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維生素D缺乏的搜尋結果,共16筆
攝護腺肥大患者常因頻尿、排尿滴滴答症狀,而影響生活品質。營養師吳映蓉表示,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的男性,攝護腺體積明顯變大,並伴隨有排尿緩慢問題,建議可多吃秋刀魚、鯖魚、鮭魚等富含維生素D的魚類。另名營養師賴雅琪則提醒,攝護腺肥大患者飲食上要少吃刺激性食物,例如濃茶、咖啡。
當天氣變化大時,容易造成心情低落,營養師高敏敏建議可以從飲食上調整,加工品、甜點、炸物要少吃,避免長期依賴;可多補充含有色氨酸的食物如牛奶、香蕉,製造荷爾蒙血清素。
香菇富含膳食纖維等多種營養,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提醒,要吃曬過太陽的香菇,會比新鮮香菇更營養,這是因為香菇在日曬後,能增加維生素D,有足夠的維生素D,有助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他曾在門診收治兩位大腿肌肉無力的出家人,體內維生素D嚴重不足,他就要求兩人回去多吃曬過的香菇。
花蓮縣每年提供長者免費健檢,近年增加維生素D、B12及葉酸檢查項目,累積多年數據顯示,發現長者普遍缺乏維生素D,全縣13鄉鎮中又以豐濱鄉長輩異常率最高,除了強化衛教宣導,衛生局也表示,明年將增加鈣的檢查,搭配X光判讀是否骨質疏鬆。
中正大學運動競技學系教授何承訓領導的研究團隊,最新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者在運動後血管彈性、血壓調節能力明顯較差,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預警信號,這項突破性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國際運動營養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和《營養素》(Nutrients)。
維生素D對骨骼、肌肉和免疫功能等都有影響,還可改善情緒與減少炎症。對此,新陳代謝科醫師吳書婷引述美國內分泌學會今(2024)年發表的最新指引指出,認為大部分成年人不需額外攝取維生素D,但有4族群需要補充,其中包括高風險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有助於減緩疾病發展進程。
瘦不下來,竟是因營養不良。一名50歲男子,因工作需要大量體力,3餐都是飯多菜少,吃的多、人卻很累,就醫進行檢測,減重醫師楊智雯發現男子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B和肉鹼都不足,影響脂肪代謝,經指導男子少吃飯,多吃蛋白質與青菜,1個月後就瘦了5公斤,她提醒營養不良所導致的肥胖,常有易累、易餓、怕冷3特色,有這樣情況建議就醫。
很多人減重是吃水煮餐,對此,減重醫師李唐越指,這是大大NG,若身體缺乏油脂,就不能維持正常運作,要減重反而要多攝取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好油,例如深海魚、酪梨,此外,很多研究都證實肥胖跟維生素D缺乏有關,要減重建議除要建議攝取好油、維生素D外,另外多補充鎂、辣椒素與蛋白質共5類營養素,都有助於燃脂與甩掉內臟脂肪。
維生素D能幫助鈣質吸收,在增進骨骼健康方面,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除此,醫師指出,維生素D也被發現對於免疫調節有很大的幫助,像是困擾將近一半以上台灣人的「過敏性鼻炎」,可有效減少其症狀發生。
依衛福部推估,全台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超過35萬人,且人數隨人口高齡化持續上升。不過,家醫科醫師陳鈺華提醒,失智症絕非老年人獨有疾病,若察覺日常生活出現記憶喪失、認知功能下降,以及語言表達功能障礙,要小心是年輕型失智症。他並提到,包括社交孤立、經常酗酒、維生素D缺乏、聽力障礙及慢性疾病,都是增加罹患年輕型失智症的風險因子,務必盡快進行調整。
維生素D在人體扮演重大角色,但其不足的現象卻十分普遍。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成年人和年紀較大的孩子更容易缺乏維生素D,主要與多待在室內活動、接受陽光照射機會減少有關。他並提到,若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感到疲勞、情緒低落,甚至影響免疫力;且它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在許多老年骨鬆患者身上,往往都可發現其有缺少的情況。
現代人重視健康,不論公司安排或自費,一般都會做健檢。家醫科醫師王森德指,痔瘡、胃炎、自律神經失調等是國人健檢常見異常項目,這與不良生活習慣及環境污染等習習相關,另有些人健檢結果處於邊緣或灰色地帶,即使健檢報告未有紅字,也需由醫師介入給預防性建議,才能進一步避免疾病發生。。
大陸一名27歲女子與男友交往穩定,近期打算結婚共組家庭,於是接受婚前健康檢查,發現她外表雖是女性,但在染色體生物學上竟為男性,醫師表示,女子患有罕見「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藏在腹中的睪丸極易癌變,併發症恐危及生命。
根據一項「開創性」研究,15個因素與早發性失智症風險顯著增加有關,包括酒精濫用、社經背景較低、孤獨和聽力障礙等。
50多歲的張女士平時工作繁忙,長期體脂率過高,去年停經後更是經常腰痠背痛,身高還莫名少了1公分,接受檢查才發現是腰椎骨質疏鬆。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張女士體內維生素D嚴重不足,她聽從醫師建議,積極治療、適量運動和日照,並補充營養品,1年多後狀況明顯改善,終於擺脫腰痠背痛困擾。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資料顯示,大陸北方呼吸道感染疫情連續5周上升,而在流行的病原體中又以黴漿菌為大宗。對此,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指出,隨著兩岸交流漸頻繁,加上即將到來的春節,國內可能在明(2024)年春天有一波新疫情。談及肺炎黴漿菌治療棘手之處,在於其抗藥性高,目前也無疫苗可預防,然而有研究發現,補充維生素A、D,能降低重症發生率及發炎因子,前者可從紅蘿蔔、菠菜、豬肝等食物攝取;後者可透過木耳、乾香菇、鮭魚等食物來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