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氣候平均值的搜尋結果,共30筆
近日東北季風一波接一波,天氣越來越涼,氣象專家林得恩表示,美國國家氣象局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指出,自9月起反聖嬰訊號有增強的趨勢,可能持續到明年2月,因此台灣秋季在東北部及東半部的降雨會增多,冬天到隔年春季的氣溫也會比平均值還低,簡單來說就是今年「冷冬」機率提高。
樺加沙颱風剛離開,不少民眾關心接下來是否仍有颱風威脅,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中秋節前後熱帶擾動依然活躍,歐洲及美國模式均顯示,可能會再生成1至2個颱風,但是否會影響台灣,還有待觀察。
日本東京都、神奈川縣近日暴雨頻傳,嚴重衝擊當地交通系統,通勤族受困車站、旅客滯留機場,大喊無奈。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發文,他認為日本降雨型態已變,「次數頻繁就是氣候變遷的徵兆,應該是回不去了」。
許多人每到夏天可能會覺得天氣特別熱。氣象署公布2025年8月台灣氣候重點回顧,平均氣溫為28.8℃、35℃以上的累積高溫日數平均為3.1天,雨量則是呈現南多北少趨勢。對此,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分析,「只是稍偏暖,還不到特別熱!」
琵琶颱風目前位於日本長崎東南方海面,以每小時30轉36公里速度,向東北轉東北東進行,氣象署預估,颱風今明兩天(4日、5日)將通過日本九州、四國、本州。天氣專家吳聖宇預估,琵琶颱風雖然不強,但會帶來不小的雨勢,明天影響關西、關東等地。另外南海東部到菲律賓附近將生成明確的低壓環流,有成颱或熱帶低壓可能,受外圍環流水氣影響,下周日至下周二(7日至9日)花東、恆春半島甚至高屏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機會,午後各地有雷雨甚至局部大雷雨。
今年秋颱恐變多!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9月起反聖嬰訊號增強,將導致秋颱生成位置較偏西,加上東北季風共伴,颱風影響、侵襲台灣的機率增加,可能帶來豪雨致災。
近期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為一大低壓帶,有利於熱帶系統發展,中央氣象署將密切觀察後續動態。氣象署指出,今年下半年預估有20.8個颱風生成,並有3至5個會接近台灣;每當有颱風來襲,民眾最關心的就是颱風假,氣象署表示,7月起在颱風警報期間的風力預報中,新增「濱海鄉鎮風力預報」資訊,強化民眾防災應變,以及作為地方政府停班課決策參考。
今年1至6月西北太平洋僅2個颱風生成,較氣候平均值4.3個少。颱風季將至,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年7至9月全台氣溫為偏高至正常,雨量正常,預估平均會有3至5個颱風接近台灣,個數也接近氣候平均值,提醒民眾時序將步入颱風季,應做好防颱準備。
隨著天氣開始轉熱,中央氣象署回顧,今年春季、2至4月主要因北方冷空氣影響頻繁,11個平地站平均氣溫僅20.4度,是2011年以後第3冷,其中台北站低於14度的日數30天,是近20年來的第3多。面對即將到來的梅雨季,預測今年5至7月各地氣溫正常至偏高,雨量正常至偏少。
氣象署回顧,今年春季主要因北方冷空氣影響頻繁,11個平地站平均氣溫僅20.4度,是2011年以後第3冷,其中台北站低於14度的日數30天,是近20年來的第3多,至於今年春季累積雨量則是正常偏多。
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冷空氣頻繁南下,共有13波大陸冷氣團以上等級的冷空氣襲台,整體氣溫偏冷且影響時間長,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統計,今年冬季均溫17.84度,是2000年以來次冷、僅次於2011年,且3月仍有冷氣團南下影響台灣的機率。氣象署3月起也將試辦「陸上強風特報鄉鎮燈號」,比照氣溫進行燈號分級,也提供更細緻的鄉鎮市區強風資訊服務。
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冷空氣南下頻繁,共有13波大陸冷氣團以上等級的冷空氣襲台,氣溫偏冷且影響時間長,交通部中央氣象署統計,今年冬季均溫17.84度,是2000年以來次冷、僅次於2011年。展望3至5月春季,預估台灣氣溫正常、雨量正常至偏少。
由於大陸冷氣團逐漸南下,今(16)日北部及宜蘭天氣轉涼,白天高溫下降8度左右,入夜後各地氣溫下降,中部以北及宜蘭地區低溫13至14度、其他地區約14至16度。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負『北極振盪』到底了!」,不過由於此波負距平的結構相對比較短波,所以冷空氣比較不冷、難往低緯度地區延伸,「這一波極區冷空氣外流,對台灣的影響較輕微,冷空氣主要還是往日、韓方向!」
今年冬天冷空氣一波波南下侵襲台灣,不少北部民眾覺得冷了很久。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在臉書分享了全球氣溫距平圖,表示仍能看到台灣附近氣溫偏低,但整體而言,是一個和往年很不一樣的氣候狀態,「很難預期2025會是平靜的一年」。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昨日說明2024年天氣回顧及未來展望,去年統計至12月29日止,全台平均溫度為24.97℃,超過2020年的24.91℃,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全球年均溫則有可能再度創下1880年以來的歷史新高,超越前年剛創下的紀錄。
12月進入冬季,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本月反聖嬰形成的機率超過7成,代表今年冬天可能會更冷,氣溫比氣候平均值來得低,且影響時間延長到明年2、3月。
中央氣象署今舉行冬季展望記者會,預估今年冬季氣溫正常、雨量正常至偏少,冬季預測反聖嬰有50%發展機率,明年春季則以回復到正常機率最高。
時序入秋,但全台仍籠罩在高溫炎熱之下,今年1到8月平均氣溫,創下全台73年以來史上第2暖。衛福部統計,今年夏季全台就有高達2667人次,因為熱傷害就醫,比去年同期增加4成;光是今年8月就有716人次,比去年同期高出6成。腎臟科醫師提醒,長時間暴露在戶外者都是高風險族群,務必注意補水,肥胖、年長者、孕婦、嬰幼兒的身體調節能力較慢,也須留意熱傷害風險。
今年7至8月暑假連日高溫讓民眾凍未條,加上凱米颱風來襲又帶來驚人雨量。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公布9至11月秋季展望,有機會出現「聖嬰轉反聖嬰年」氣候特徵,預估今年秋季台灣氣溫為正常至偏暖,雨量正常至偏多的機率較大,秋颱數量可能略少,但若生成颱風則要注意與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雨勢狀況則要注意10月起中南部可能逐漸進入枯水期。
今天各地高溫炎熱,高溫可達38度,清晨中南部有零星降雨,午後北部、東半部及各山區易有雷陣雨,且有局部較大雨勢機率;周六(24日)起水氣增加,午後雷陣雨擴大,將持續至下周三(28日)。另外關島北邊的熱帶低壓今凌晨2點生成第10號颱風珊珊,預估持續增強達中颱,目前往北北西方向前進,5天後向東北大迴轉,侵襲日本機率高;8月8日至今短短15天已有6個颱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