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航令的搜尋結果,共14筆
緬甸大震撼動周邊國家,泰國已傳災情,首都曼谷交通一度中斷。華航28日晚間宣布,凡持2025年4月15日前往返泰國曼谷、清邁及緬甸仰光的機票,更改訂位或退票均可免收手續費,旅客可洽華航客服中心、各地分公司或原開票旅行社協助處理,也是首家宣布可免費退改的航空公司。
中南半島緬甸今天(28日)下午發生強震,撼動周邊國家,泰國已傳災情,首都曼谷交通一度中斷,電車緊急停駛,全國機場停飛。不過,泰國民航局稍晚宣布,曼谷機場所有起降航班正常運作。
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晚會中提出「祖國論」論述之後,隔天立刻引起解放軍大規模軍事擾台。對此,又有台灣國安人士出面預警,認為共軍恐已開始進行「全軍戰略演習」試探各國紅線。更可能會直接將近期演訓「統包」稱作「聯合利劍-2024B」,作為回應賴清德。
賴清德總統在國慶晚會中提出「祖國論」論述之後,隔天立刻引起解放軍大規模軍事擾台。對此,又有台灣國安人士出面預警,認為共軍恐已開始進行「全軍戰略演習」試探各國紅線。更可能會直接將近期演訓「統包」稱作「聯合利劍-2024B」,作為回應賴清德。
八名黑人乘客日前搭乘美國航空時,疑似因為「體味重」被趕下機,其中三名乘客怒告美國航空公司種族歧視。美航聲明表示,非常嚴肅地對待所有歧視指控,目前正在調查此事。
5月23日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突然宣布進行環台軍事演習,初步透露的規模與2022年8月裴洛西訪台後的軍事演習相當。這次演習的方式採用一些與過去不同的做法,引起許多分析人士猜測其用意。而根據中國政治議程與美軍動態分析,這一系列演習很可能延續相當長的時間,其規模與強度將持續擴大,並一直延續到覆蓋今年7月召開的中共20屆3中全會,「抗美保台」將順理成章成為這個極受關注重要會議的主題。
5月1日8時許,大陸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從上海江南造船廠碼頭解纜啓航,赴相關海域開展首次航行試驗。
大陸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號」擬1日起在東海一連9天進行首度海試。上海海事局4月30日一連發布兩則航行警告,表明1日將對長江口深水航道進行交通管制,並自1日7時起至9日9時止在東海進行軍事行動。昨日發布的航行警告,除被解讀為訊號外,更意味大陸已進入三航母時代。
中國大陸部分港口刮起強風影響卸貨,造成海岬型船運力供給不足,帶動19日波羅的海海岬型船平均日租金直線飆升3,243美元、上漲21.11%,收在18,608美元高點,在傳統淡季卻噴漲運價,優於前一年同期平均日租14,905美元。
台驊董事長顏益財20日表示,走過2023年航運市場谷底,2024年會比2023年來得好,預估將是「地龍翻身、硝煙四起、充滿變數」的一年,地緣政治、氣候變遷、通膨升息等變數仍在,對海運業、國際運輸有加分作用,壞處是較難掌握,且帶動原物料高漲,推升油價、物價也會影響需求端。
紅海危機未解,海運漲風先轉向,多位貨代業者透露,原本部分航商喊出亞洲-歐洲線1月運價周周漲,但8日起運價調幅從千美元拉回到數百美元,雖仍有航商15日再喊漲,但多家業者研判因船貨雙方拉鋸,最後可能僅小漲或不漲。
紅海危機促動全球海運鏈大挪移,一路引爆歐洲到美東、中東的航線連環漲。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 22日最新報價1,254.99點,周漲14.77%、年漲13.36%,創一年半來新高。
紅海突發危機救了海運股,帶動運價、股價急漲一波,台驊控股董事長顏益財20日表示,可視為短期利多,運價能不能維持看兩個關鍵,一是10國聯盟維護紅海通航安全的成效,將反映在運價漲幅,若時間拖久可能產生新變數;二是農曆年後運輸需求是否回升,支撐運價續行。
陽明海運4日法說會,總經理杜書勤強調,全球海運市場持續受到四大因素影響,首推今、明年新船運力供給達高峰,令運價承壓,預估新增運力供給的壓力,要到2025年逐步收斂,2026年有望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