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高普林的搜尋結果,共40筆
40多歲男性夜裡突然大腳趾紅腫劇痛、無法行走,起初以為只是扭傷,但因疼痛加劇,前往新竹台大分院就醫後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新竹台大分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醫師王恭宇提醒,痛風不只是「關節痛」,高尿酸更與心臟病、腎臟病相關,必須積極控制。經藥物治療後,該名病人症狀已逐步改善。
高雄市81歲謝姓男子長期有解尿困難問題,至建佑醫院泌尿科求治,經檢查才發現雙側腎結石及膀胱內竟有一顆重達400公克、直徑超過10公分的「巨大結石」,經手術順利取出,病人雖笑稱「像生了一顆石頭」,但也慶幸終於能暢快上廁所,為多年不適畫下句點。
一名36歲的男子,沒有慢性疾病,但連續兩年的夏天,都因血尿、左腰疼痛,半夜叫救護車到醫院急診,兩次都是左側輸尿管結石阻塞造成疼痛,第一次在接受止痛藥及多喝水後,隔天排出結石,第二次則在接受體外震波打碎結石才排出。醫師提醒,泌尿道結石復發率可高達7成,應定期追蹤,平日多吃含檸檬、柑橘等含檸檬酸水果,則有助降低結石形成機會。
夏天好發泌尿道結石!一名36歲上班族,沒有任何慢性疾病,但連續兩年夏天都因血尿、左腰疼痛等症狀,半夜痛到叫救護車掛急診,兩次都是左側輸尿管結石阻塞。第一次接受止痛藥、多喝水後,隔天排出一顆米粒大結石,第二次則因石頭過大,接受體外震波打碎石頭後順利排出。
尿路結石是常見的泌尿疾病之一,屏東醫院泌尿科醫師張哲維表示,喝水不足是尿路結石首因,預防尿路結石的「五要點」,每日要攝取2500至3000c.c.水分、避免高鹽飲食減少高蛋白攝取、降低高普林與高草酸食物攝取、注意慢性病控制與家族史風險、曾罹患尿路結石者應定期追蹤。
高尿酸不只會造成痛風,還會默默傷腎。營養專家洪泰雄指出,紅肉、動物內臟以及海鮮中的蝦、蟹、貝,都屬於高普林食物,不是不能吃,但應該要節制食用,天天吃恐讓腎臟負擔越來越重。
料理中加入香菇,不但能增加鮮味,還能補充多種營養素。醫師邱筱宸指出,香菇可以增強免疫、抗發炎、延緩老化,還具有抗腫瘤潛力,曬過太陽的乾香菇更是天然的補鈣好幫手。而很多人都會聽過的「香菇引發痛風」其實並不正確,真正該避免的是動物性高普林食物。
55歲的吳先生因右腳大拇指關節反覆腫痛就醫,經檢查發現尿酸值高達9.1mg/dl,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醫師提醒,高尿酸除了引發痛風,也可能造成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應及早治療並調整生活習慣。
台灣痛風患者人數高達近百萬人,高尿酸是主因。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尿酸高不只是吃太好,最新研究發現肥胖竟會主動鎖住尿酸,即使沒有吃海鮮等高普林食物,只要身體處於高胰島素狀態,尿酸就不易排出,而久坐、腰圍超標與餐後易疲倦者,都是高危險族群。
天冷大啖一鍋熱騰騰的火鍋,絕對是聚會的首選!但你知道嗎?火鍋吃到飽的熱量竟然相當於攝入14碗白飯,且火鍋湯底的普林含量高,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痛風問題。然而,火鍋的美味讓人難以抗拒,因此以下特別整理了5個健康吃鍋小撇步,從此放心吃鍋好過冬。
關於結石生成的傳言向來不少,其中很常聽到的就是「菠菜配豆腐吃會引發結石」,到底是否為真?對此,泌尿科醫師朱信誠澄清,此為錯誤說法,因兩者其實只會在腸道合成草酸鈣不被人體吸收,更不會形成結石。反倒要注意的是啤酒,其含有濃度不低的普林,經常喝會增加結石的機會。
冬天逐漸逼近,是吃鍋的最佳時機!根據《2024台灣火鍋市場調查報告》預估,今年的「冒煙商機」產值將達新台幣400億元,顯示吃鍋已成全民運動。營養師提醒,要當心攝取過多熱量,可掌握「吃鍋3招」,選擇高纖、低熱量的食材,吃肉挑選低脂部位,別喝煮久的火鍋湯。
不少人在立冬進補,但醫師建議罹患三高或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都不太適合。大甲李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黃品叡表示,當歸鴨、羊肉爐等料理,吃多了容易上火,含酒精的湯頭,容易造成攝護腺發炎,吃太多恐會尿不出來,尤其烹煮時再放海鮮甲殼類的食材提味,湯頭含有高普林,對身體更是一大負擔。
台灣高尿酸血症盛行率逾10%,因高尿酸導致痛風發作年齡大幅下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霍安平提醒,高尿酸不一定會痛風發作,高尿酸血症與心血管疾病死亡呈正相關;60歲老病號陳先生表示,經規則控制好尿酸,活動力變好,每天都相信「明天會更好。」
颶風密爾頓(Milton)於美東時間9日晚間登陸美國佛州,登陸前已在佛州引發19起龍捲風,據傳已造成多人死亡。密爾頓不到10小時長成5級颶風,被譽為百年最強怪物颶風,官員更警告「不撤離會送命」,原因在於溫暖的海水讓它迅速增強,這些海水相當於「吃到飽Buffet」,專家也警告,密爾頓令人恐懼的另一原因在於罕見的路徑。
長期尿酸過高除了容易引起痛風外,還恐導致心血管疾病,對健康危害甚鉅。然而,高尿酸食物不只海鮮類,台大營養學博士吳映蓉指出,有3大隱藏地雷容易被忽略,包括啤酒、濃郁火鍋湯,以及有補鈣聖品之稱的小魚乾,都值得特別注意。她並分享,想要降低尿酸水平,蔬菜一定要吃;此外,適量食用高C水果、乳製品也有幫助。
在國際媒體普遍看淡中國經濟展望之際,仍有台資企業多元布局、逆風挺進成長!
痛風好發於中年男性與停經後的婦女,骨科醫師吳凱文表示,他曾在吃過蟹膏粥後,急性痛風發作,他提醒,除了海鮮、啤酒、紅肉、內臟外,金針菇、香菇、蘆筍、豆芽菜等蔬菜,也是痛風的禁忌食物,而他是在養成運動習慣後,再也沒有痛風發作過。
不少人都有痛風的問題,一發作起來讓人相當難受,到底痛風患者該怎麼吃?對此,營養師程涵宇列出8款痛風地雷食物,包括海鮮、魚類、內臟、紅肉、含糖飲料,以及所有酒類,都最好少碰為妙。其中她提到,每天喝1瓶罐裝啤酒的人,比不喝酒者高出約5成機率會得痛風,值得特別注意。
國內痛風患者逐漸年輕化,40歲以下染上「王者之病」已超過一半人口,除了除了先天遺傳外,愛喝啤酒、含糖飲料、吃海鮮、內臟等高普林食物過量都會引起痛風。中正脊椎骨科醫院免疫風濕科醫師賴漢明就曾收治過一位40歲病人,他因手脚關節發炎腫痛,並長出許多不痛的結節就醫,經檢查發現他血中尿酸值高達12(正常< 7),還因腎結石併發急性腎盂腎炎且引發败血症,經住院治療2星期,才順利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