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限碳的搜尋結果,共09筆
森崴能源(6806)轉投資公司元杉森林自然資源公司總經理胡惠雲應邀出席2025國際能源週「碳權與新能源戰略高峰論壇」,分享《碳權藍海:解鎖自然碳匯價值與潛力》,他強調,微軟、蘋果等大廠搶進植樹造林,自然碳匯已是國際趨勢,不僅是環境永續,背後還代表著提早準備的企業策略和遠見。
低碳關稅時代來臨,長期專注於企業ESG與碳管理的成創永續公司建議,企業應優先投資可改善自身體質,創造長期競爭力的成本上,一旦碳成本減量的行為策略已將企業體質改善到極限,碳權可視為「最後一哩路」的補位工具,需要接觸了解,卻非減碳策略的優先選擇。
AI霸主輝達(NVIDIA)推動能源革命,計畫在明年推出的Rubin平台導入SiC技術,第三類半導體包含碳化矽(SiC)、氮化鎵(GaN)因傳統矽材料達物理極限,碳化矽(SiC)元件成為關鍵材料,滲透率快速提升,相關概念股全面噴出,專注碳化矽磊晶材料的嘉晶(3016)、負責晶圓代工服務的漢磊(3707)昨日再飆一根漲停,成功延續多頭火種。
溫室氣體管理基金2026年將入帳60億碳費,台中市長盧秀燕、新北市長侯友宜、高雄市長陳其邁皆喊話碳費留地方。環團批評,碳費二次補貼企業減碳,恐淪為財團予取予求的金庫,應停止喊價,並提出3點呼籲,要求碳費使用以氣候變遷調適、日常減碳作為和公正轉型為優先、初期碳費使用應擬定「碳費預算書」並建立公民參與機制、地方政府完備淨零法制與上位計畫,再談碳費使用。
為配合聯合國2030年的SDGs永續發展目標,順應國際淨零碳排與ESG趨勢,苗栗縣政府去年首度配合經濟部輔導「力晶積成電子公司」,攜手供應鍊共10家廠商,推動「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輔導計劃」,獲經濟部補助2550萬元。縣長鍾東錦11日表揚廠商,感謝共同為減緩地球暖化的付出,共同見證「減碳大棒」交接給東和鋼鐵公司,期許官方、企業一起朝低碳化、智慧化轉型。
為如期推動碳費徵收,環境部已於2023年12月1日訂定發布「碳費費率審議會設置要點」,現提出碳費收費辦法草案(下稱收費辦法),規定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電力業及大型製造業為收費對象,自2024年開始,碳費收費對象的溫室氣體年排放量就會被納入計價,為我國邁入排碳有價時代揭開序幕。
為鼓勵多元排碳減量,環境部已發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審查核發減量額度(碳權),昨天再預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提及國內碳權可採定價交易、協議交易及拍賣等3方式移轉碳權,為避免炒作,僅有法定用途的事業單位可以擔任買方,且碳權只限轉換一次,必要時,環境部還可以指定交易及拍賣價格的上下限。
為鼓勵多元排碳減量,環境部已發布「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審查核發減量額度,今天再預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交易拍賣及移轉管理辦法」,包括未經環境部委託不得仲介、代銷或買賣減量額度(碳權)業務,可採行包括定價交易、協議交易及拍賣等方式移轉減量額度,且僅有法定用途的可以買賣國內碳權,為避免炒作,並且只限轉換一次,必要時,環境部還可以指定交易及拍賣價格的上下限。
臺灣將「森林碳匯」列為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之一,不過,森林固碳是否能夠抵消碳排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