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RIMPAC的搜尋結果,共60筆
美國眾議員、眾院軍事委員會成員史密斯(Adam Smith)近日出席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座談。他評估台海安全情勢與一兩年前相當,目前未見證據顯示台灣意圖獨立、直接挑戰大陸,認為北京以此為藉口合理化強硬行為,邀台參與環太軍演(RIMPAC)則是展現多國支持台灣的訊號。
美國聯邦參議院日前通過「2026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強烈建議」邀請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然而美國參議院這種作法無非又在趁中美元首APEC會談之前藉機消遣台灣,但是這般蓄意炒作台海局勢,就當前國際安全環境而言,不僅毫無意義,反可能做球給中共發揮,甚至藉此增加機艦擾台的頻率,對台灣而言,極可能是得不償失。
美國聯邦參議院日前通過「2026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強烈建議」邀請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然而明眼人一看就能察覺箇中貓膩,美國參議院這種作法無非又在趁中美元首APEC會談之前藉機消遣台灣,但是這般蓄意炒作台海局勢,就當前國際安全環境而言,不僅毫無意義,反可能做球給中共發揮,甚至藉此增加機艦擾台的頻率,對台灣而言,極可能是得不償失。
韓媒日前一篇刊文指出,台灣軍隊紀律鬆懈,武器裝備過時、防禦體系極為脆弱,容易遭到中共的入侵威脅,而這主要歸因於,台灣長期以來國防預算僅占GDP的2%。另一方面,美國參議院日前通過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當中除了涵蓋「強烈建議」邀台參與環太軍演外,軍援台灣10億美元的條款也得以保留。
近期,美國空軍的B-2「幽靈」匿蹤轟炸機在挪威外海的演訓當中,成功以高CP值精準炸彈QUICKSINK擊沉退役艦艇,再度引起關注。其實,這並非美國空軍利用B-2擊沉退役艦艇的演練,去(2024)年7月美軍在RIMPAC的演練也曾經演練這樣的戰法。
美國國務院前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繼上周發表的〈台灣如何失去川普〉後,再發文闡述立場,直指台灣應以「自力防衛」著手,從戰力結構、國家認同與經濟金融全盤調整。旅美政治學者翁履中評析,此番主張折射共和黨新右派對台國防的期待並非只是政治姿態,是要「玩真的」;執政黨若再以貼標籤回應,可能直接消耗美方對台信任。
由美國主導兩年一次的多國聯合海軍演習「環太平洋軍演」(RIMPAC),下次軍演預計在2026年,該軍演聚焦在提升參演國之間的共同行動能力,不過近年來被外界視為圍堵中國往西太平洋擴張勢力的武力展示,政治意義大於軍演意義,但我國自1971年舉行至今從未受邀加入軍演,連共軍都曾在2014年、2016年兩屆獲邀,明年是否成功加入備受關注。
兩年一度、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將在2026年舉行,但我國至今仍未獲邀參加,不過這次美國參議院初步通過的「2026國防授權法案」(NDAA),內文「強烈建議」美國國防部邀請我國參加2026年環太軍演,傳達出樂觀的訊號;不過學者認為,環太軍演如今的政治外交意義已大於軍事意義,派觀察團或許比實際參加軍演更加務實。
美國參議院近期將表決2026國防授權法案(NDAA),可能將過去「建議」邀請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改為「強烈建議」;民進黨立委王定宇15日認為,若我國在環太平洋軍演的邀請上獲得突破,對外交安全、地緣政治有多重效應,並指明年首次獲邀參加軍演的可能性不小。
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近日通過2026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後續將提交美國參議院權院審議,其中法案針對邀請台灣參與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從過去的「建議」升級為「強烈建議」;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今(15)日表示,若我國在環太平洋軍演的邀請上獲得突破,對外交安全、地緣政治都有多重效應,外界分析2026年首次獲邀參加軍演的可能性不小。
美國總統川普下令,對伊朗閃電發動「午夜重錘行動」(Operation Midnight Hammer),打擊核設施,加劇了中東緊張局勢,但也展現了美國的匿蹤和電戰實力。
美國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21日報告,提及若台海發生衝突,全球關注焦點將落在「保護與撤離僑民」,並建議將人道撤離行動納入「環太平洋軍演」(RIMPAC),以強化各國對「台灣有事」的準備與認識。戰略專家張競分析指,此份報告在內文特意註解「感謝台北駐美經貿文化辦事處的資助」,但怪的是「台北出錢資助研究,面對成果異常低調」,應是與研究結果似與當前台灣當局希望「台灣有事」時的國際反應有所出入,是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近日發布報告指出,若台海爆發衝突,各國最關注的將是保護與撤離僑民,並建議將撤僑行動納入「環太平洋軍演」(RIMPAC)。報告也將各國可能的因應立場分為四大類,並呼籲美國應將「避免台海衝突」作為首要戰略目標。對此,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若美方決定介入台海衝突,將可能帶動其他國家的參與意願。而他也強調,「只有自助,才會有人助」。
中共海軍近日在紐西蘭和澳洲之間海域演習,緊接著又在越南北部灣(台灣稱東京灣)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訓練,以及高雄、屏東外海突然不宣而舉行實彈射擊軍演,由於事先未通報相關國家,引發各界關注。這種突襲式的射擊軍演,顯見中共海軍正在轉變新的戰略,也就是以游擊式的海上攻擊形式,以應對美軍大批軍艦對陣式的作戰模式,這種新的游擊式海軍戰略是否有效的突破美軍大軍艦包圍模式,值得觀察。
軍聞網站「Naval News」21日報導,美國海軍已與貝宜系統公司(BAE Systems)合作,重新啟動「超高速砲彈」(HVP)海上測試及研發工作,有望成為美軍艦艇未來執行低成本防空、精準打擊的關鍵利器。
中國大陸東部戰區14日早宣布,在台灣周遭海空域展開「聯合利劍-2024B」軍事演習,海警艦艇將展開環島巡航管控。對此,國民黨前立委林郁方14日就表示,「這次演習的名字非常有意思,『聯合利劍-2024B』選利劍的原因,是衝著美日的利劍演習,他們叫Keen Sword,每兩年一次的演習,主要是衝著這個」,引發討論。
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解放軍南部戰區司令員吳亞男與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視訊會談後,將應邀參與帕帕羅主持的印太國家年度軍事將領會議。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負責中國、台灣與蒙古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蔡斯出席「北京香山論壇」,並舉行中美國防政策協調會談,蔡斯是2019年以來出席香山論壇的最高階美國官員。
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解放軍南部戰區司令員吳亞男與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視訊會談後,將應邀參與帕帕羅主持的印太國家年度軍事將領會議。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負責中國、台灣與蒙古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蔡斯出席「北京香山論壇」,並舉行中美國防政策協調會談,蔡斯是2019年以來出席香山論壇的最高階美國官員。
美國海軍正靠新型「標準6型」(SM-6)飛彈空射版AIM-174B來擴展戰機作戰範圍,最近它才投入作戰部署,而這是萬一與中國爆發衝突所需的武器。
海事新聞網站「funeco」22日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蒼龍級柴電潛艦「清龍號」,將於8月27日至11月中旬,前往夏威夷海域參與年度訓練,與美軍聯合舉行反潛演訓,精進戰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