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政治干預的搜尋結果,共348筆
賴清德總統就任已1年5個多月,施政方向日益偏離「天下為公」理想,反而陷入權力私有化、政治酬庸化與價值失衡的泥沼!
據觀察者網報導,上個月,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以「行程安排問題」為由,推遲了訪華行程。但不久後,瓦德福又主動約請中方通話,強調德方高度重視對華關係,期待在中方方便時間盡早訪華,就兩國關係等重要問題深入溝通。
公廣集團英語媒體「TaiwanPlus」花大錢卻爭議不斷,去年報導美國總統大選時,以「重刑犯」形容當時候選人川普;今年又有英國籍主管不滿新聞內容遭政治干預而離職。國民黨立委葉元之6日表示,不分藍綠立委都對TaiwanPlus「很感冒」,接下來必定嚴審文化部115年度總預算的相關補助。
南二都民進黨各派系為了爭取2026市長提名,各使陰招、互斥互咬。綠到出汁的高雄、台南,如今已不是派顆西瓜或蓮霧就能躺著勝選,但若西瓜或蓮霧都沒拚上,政治前途更是黯淡。即使距初選開跑還有兩個多月,民進黨早把市政與國政擺一邊,只見派系就戰鬥位置肉搏,刀刀見骨。
立法院上周排審新提名的4名NCC委員,一如大法官提名,這些人選不是缺乏專業,就是立場偏頗,府院提名這樣的人,擺明了就是便於控制。當年裁撤新聞局,改設獨立機關NCC,是為了杜絕政治干預新聞自由,如果賴政府還想掌控NCC,不如廢除算了。
立法院上周排審新提名的4名NCC委員,一如大法官提名,這些人選不是缺乏專業,就是立場偏頗,府院提名這樣的人,擺明了就是便於控制。當年裁撤新聞局,改設獨立機關NCC,是為了杜絕政治干預新聞自由,如果賴政府還想掌控NCC,不如廢除算了。
立法院交通、教育文化委員會22日召開聯席會議,審查行政院提名的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名單。被提名人、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系助理教授羅慧雯,在會中遭國民黨立委葉元之追問「中天關台爭議」時,多次避答,僅表示那是「身為學者時期的發言」,引發藍營立委強烈批評。
民進黨立委林岱樺涉嫌詐領1500萬元助理費與加班費,另被控透過關係密切的通法寺侵占政治獻金。高雄地檢署依貪汙等罪起訴林岱樺、胞弟林岱融、胞妹林岱縝、弟媳王瓊翎等10人,另以公益侵占罪起訴通法寺住持釋煌智。由於林岱樺日前呼籲媒體與大眾旁聽庭審,高雄地院今日上午的準備程序庭將首次傳喚林岱樺,引發外界關注。
若真要保衛台灣,就不該浪費任何一分國防預算。這句話,應該成為所有政黨與政府施政的共識。但令人遺憾的是,民進黨政府在過去9年以來,一方面高舉「抗中保台」大旗,升高兩岸敵意螺旋,另一方面擴張國防預算,卻未能將軍費有效轉化。
面對中共侵擾,副總統蕭美琴表示,我們必須採取許多因應措施,除了提高國防投資,並與國際夥伴採取整合嚇阻策略,提醒中國「戰爭不是選項,衝突沒有贏家」。至於賴清德總統提出的「臺灣之盾」,本質上是多層次安全防護網,涵蓋全臺的防空系統,也包括更精密的「偵攻一體」,除了整合不同系統,更導入先進軟體與新技術,打造一個混合防禦盾牌。
民主政治的根本在於「權力分立與制衡」。然而近年行政權獨大、總統壟斷人事,立法院監督淪為形式,司法機關長期陷於政治干預,而預算審議延宕、特別預算濫編、稅式支出黑箱化,皆顯示財政紀律的崩解。地方政府在中央補助的綁架下失去自治,政黨之間則陷入互鬥而非合作。
近年來,台灣民主政治的表象熱鬧非凡,九合一選舉頻繁、政黨林立、媒體喧騰,但制度的實質運作卻已出現潰堤徵兆。從國會到行政、從預算到司法,權力監督機制形同虛設,政黨輪替未能帶來治理革新,反而形成新的「權力壟斷結構」。民主的外殼還在,靈魂卻日益乾涸!
星期三,美國最高法院認定,聯準會理事麗莎庫克(Lisa Cook)不能因總統的片面意見就被開除。她的去留必須等待明年 1 月再召開辯論庭,到時候川普總統再提交證據說明理由,並與她進行口頭辯論。
近年來,大陸強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並在科技、產業、基礎設施及重大工程領域推行「新型舉國體制」。此制度設計旨在集中資源、統籌協同,以提升治理效能與戰略能力。與此同時,孫中山先生在20世紀初提出的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亦包含對國家能力與民主制度的雙重要求,即「人民有權、政府有能」。我們檢視二者的契合與矛盾之處,並進一步對照當代西方治理理論,以探討其制度特徵與優劣勢。
本周是「超級央行周」,美國聯準會(Fed)、英國央行、日本銀行(BOJ),以及我國中央銀行等主要經濟體都召開貨幣政策會議,討論最新利率方向。會議結果實際上一點都不「超級」,都還是在市場的預估之內:聯準會於美國時間9月17日宣布調降基準利率1碼,聯邦基金利率調降至4%~4.25%,為2024年12月以來首度降息;而其他央行也可說多在意料之內,沒有調整任何政策。
前彰化縣長卓伯源18日上午前往國民黨中央黨部,完成黨主席選舉登記。他在現場致詞時表示,此次參選的核心理念是要推行三民主義、監委民選、營救黨工,並重建九二共識,兩岸相互開放,要將透過具體政見引領國民黨開創新局。
美國聯準會本周宣布降息成市場共識,金價挾利多強勢上攻、屢創歷史新高價,15日晚間每盎司來到3653.9美元,今年以來漲幅逼近4成;高盛、摩根大通、法國巴黎銀行等皆看好黃金後市,尤其全球主要央行吹降息風,低利環境有利無息資產,預估2026年金價有望衝破4000美元關卡,高盛甚至指出,投資美國公債的27兆美元中有1%資金進入黃金市場,金價有上看5000美元的機會。
黃金價格狂飆,根據外銀分析,金價受惠降息預期升溫、地緣政治與財政不確定性加劇、全球央行持續增持黃金,以及美元走弱等因素支撐,將12個月目標價調升至每盎司4,000美元;白銀方面,在工業需求與黃金帶動下,也獲外銀看好,惟因易受季節性和成長風險影響,故持謹慎樂觀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