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3大死因的搜尋結果,共10筆
疾管署公布,今年8月1日起,公費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對象,將新增55-64歲原住民,初估約7.2萬人受惠。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肺炎是國人第三大死因,也是原住民第四大死因,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中、重症保護力可達75%,以有效降低感染後如肺炎、敗血症等及死亡機率;目前尚餘32.6萬劑,每劑市價約4千元。
最近,幾則新聞焦點,讓台灣民眾再度關注「失智症」。從高人氣戲劇《忘了我記得》、心臟外科名醫林芳郁驚傳已失智5年,再到亞東醫院施打台灣第一劑阿茲海默症新藥,每一條新聞背後,都承載著失智症家庭的現實與無奈。
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徐文俊表示,失智症沒有因為醫療進步而減少死亡人數,反而因為人口高齡化而越來越嚴重,預估到2040年將成為全球前三大死因之一,將是社會每一個人的共同課題。藝人林葉亭分享爸爸失智7年來的心路歷程,家人們從沮喪到接受,再轉念成感恩的心情,共度了全家人關係最緊密的時光。
超高齡化來臨,失智症人口逐年攀升。2024年國人10大死因,失智症位居第11名,單看女性死因,失智症更躍升至第8名。國際失智症協會示警,2040年失智症將成為全球前3大死因。專家直言,我國失智照護政策要更積極,政府也應定期監測、提供更多元服務。
隨秋冬來臨,流感與肺炎發生率提高,若合併細菌感染,死亡風險將增加近3.4倍,其中「肺炎鏈球菌」便是最主要的致病菌。疾管署統計,今年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確診病例近200例,創5年同期新高,65歲以下民眾感染個案超過6成。醫師提醒,除了65歲以上長者及5歲以下兒童,19到64歲高風險族群,尤其是糖尿病、呼吸道感染、腎病患者,應自費施打肺鏈疫苗,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
國人最新十大死因出爐,衛福部公布2023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42年占據首位。隨著新冠肺炎的影響漸緩,去年全國死亡人數減少2863人,新冠的死因排名也下滑到第6位。事故傷害則名列第8,是唯一非疾病死亡原因,其中「運輸事故」占了43.4%為最多,且各年齡層都是因運輸事故死亡為首要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WHO)24日發布《2024年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顯示,2019年至2021年期間,全球預期壽命下降1.8歲至71.4歲,重返2012年的水準。2020和2021兩年內,新冠疫情分別導致410萬人和880萬人死亡,短短兩年內抹去各國過去10年內提高的預期壽命。
最新研究發現中醫十分常見的藥材五味子,含有一種對大腸直腸癌、結腸癌非常有效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名為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特別是當這種抗腫瘤化合物對上晚期結腸癌細胞時,效果尤為顯著。研究團隊也產生很多疑惑:「這麼有效實在太神秘。」,目前這篇研究已經發表在國際期刊《美國化學學會藥理與轉化科學》(ACS Pharmacology Translational Science)期刊上。而先前的研究表明,五味子乙素可能對乳腺、肝臟、卵巢、膽囊和胃癌具有抗癌作用。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1日宣布,COVID-19檢測呈陽性者不再需要進行五天隔離。
據統計,2022年每10萬兒童交通事故30日死傷人數出現增加趨勢,兒童死因以事故傷害居前3名,交通部委託靖娟基金會拍攝6支兒童交通安全短片,並於今(14)日舉行記者會首度對外發布,短片以6大交通場域模擬各種交通情境,教導家長正確的交通安全知識,盼朝向交通零死亡的願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