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2021財年的搜尋結果,共18筆
日本古都奈良「鹿出沒」是常見景象,也是吸引觀光客的一大賣點,拿著「鹿仙貝」與鹿互動的場面隨處可見。然而動保組織「奈良鹿保護協會」3日發布調查結果稱,奈良野生鹿的數量連續4年增加,今年已達1465隻破了歷年紀錄。由於觀光客因奈良鹿造成的傷害案件時有所聞,奈良縣與其他機構持續發布多種語言的布告示警。
據鳳凰網「公司研究院」報導,大陸星巴克居然也加入降價大軍了。6月10日放出大招——星冰樂、冰搖茶、茶拿鐵等幾十款非咖啡飲品集體降價,最高直降6元(人民幣,下同),最低降至23元起。這可樂壞了一眾打工人。
豐田汽車五日表示,決策高層愈來愈注意自己ROE(股東權益報酬率)的表現,準備把這種衡量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提升到20%。
美國國防部6日公布最新版「中國涉軍企業」清單,將騰訊、寧德時代、長鑫存儲等中國科技巨頭列入,總家數較2024年1月底公布之清單增加逾60家至134家。美國國防部表示,被列入清單的實體正常商業合作將受一定影響,包括禁止美國國防部與清單或其控制的企業簽訂、續簽或延長商品、服務或技術合約,其他與美國國防部有貿易往來的實體,與清單企業的合作關係也將被限制。
美國防部6日宣布,將包括騰訊控股、寧德時代在內的中國科技巨頭列入「中國軍工公司名單」,引發各公司反彈,直言此舉是一個錯誤,強調並未涉及任何軍事相關活動。中國外交部則批評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呼籲其立即解除對中企的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
美國防部當地時間6日宣布,已將中國網路巨頭騰訊和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列入與中國軍方合作的黑名單。對此,騰訊和寧德時代發聲回應稱,這「顯然是一個錯誤」,強調公司並未涉及任何軍事相關活動。
美國國防部當地時間17日宣布,已於12月13日把中國半導體設備巨頭中微公司(AMEC)、創投公司IDG資本(IDG Capital),從中國軍事企業清單(又稱CMC清單或1260H清單)中移出。此舉意味著美國政府不再正式認定,這兩家中企與中國軍方存在直接聯繫,並減少相關政策限制對企業國際業務的負面影響。
美國國防部當地時間17日宣布已於13日將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Advanced Micro-Fabrication Equipment Inc. China,AMEC)及IDG資本(IDG Capital Partners Co., Ltd.)從中國軍事企業清單(CMC清單或1260H清單)中移除。
日本《經濟新聞》(亞洲)11日報導,全球最大汽車半導體供應商之一德國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Infineon Technologies AG)有意在中國大陸晶圓廠生產晶片。此前,另一汽車半導體巨頭荷蘭恩智浦(NXP)也表達過建立中國供應鏈意願。
法國美妝護膚巨擘歐舒丹(L’OCCITANE)在港交所吹熄燈號。受大陸消費疲軟、股市低迷等因素拖累,歐舒丹13日從港交所下市,結束14年在香港上市歷程。分析指出,歐舒丹可能尋求在歐美重新上市。
新聞提要■「垃圾變黃金」,這句話在澳洲一名30歲的年輕人身上得到最好的體現。他去年靠著翻垃圾大有斬獲,賺進6.6萬美元的意外之財。
美國對中國大陸發動科技圍堵,祭出先進半導體技術和設備出口管制措施,但美國晶片設備製造商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有增無減,仍有逾四成銷售額靠中國大陸貢獻,且年增幅至少2成。
美國對中國發動科技圍堵,祭出先進半導體技術出口管制措施,但美國晶片設備製造商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有增無減,仍有逾四成銷售額靠中國大陸貢獻,增幅至少2成。
美國商務部網站當地時間26日公布美日韓聯合聲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美國華盛頓會見日本經濟產業大臣齋藤健、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安德根。三人在聯合聲明中重申加強晶片在內「關鍵產品」供應鏈的重要性,同時提到「對最近的非市場措施的擔憂」。
印度新聞信託社(Press Trust of India)12日報導,根據印度智庫「全球貿易研究計劃」的數據,2023—2024財年,中印貿易額達到1184億美元,印度對中出口和進口均實現增長,其中出口增幅達到8.7%;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
Apple Vision Pro正式上市後空間運算(Spatial Computing)話題炒得更加火熱,科技大廠更是不遺餘力搶攻商機。台北市電腦公會(TCA)指出,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XR市場規模超過351.4億美元,2023年預估為467.6億美元,2030年有望成長到3459億美元,2022至2030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33.09%,以北美洲為主要消費市場。
美國商務部於當地時間21日通過官網宣佈,由於中國可能採取令美國擔憂的做法,美商務部將於2024年1月啟動成熟製程供應鏈調查,為美國半導體供應鏈和國防工業基地的能力和挑戰奠定基礎。
19日,日本製鐵(Nippon Steel)股價盤中一度暴跌6%左右,原因是這家日本最大鋼鐵廠用了多出近1.5倍的溢價,收購美國鋼鐵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市場都覺得日本製鐵買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