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興建滯洪池的搜尋結果,共14筆
為解決區域淹水問題,桃園市政府在中壢體育園區興建滯洪池調節洪峰,工程進行中,今年4月一場強降雨將滯洪池填滿逾一半,且黃屋庄溪至中山東路普仁橋遇瓶頸段改善困難,地方擔憂恐影響滯洪池完工後排洪效能。市府水務局說,中壢後站淹水原因為下水道保護標準不足所致,改善方案為滯洪、截流、提升下水道容量及智慧監控。
為解決區域淹水問題,桃園市政府在中壢體育園區興建滯洪池調節洪峰,工程進行中,今年4月一場強降雨,已將滯洪池填滿逾一半,且黃屋庄溪至中山東路普仁橋遇瓶頸段改善困難,地方擔憂恐影響滯洪池完工後排洪效能。
剛過正午不久,已有不少人到金瑞治水園區散步,或走進「金瑞田嬰小屋」享受片刻大自然的寧靜,也有老夫老妻特地帶著便當坐在涼亭野餐,這處位在台北市內湖路3段348巷底、以「蜻蜓」為主題的小天地,近來吸引愈來愈多人前來探祕。
高雄高爾夫球場成立於1961年,作為南台灣歷史最悠久的高球場,自2023年與高市府發生租約糾紛,並被依農藥汙染澄清湖水源、建物未完成公安申報等理由,切斷球場水電,一度傳出停業消息,不過球場經營團隊於日前舉行的會員大會中決議,將繼續經營,並持續與市府溝通盼尋求解方。
全球極端氣候影響加劇,如何面對暴雨及淹水已成為各大城市的重要課題。為提升排水系統量能,北市府目標將降雨容受力從時雨量78.8毫米提升至88.8毫米,因此自籌30億元於小巨蛋周遭打造全國首創地下貯留管「敦北地下大排」,全長1250公尺,總計貯留量約3.2萬立方公尺,相當於16座標準游泳池。
全球極端氣候考驗加劇,如何面對暴雨、淹水儼然是大城市的重要課題。台北市為提升北市排水系統,目標將北市雨水下水道系降雨容受力,從時雨量78.8毫米提升至88.8毫米,自籌30億元於小巨蛋周遭打造全國首創地下貯留管「敦北地下大排」,全長1250公尺,預計2025年底開工,工期38個月。
南投縣政府計畫在南投農工商會展中心增建縣立美術館,近期舉行多場說明會,但凱米颱風造成會展中心上游貓羅溪畔低窪處淹水,引發南投縣議員憂心,19日在議會臨時會建議縣府重做風險評估,最好興建滯洪池及抽水站防範。縣府強調會展中心啟用迄今從未淹水,面對極端氣候,一定會加強排水防洪。
強颱凱米侵襲南台灣,狂風暴雨導致高雄多處淹水成災,藍營議員紛紛質疑高雄市長陳其邁治水不力,才導致高雄多處淹水,要求邁市府深刻檢討,而綠營議員則護航回嗆,此次淹水是因強降雨宣泄不及所致,國民黨「沒知識也要有常識」,不要只會噴口水製造仇恨。
在年度大潮與西南氣流雙重影響下,中南部地區降下致災性豪雨,高雄多處傳出淹水災情。作家漂浪島嶼在臉書粉專「漂浪島嶼--munch」表示,面對未來超大雨量的趨勢,別再迷信滯洪池能解決水患,而是回歸區域水文的自然思考。由於滯洪池周邊農地不斷開發,蓋起高樓,容水空間不斷被壓縮。一旦雨量過大,滯洪池蓄滿,就淹到外面的住宅區,這是水患的原因。
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的影響,不僅擴大災害規模,同時也提高災害發生的頻率。猶記2009年的88風災造成嘉義市7座聯外橋梁全數封閉,日趨頻繁的短延時強降雨也對城市安全造成威脅,強化嘉義市的城市韌性刻不容緩。
基隆市運動空間不足,市立田徑場工程也還在持續。教育處22日赴市議會報告業務,藍綠議員緊追田徑場建設進度,幾乎天天都有民眾詢問。教育處代理處長楊桂杰表示,田徑場工程進度會適時公告,基市體育場長林柏樹指出,田徑場預計明年9月完工,明年底啟用。
花蓮北濱外環道是花蓮市區通往花蓮港、美崙地區的重要聯外道路,全長約1060米,南側的截水溝上月受強震影響受損嚴重,恐危急用路人行車安全,市公所13日宣布,自15日至24日封閉道路搶修,期間北上民眾可改道海濱街通行至美崙地區,南下通往吉安則改行北濱街。
花蓮市溝尾仔屬老舊城區,沿線排水任務由南濱抽水站肩負,不過因排水量能有限,低窪路段每逢大雨必淹水,居民不堪其擾,催生滯洪池的興建。縣府建設處表示,已編列2.5億投入滯洪池興建作業,用地取得部分,預計今年11月可完成地上戶拆遷工作,工程部分,待修正計畫獲中央審議通過,希望能在年底完成設計跟招標作業,力拚2026年中旬完工。
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去年夏季期間,台北市曾因午後雷陣雨,導致市內出現淹水情況,造成民眾不小的困擾,對此北市府水利處規畫在士林官邸外建置滯洪池,14日開工,預計2026年4月2日完工,副市長李四川表示,除了緩解淹水狀況外,新的滯洪池完工後能兼顧生態,成為士林官邸的「前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