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對骨骼、肌肉和免疫功能等都有影響,還可改善情緒與減少炎症。對此,新陳代謝科醫師吳書婷引述美國內分泌學會今(2024)年發表的最新指引指出,認為大部分成年人不需額外攝取維生素D,但有4族群需要補充,其中包括高風險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有助於減緩疾病發展進程。
醫師吳書婷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人體可透過日曬自然合成維生素D,因此它又有「陽光維生素」之稱。然而,實際上單靠陽光很難獲取足夠的維生素D,主要在於必須讓大於40%的皮膚面積暴露在陽光下,且每天時間要達20分鐘,才能防止其不足。
吳書婷接著說,深色皮膚的種族(非裔、亞裔)由於受黑色素影響,比較容易有維生素D低下的風險。但根據美國內分泌學會今年所發表的最新指引指出,除非出現維生素D缺乏的跡象和症狀,例如憂鬱或低血鈣,否則沒有必要常規篩檢維生素D缺乏。
吳書婷指出,大部分的成年人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其中50~70歲的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600 IU,70歲以上者則為800 IU。然而,專家建議,以下特定族群需要較多的維生素D:
●1~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補充維生素D能預防佝僂病,並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
●75歲及以上的長者:補充維生素D可降低死亡風險。
●孕婦:補充維生素D可降低子癲前症、子宮內死亡、早產、胎兒生長受限以及新生兒死亡風險。
●糖尿病前期:補充維生素D可以減少進展到糖尿病的風險。
吳書婷建議,補充維生素D方式包括,每日攝取富含維生素D食物,如蛋黃、蘑菇、鱈魚肝油、牛肝、脂肪豐富的魚類;或是含有維生素D的配方及維生素D補充劑。此外,她說,對於50歲以上且有維生素D補充適應症的成年人,建議採取「每日低劑量」的方式,而非間歇性高劑量補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