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時殷弘的搜尋結果,共23筆
中共九三閱兵後,間接帶動中、俄、蒙、朝關係升溫。中俄蒙日前先是達成「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輸送合作,8、9兩日又以邊境防恐為由,三國首次舉行「邊防合作-2025」聯合演習。此外,北韓77周年國慶之際,中共總書記習近平9日向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發賀電,呼籲兩國加強戰略溝通,不過大陸學者指出,中俄朝雖展現團結,但要形成軍事或政治聯盟還有不少分歧。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國際局勢詭譎多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認為,考慮與美歐等國的部分實力差距,中國對外部情勢的反應將更謹慎與節制,會把更大的注意力和更多國家資源投入國內,以實現「中國經濟較經久的穩定」。
美國總統川普正在推進就烏克蘭戰爭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談判,雖然北京支持莫 斯科,但卻擔心美俄間達成的協議可能對中國不利。亞洲研究中心法國學者分析稱,國對川普與普丁關係的恢復友好感到擔憂,它嘗試成為烏克蘭戰爭的調解人,但為時有點晚,如今只能乾坐一旁當觀眾。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競選造勢場合遭槍擊受傷,大陸著名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認為,如同2004年台灣大選319槍擊案,要找到最終真相恐怕很難,尤其槍手已被當場擊斃。另名大陸軍事專家則認為,川普目前在選舉占優勢,自導自演的機率不高,與其說像319案,更像前日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事件。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當地時間13日於賓州戶外發表競選演講時,遭到槍擊導致右耳受傷,現場造成1亡2重傷不幸事件。大陸著名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表示,這件事情要找到真相恐怕很難,槍擊者已當場被擊斃成為無頭懸案,但認為對川普的選情正面加分有限,畢竟離大選投票日還有相當一段時間,且最終無論是拜登或川普當選,中美對抗加劇的架構格局都不會改變。
在全球敘事的較量中,中國一直試圖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反對將世界劃分為敵對陣營的和平國家。相比之下,它指責美國拉幫結派,將世界推向新的冷戰。外媒分析稱,俄羅斯和北韓締結的共同防禦條約正是中國指責美國的拉幫結派之舉,普丁與金正恩這項最新舉措也給北京帶來更多的麻煩。
美軍印太司令巴帕羅(Samuel Paparo)日前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期間,向《華盛頓郵報》概述了「地獄景象」(Hellscape)計畫。他指出,要是共軍想要攻台,美國打算在台海製造「無人地獄景象」(unmanned hellscape),以防對岸攻擊。而分析家說,這凸顯了人工智慧(AI)在軍事上與日俱增的重要性,以及發展反無人機能力的迫切必要。
美日菲峰會甫落幕,被視為是美國在印太地區廣泛開展外交活動以對抗中國之際,負責亞太事務的美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14日抵達中國,展開為期3天的訪問行程。大陸學者指,美日菲峰會做出多項反中決定的同時,美政府高官繼續頻頻訪中,證明中美兩國競鬥、溝通並存的格局不變。
伊朗對以色列本土發動襲擊,是否衝擊台灣?淡江大學戰略所所長李大中14日表示,伊朗攻擊是採有限度的報復,陸方扮演的角色不會如預期高,中東衝突關鍵仍在美國、以色列及伊朗;大陸學者則為,對華府而言,中東局勢毫無疑問正在「泥潭化」,這與美國向東亞、亞太「戰略性轉移」的全球宏觀戰略相違背。
伊朗對以色列本土發動襲擊,大陸學者分析,對華府而言,中東局勢毫無疑問正在「泥潭化」,這與美國向東亞、亞太「戰略性轉移」的全球宏觀戰略相違背。但也有學者認為,事態不至於有非常大的升級,且美國的軍事資源足以因應西太平洋的任何緊急事態,尚不須動用在大西洋和歐洲的一兵一卒。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晚間應約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通話。對於陸媒指拜登稱不支持台獨,學者分析,這是華府對北京進行「再保證」(Reassurance);由於美國年底大選將至,中美都希望「台海不要再亂」,預期「中美共管台海」將持續至520賴清德就職總統之後。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表示,中美兩國依然並將繼續進行相當頻繁和高層次的溝通,但多個「硬核」問題上的對立和競鬥依然如故,局部還有升級,且美國對台灣的全面支持沒有改變,特別是軍事方面的支持仍不斷持續。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表示,2013年以來,儘管中美溝通管道多數時間保持暢通,且高層會面、視訊、電話溝通等不計其數,但從雙方各層面的「對抗」已經壓倒性地超越「合作」。他強調,「對話的頻繁與溝通的結果,這是兩回事」。
大陸知名學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表示,台灣問題在大陸國務中的重要性排序,於近年有非常顯著的提升,儘管不是頭號大事,但也是頭等大事。他認為台灣在美國的軍事支持下,兩岸關係會繼續變差,而ECFA原則上不會有變,但規模仍會縮減。
2024大選落幕,民進黨雖繼續執政,但國會三黨不過半,《日本經濟新聞》報紙版近日專欄探討台灣在選後能否「維持現狀」的議題。台灣日本關係協會前會長邱義仁就指出,總統當選人賴清德520就職後,將面臨少數執政的情況,未來欲在國會通過國防議題的法案可能面臨困難,必要時須向在野黨妥協。
媒體報導南沙太平島碼頭浚深擴建工程業已於日前通過驗收,現正由海巡署規劃啟用典禮中。而迄今仍未踏上太平島國土的蔡英文總統,是否會利用主持啟用典禮的機會,於卸任前親赴太平島視察慰問島上的海巡與國軍官兵,並進行主權宣示,就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基於三大理由,蔡英文總統應該利用此次機會前往太平島。
《日本經濟新聞》報紙版近日邀請多國專家探討台灣在選後能否「維持現狀」。美、日等學者都認為關鍵在年底的美國大選。如果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今年11月的大選中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地區的不確定性將增加,台灣海峽的未來也會變得更不確定,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不能排除。
媒體報導南沙太平島碼頭浚深擴建工程業已於日前通過驗收,現正由海巡署規劃啟用典禮中。而迄今仍未踏上太平島國土的蔡英文總統,是否會利用主持啟用典禮的機會,於卸任前親赴太平島視察慰問島上的海巡與國軍官兵,並進行主權宣示,就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基於三大理由,蔡英文總統應該利用此次機會前往太平島。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在台灣大選揭曉後說,「民進黨不代表台灣主流民意」,雲淡風輕評價了台灣的選舉,微妙點出台灣大選結果早在陸方意料之中,也表明恫嚇不是重點,對台灣在北京棋局中的角色只會從長遠處著力。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在台灣大選揭曉後說,「民進黨不代表台灣主流民意」,雲淡風輕評價了台灣的選舉,微妙點出大選結果早在陸方意料之中,也表明恫嚇不是重點,對台灣在北京棋局中的角色只會從長遠處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