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科技集團的搜尋結果,共636筆
「社會主義正在進攻紐約!」一則看似聳動的標題,近日在美國輿論場上炸開了鍋。引爆點是紐約州眾議員曼達尼(Zohran Mamdani)所倡議的「公營超市」(Public Supermarkets)法案。此舉在「自由市場」的美國心臟地帶,無異於投下了一枚政治震撼彈,立即被貼上了激進、乃至共產主義的標籤。
隨著行動通訊、物聯網等領域升級發展,與其息息相關的射頻專利相關研究也成為各方爭搶的戰場。法國市場專利與調研機構KnowMade公布的「2025年第三季射頻前端模組與元件專利監測報告」顯示,第三季中國發表的專利申請占總量的58%,遠超美國的18%,牢牢占據主導地位。
光寶科技集團創辦人宋恭源的太太阮豊瑛是嘉義縣新港人,夫妻倆心繫新港的教育,慨捐個人持有光寶科技股票15萬股,市值約2600萬元,委由新港文教基金會設立「恩慈愛鄉獎學金」,提供嘉義高中、嘉義女中及嘉義高工符合資格的新港學子,每人3萬元獎學金,今(8日)舉辦首屆獎學金頒獎典禮,宋恭源說,自己深知教育的力量與機會的重要性,希望透過獎學金,讓更多嘉義孩子有機會發揮所長。
遠見高峰會於11月6日的專題論壇,由前經濟部長尹啟銘主持,與鴻海科技集團董事蔣尚義、鈺創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盧超群,以及臺北市長蔣萬安,一起談論在AI時代,半導體新一波的黃金機會。
大陸神舟21號載人太空梭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升空,執行飛行任務的太空人為張陸、武飛、張洪章組成;其中現年32歲的武飛,寫下最年輕太空人的紀錄。此外,這次任務也將挑選兩雌兩雄四隻小老鼠,隨太空梭升空,並進行在軌飼養等科學實驗。
長庚大學與明志科大今年首度聯展2025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精選五項具代表性的創新研發成果,涵蓋綠能應用、智慧系統與永續技術等領域。兩校期望深化與全球產學界的交流互動,拓展技術合作與國際鏈結契機,展現台灣高教科研能量與跨校協作的創新動能。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5年11月4日,神舟20號和神舟21號太空人乘組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太空站的鑰匙。神舟20號太空人完成任務,將於5日乘坐神舟20號載人太空船返回東風著陸場。
新北市青年局轄下以ESG淨零減碳科技為主題的「新北青創土城綠創基地」,即(3)日起開放招募第5期進駐團隊,在全球推行淨零轉型及綠色科技的當前趨勢下,該基地自112年成立以來已培育77組新創團隊,透過專業顧問輔導,協助團隊成功取得海內外訂單,創造上百萬營業額,歡迎具永續精神與創新科技的青年創業者加入,共同打造綠色未來新商機。
我國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醫療逐漸整合,馬偕紀念醫院今日(3)與鴻海科技集團、祥寶尊榮長照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結合AI穿戴裝置,即時監測長照機構長者心跳、血壓等,落實遠距智慧醫療,並先選定祥寶住宿型長照機構約250位住民率先使用。
美國總統川普的家族在他就任總統後,資產增加的速度受到媒體關注。《富比士》雜誌近日報導,川普長子小唐納於2024年11月成為無人機製造公司「不尋常機器」(Unusual Machines)的顧問,獲得價值數百萬美元股份。這家公司被認為是至少第二家為了讓川普家族成員擔任職位而設立顧問委員會的企業。
大陸《環球時報》1日報導,神舟21號載人太空船10月31日23時44分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托舉下,搭乘著張陸、武飛、張洪章3名太空人,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飛升空。隨後,神舟21號載人太空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大陸神舟21號載人太空船,預定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升空,執飛太空人由張陸、武飛、張洪章組成,其中32歲武飛將是中國執行太空飛行任務最年輕太空人。此次任務,繼去年4月25日神舟18號在太空站養魚後,將送小白鼠上太空,首次在軌實施嚙齒類哺乳動物太空科學實驗。此外,會中也透露,中國首次訓練外籍太空人,已在巴基斯坦進入初選階段。
大陸「神舟21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佈會30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載人航太工程新聞發言人張靜波在會上表示,經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瞄準10月31日23時44分發射神舟21號載人飛船。執行任務的太空人乘組由航太駕駛員張陸、飛行工程師武飛、載荷專家張洪章組成,並由張陸擔任指令長。張靜波會上更表示,錨定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的目標不動搖。
大陸神舟21號載人太空梭預定31日23時44分發射升空,執行飛行任務的太空員為張陸、武飛、張洪章組成;其中現年32歲的武飛,寫下最年輕飛行員的紀錄。此外,這次任務也將挑選兩雌兩雄四隻老鼠,隨太空梭升空,並進行在軌飼養等科學實驗。
大陸央視新聞 報導,大陸航太科技集團指出,近日,中國大陸首顆用於海洋鹽度資訊獲取的遙感衛星——海洋鹽度探測衛星完成全部在軌測試,具備交付用戶長期使用的條件。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24日報導,中國大陸首艘自主研製大型出口雙燃料客滾船、內裝100%國產化交付;首顆「雄安造」衛星下線;可重複使用火箭朱雀三號進入首飛準備階段。近日,大陸在高端製造領域連續實現重大突破,中國製造的硬核實力頻頻出線。
2025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長庚大學師生團隊以12項技術參賽,涵蓋生技醫藥技術6件、化工材料技術3件、智慧醫療技術2件及資通訊技術1件,展現跨領域研發實力,最終獲2項企業特別獎及2金1銀1銅等多項殊榮,深獲評審與企業界肯定,展現技術商品化與產業連結的高度潛力。
全球PCB產業年度盛會「第26屆台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TPCA Show 2025)」於10月22日假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開展,今年展出內容橫跨PCB、SMT、綠色科技、電子構裝與熱管理技術等領域。
「第26屆台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TPCA Show 2025)」開展,今年以「Energy-Efficient AI:From Cloud to the Edge」為主軸,展出內容橫跨PCB、SMT、綠色科技、電子構裝與熱管理技術等領域,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台灣PCB產業在AI、高效能運算、衛星通訊與車電等市場拉動下,維持穩健成長動能,今年雖有匯率波動、消費性電子需求分歧以及中國大陸內需動能不足等因素干擾,整體而言,2025年台灣PCB製造整體發展態勢明顯優於過去兩年,預估全年總產值可望達9,157億元,年增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