大陸外交部長王毅應德方請求,同德國外長瓦德福通電話。這是德國外長日前宣布延後訪陸後,主動打電話給王毅。王毅表示,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德關係最重要的政治基礎,希望經歷分裂之痛的德國能充分理解和支持中國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瓦德福強調,德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沒有變化。王毅歡迎瓦德福在適當時間訪問大陸。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會晤美國總統川普,雙方未公開提及台灣,中共黨媒10月31日撰文解讀,習提到中美要當好舵手,確保中美不偏航,意思就是要處理好台灣問題,凸顯台灣仍是中美關係「不能迴避的核心問題」。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於10月31日下午在韓國首度舉行會談,兩人確認致力推進雙方「戰略互惠關係」,以追求共同利益。但據日媒報導,習近平敦促高市在歷史和台灣問題上堅持原則。高市則表示,「維持兩岸關係良好,對區域穩定與安全至關重要」。
中共黨媒《環球時報》分析指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的消息稿,未再提及台灣問題,不過,習近平在會晤時「中美掌舵人」一席話,引出一個重要前提是,美方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台灣問題。兩利還是兩害,關鍵在於美方是否清醒認識到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28日與日本新任外相茂木敏充通話,雙方在談話中重申推動中日關係穩定發展的重要性,並提及台灣議題及高層交流。外媒指出,王毅強調「高層交往的重要性」,暗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在南韓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期間,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