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魚肝油的搜尋結果,共17筆
時序進入鬼月,澎湖旅遊再斷崖式崩落。但是澎湖東海海域,繼去年8月接連發現3頭鯨鯊迴游和超大隻魟魚後,近日在屈爪嶼海域,又再度接連發現2頭以上鯨鯊,及6隻鬼蝠魟現身,讓人驚喜。
《自然》期刊一項突破性的研究,顛覆大眾對老化的認知。一位30歲女性,經研究人員抽血,分析了血漿中數千種蛋白質,並找出各自最常出沒的器官,再透過AI估算她11個主要器官的生物年齡,結果顯示,她的心臟雖如28歲,但大腦卻已35歲,足足快轉了5年。
發生運動傷害後,除了復健、多休息,吃對也很重要。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最新研究發現,受傷後身體處於高代謝、免疫活躍的狀態,需要補足營養,來支援組織修復,建議受傷後每餐至少包含2份蛋白質、1份複合碳水、2到3份蔬菜,並適時補充維生素D、C、鋅與鎂,補足營養才能好得快。
許多人看到手掌皮膚變黃,第一反應會認為是肝出問題引起的黃疸,但也有其他病因會導致這樣的情形。醫師劉博仁指出,除了是含β-胡蘿蔔素食物吃太多,較為單純的原因外,也可能是維生素A營養品補充過多導致中毒、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腎臟病等4情況,不能掉以輕心。
35歲男性業務員最近一年來反覆腹痛、腹瀉,也因此食慾不佳,嚴重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經檢查後發現是少見的克隆氏症,因為小腸反覆發炎而導致腸胃道症狀。克隆氏症容易被誤以為是腸胃炎或腸躁症,也難以利用傳統大腸鏡檢查發現,因此容易被忽略。所幸經過治療,患者症狀明顯改善。
骨骼問題並不只屬於銀髮族,專家提醒,30歲後每年骨質流失速率約1%,再加上久坐、高鹽飲食等現代生活習慣,許多年輕族群的骨骼健康正處於隱形危機。提醒民眾在飲食上,應謹記「鹽少一點,鈣多一點」,也要透過適當運動,讓骨骼更結實。
美國德州近日爆發麻疹疫情,官方統計至周五(7日)累計198例,23名住院患者包括2月底1例死亡,死者是未接種疫苗的學齡兒童。當今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反疫苗戰將」形象深植人心,加上他與一些團體此前誇大維生素A可「預防」麻疹,不少家長不讓孩子打疫苗,而是天天補充維生素A。兒科醫師憂心不已,疾呼家長與子女儘速完成2劑疫苗接種。
迎新春寒假期間,家長應注意小孩的用眼時間!為避免開學時,視力檢查度數暴增,除了可以多補充含有維生素A的食物之外,還要注意「遠視儲備量」、「外出踏青看遠」、「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等保護視力的方法。
根據資料顯示,台灣50歲以上女性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為25%至30%,男性8%至10%,其中髖部骨折發生率逐年上升,研判與人口老化有關。雲林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媽祖醫院營養師沈彥汝表示,骨質疏鬆常悄然發生,初期毫無症狀,直到背痛、身高變矮、駝背甚至骨折,才會意識到骨骼已變脆弱,因此早期預防與管理非常重要。
季節漸入冬天,日照時間相對減少,可能會讓人出現情緒低落、失眠和食慾改變等症狀。苗栗縣大千醫療社團法人南勢醫院營養師陳妍臻表示,這種情形即為季節性情感障礙(SAD),大多出現在季節交換之時,情況嚴重的人建議就醫,接受抗憂鬱劑藥物治療,並搭配調整生活作息、增加日照等方式,來恢復好心情和正常的生活節奏;而症狀輕微者則可透過調整飲食來改善心情,保持身心健康,此時維生素D的攝取就非常重要。
中正大學運動競技學系教授何承訓領導的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者在運動後血管彈性、血壓調節能力明顯較差,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預警信號,這項突破性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國際運動營養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和《營養素》(Nutrients)。
維生素D對骨骼、肌肉和免疫功能等都有影響,還可改善情緒與減少炎症。對此,新陳代謝科醫師吳書婷引述美國內分泌學會今(2024)年發表的最新指引指出,認為大部分成年人不需額外攝取維生素D,但有4族群需要補充,其中包括高風險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有助於減緩疾病發展進程。
許多人常把魚油、魚肝油搞混,認為兩者效用差不多。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指出,魚肝油的主要營養成分有維生素A、D,有助於保護眼睛健康及骨骼發育,但長期過量攝取易有中毒風險;而魚油主要含有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腦部神經、心血管能發揮正面影響,不過,如有凝血功能不好,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者,就不適合吃。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有越來越多人都有服用保健食品的習慣。對此,營養師程涵宇表示,保健食品挑對正確時間吃,能使吸收更有效率,而包裝上註記的空腹、飯後、睡前也務必要搞清楚其定義。以備受歡迎的B群來說,她提到,能幫助代謝,因此早餐後吃最好;另外,非高劑量B群、葉酸有穩定神經的作用,於睡前吃也行。
根據最新國人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首次超越大腸癌成為新癌王,登上發生率第1名,更連續19年高居國人10大癌症死亡人數的首位,對國人健康影響甚鉅。對此,營養師簡鈺樺分享6大護肺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C、D、E,以及礦物質鋅和硒。其中她提到,維生素A能修復受損黏膜細胞,食物可吃豬肝、南瓜、菠菜等;而維生素E能抵禦自由基,攝入來源像是堅果或植物油品。
隨著環境永續意識高漲,國人紛紛做起環保小尖兵,尤其海洋生態保護深受注目,有些大企業更帶頭做起海廢行動計畫,藉由撿拾海洋廢棄物做成藝術品展示,進而警惕大眾,並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台灣四面環海,守護海洋更是你我有責,現在只要做好6個改變,攜手找回湛藍海洋。
更年期不是女性專利,男性也要注意。對此,三重好幸福泌尿科診所醫師高銘鴻表示,當發現體力不如以往、心情低落、容易沮喪,還有性慾減退的現象時,很可能正處在更年期的症狀中。除了尋求專業治療外,透過食物也能改善生理不適,包含鋅、硒、優質蛋白質、維生素D、抗氧化劑及好油脂,都可幫助渡過更舒適的更年期。尤其多吃富含鋅、硒的食物,可提高睪固酮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