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黃群的搜尋結果,共111

  • 花蓮 黑熊工寮覓食 遭誘捕送醫

    花蓮 黑熊工寮覓食 遭誘捕送醫

     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何姓農友9日早上目擊黑熊叼走飼養雞隻往密林走去後,晚間又看到熊隻企圖爬進工寮覓食,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誘捕,捕獲1隻體態消瘦、營養不良的幼年公熊,已送往動物醫院治療,後續將視熊隻生理狀況,評估是否訓練生存能力再野放,也會持續追蹤附近是否有其他黑熊。

  • 花蓮黑熊闖工寮偷雞!林保署「誘捕桶」2小時光速逮獲

    花蓮黑熊闖工寮偷雞!林保署「誘捕桶」2小時光速逮獲

    花蓮卓溪鄉立山村何姓民眾昨天上午發現台灣黑熊叼走飼養雞隻前往密林處後,晚間又見到熊隻企圖爬入工寮覓食,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啟動誘捕,成功捕獲1隻體態消瘦、營養不良的幼年公熊,已送往動物醫院治療及補充營養,將視其生理狀況評估是否訓練生存能力再野放,同時也會持續追蹤附近是否有其他熊隻的蹤影。

  • 豪雨恐釀1500萬噸新堰塞湖 花蓮光復鄉2720門牌警戒

    豪雨恐釀1500萬噸新堰塞湖 花蓮光復鄉2720門牌警戒

    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威脅仍未解除,林保署今預測,若大雨持續恐出現崩塌,可能形成新的堰塞湖,已將模擬警戒範圍提給花蓮縣府,縣府則匡列出2720個門牌,為預防性撤離作準備;光復鄉公所表示,只要上次水淹超過1.5公尺民宅,就算有2樓也要強制撤離。

  • 花蓮模擬鳳凰雨量800豪米 可能有新堰塞湖「24小時內潰決」

    花蓮模擬鳳凰雨量800豪米 可能有新堰塞湖「24小時內潰決」

    鳳凰颱風下周將侵襲台灣,下周一、二(10、11日)颱風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將為北部及東半部帶來大量降雨,中央氣象署預估東部山區雨量達500至800毫米。對此,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評估,最嚴重的模擬情況是雨量800毫米時,可能形成新的堰塞湖,一旦發生預估在24小時內潰決,林保署今已將模擬的警戒範圍交給花蓮縣府,讓地方作為撤離的參考依據。

  • 台灣狐蝠穩居花蓮 族群166隻

    台灣狐蝠穩居花蓮 族群166隻

     台灣狐蝠為我國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花蓮是本島唯一有穩定族群、能長期觀察的城市棲地,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委託專家學者完成「花蓮地區台灣狐蝠族群監測與棲地利用」研究,記錄到花蓮的台灣狐蝠有166隻,數量穩定成長,顯示花蓮市區綠帶環境能提供棲息與覓食條件。

  • 一級保育類台灣狐蝠現蹤花蓮 166隻高度適應都市生活

    一級保育類台灣狐蝠現蹤花蓮 166隻高度適應都市生活

    台灣狐蝠為我國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花蓮、綠島、龜山島可見其蹤跡,其中花蓮的狐蝠族群相當特別,與人類生活區域高度重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完成「花蓮地區台灣狐蝠族群監測與棲地利用」研究,花蓮狐蝠約有166隻,呈穩定成長,顯示花蓮市區綠帶環境已能提供穩定的棲息與覓食條件。

  • 花蓮卓溪成立狩獵協會 訂定公約打造文化與保育雙贏

    花蓮卓溪成立狩獵協會 訂定公約打造文化與保育雙贏

    花蓮縣卓溪鄉約9成5的居民為原住民族,狩獵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地方族人去年推動狩獵自主管理試辦計畫,與全鄉6村、17個部落溝通對話建立共識,今年正式成立「狩獵文化與生態共管協會」,並以「獵人自治」為核心通過「狩獵自主管理公約」,禁捕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也須如實登錄狩獵量,讓山林資源管理更具透明化。

  • 花蓮黑熊連闖雞舍 族人協助捕捉78公斤成年公熊

    花蓮黑熊連闖雞舍 族人協助捕捉78公斤成年公熊

    花蓮縣卓溪鄉清水部落9月26日傳台灣黑熊連續入侵雞舍,造成雞隻死傷,也引起部落恐慌,未料驅趕後又來,林保署花蓮分署協助移除可能吸引黑熊食材外、架設即時相機監控,並在部落族人協助巡查下,終於逮到一隻體重78公斤成年公熊,已野放深山林道。花蓮分署長黃群策今天頒發獎勵金,感謝3戶部落族人協助與通報,也提醒發現黑熊勿私自處理,確保人熊都安全。

  • 馬太鞍溪新堰塞湖 昨晚溢流淹便道

    馬太鞍溪新堰塞湖 昨晚溢流淹便道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即將滿1個月,不料溢流口下方800米處,因邊坡滑動崩塌阻塞河道,21日形成1個小型堰塞湖,且水位快速蓄滿,晚間近9時開始溢流,下游水勢變得又快又急,且水位上升淹至涵管便道路面,甚至沖毀局部結構;中央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與鄉公所昨中午及晚間共撤離47戶125人。

  • 影》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晚間溢流!洪水淹沒便橋畫面曝

    影》馬太鞍溪新堰塞湖晚間溢流!洪水淹沒便橋畫面曝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口下方800米河道因受崩塌土石堵塞,形成新的小堰塞湖,且水位快速蓄滿,約在晚間近9時開始溢流,下游水勢變得又快又急且水位上升淹至涵管便道路面,局部結構更遭大水淹沒;另外,中央前進協調所與鄉公所中午已撤離便道下游11戶23人,晚間又再撤離阿陶莫部落36戶人家。

  • 壩頂將降挖10公尺!燕子口堰塞湖工程明日開標

    壩頂將降挖10公尺!燕子口堰塞湖工程明日開標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17日形成後,湖水持續從一旁公路溢流、壩底滲流,因昨晚山區降雨,目前總水量為195萬噸,水位距壩頂2.94公尺。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今天上午前往視察,他說,壩體穩定,未來將以降挖方式讓水溢流,不過何時開挖及完工,待明天開標讓廠商評估才會明朗。

  • 馬太鞍溪上游又有新堰塞湖!估24小時內潰決

    馬太鞍溪上游又有新堰塞湖!估24小時內潰決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潰決釀災,雖然現在湖水總量約155萬噸且持續穩定溢流,怎料今天下方又因湖體部分土體崩塌,形成新的小堰塞湖,最高蓄水量可達50至60萬噸,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預估水量24小時內會溢流,造成下游水位上漲50至70公分,考量中、下游施工機具、人員安全,已先疏散撤離,並隨時預警封閉便橋。

  •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一度逼近壩頂2米 林保署擬降挖10公尺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一度逼近壩頂2米 林保署擬降挖10公尺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17日因燕子口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湖水持續穩定從公路溢流、壩體滲流,不過花蓮昨天晚間突然降下大雨,水位一度距壩頂只剩2米高,後來因為雨停又降至近3米。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預計採階段性降挖壩頂10公尺讓水穩定溢流,不過考量周邊工作環境險峻,無法估計完工時間,會儘速在安全的前提下處理。

  • 落石不斷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困難

    落石不斷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困難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17日因燕子口邊坡大規模崩塌形成堰塞湖,湖水雖穩定從公路溢流及壩頂滲流,但隨時都有潰堤風險,仍是不定時炸彈,林保署出動機具前進壩頂打算降挖減災,目前距離壩頂只剩10公尺,不過邊坡持續有落石滾下,為顧及人員工作安全,保守預估最快3到4天、最慢1周能降挖讓湖水從壩頂溢流。

  • 立霧溪堰塞湖水位持續上漲 太魯閣大橋恐封閉

    立霧溪堰塞湖水位持續上漲 太魯閣大橋恐封閉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17日因燕子口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雖然水位離壩頂還有4.8公尺,不過湖水持續從公路溢流及壩底滲流,致下游溪水位持續上漲,雖然林保署認為壩體結構由大理石岩組成,預估壩體潰決不影響下游橋梁,不過公路局防範未然不排除封閉太魯閣大橋,台鐵則說目前水位還未達警戒值,考量避免交通中斷,會再審慎評估。

  •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艱難 怪手每走一米就有石頭掉落

    燕子口堰塞湖降挖艱難 怪手每走一米就有石頭掉落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17日因燕子口邊坡大規模崩塌形成堰塞湖,目前蓄水量約175萬噸,因湖水持續從公路溢流及壩底滲流,水位距壩頂還有4.8公尺未溢流。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表示,預計採降挖方式讓水從壩頂溢流,現在機具剩下10公尺就可到達,不過因邊坡持續落石,「怪手每走一公尺就有石頭掉落」,為顧及人員安全,還需要一些時間,最快3到4天、最慢1周才能看到成效。

  • 防豪雨 燕子口堰塞湖危機未解

    防豪雨 燕子口堰塞湖危機未解

     花蓮縣太魯閣燕子口17日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最大蓄水量約230萬噸,原本預估19日壩頂會溢流潰決,因壩體由大理石與花崗岩組成,縫隙孔洞較大,水從壩底滲流致上方通水及下方滲水達到平衡,延緩溢流潰決時間。

  • 風神挾豪雨直逼!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滲漏延緩潰決 下游戒備

    風神挾豪雨直逼!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滲漏延緩潰決 下游戒備

    受風神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影響,北花蓮地區今天上午9時許開始降下大雨,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水因持續從壩體滲漏,延緩壩頂溢流潰決時間,,相關工程機具正挺入山區製作便道開挖壩頂,不過中央氣象署預估明後兩天山區日雨量恐達250至340毫米之間,未來仍有潰決風險,林保署雖評估不會產生土石流,仍呼籲民眾不要到下游河床活動。

  • 堰塞湖不妙!4縣市大雨特報 粉專示警颱風水氣已到 花蓮雨勢「大又長」

    堰塞湖不妙!4縣市大雨特報 粉專示警颱風水氣已到 花蓮雨勢「大又長」

    花蓮縣秀林鄉燕子口步道一帶,因土石大量崩落,17日公路局人員巡邏下,發現形成堰塞湖,且水位以每小時70公分上升,幾乎齊平步道,緊急回報林保署與花蓮縣府,後者也立即撤離下游的居民,並預警封鎖道路。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颱風來時雨勢以及堰塞湖土沙含量是關鍵。就在18日深夜,中央氣象署針對4縣市發布大雨特報,且氣象粉專也提醒,風神颱風的水氣也已經到來,花蓮雨勢將在今天(19日)開始加大。

  • 太魯閣堰塞湖水溢流 專家:風神颱風雨勢是變數

    太魯閣堰塞湖水溢流 專家:風神颱風雨勢是變數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一帶因大規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經持續監測,目前湖水已從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回流至立霧溪主河道,雖水量略增,但整體流勢平穩,堰塞湖對下游風險降低,不過,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仍要評估颱風來時雨勢以及堰塞湖土沙含量,現場新台8線正評估如何開設約30公尺便道銜接舊台8線,抵達壩體邊,進行後續降挖降低威脅。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