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國債券市場的搜尋結果,共16筆
中國證監會北京監管局9月30日發出公告,對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公告指出,標普中國在從事證券評級業務過程中,存在未遵循一致性原則、未按要求進行訊息披露等問題,違反相關規定。要求標普中國應在自收到決定書起立即全面整改,加強評級作業質量控制,強化訊息披露的規範性,充分發揮評級風險揭示功能。
大陸官方為擴大人民幣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香港市場的人民幣產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25日表示,將在香港市場提供更多離岸人民幣國債等高信用等級人民幣資產,豐富香港市場人民幣產品體系,並加快推進落地人民幣國債期貨在港上市。
大陸央視4月30日報導,近年來,大陸推進債券市場高水準對外開放,持續優化中國大陸債券市場投融資環境,成效顯著。數據顯示,目前,大陸債券市場總規模達到183兆元(人民幣,下同),位居世界第二。近期,隨著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境外機構增持大陸債券趨勢明顯。
美國關稅戰和聯準會獨立性備受衝擊之際,外匯市場對美元信用產生疑慮。與此同時人民幣資產備受青睞,外資快速湧入中國股債市場,讓3月份的人民幣跨境收付款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在美元指數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等背景下,中國債券成為避險資金的選項,外資持續加碼。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截至4月15日,境外機構在中國持有債券總量為人民幣4.5兆元,較去年底增加逾人民幣2,700億元。當前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達到人民幣183兆元,位居全球第二。
近期境外機構持續積極參與中國債券市場。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共有1,160餘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境外機構在中國持有債券總量為4.5兆元,較2024年底增加2,700多億元。中國債券市場總規模已達183兆元,居世界第二位。
大陸央視報導,關注大陸一組最新公布數據,「數」說經濟,可以在「數」裡行間看出大陸聚信心、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鞏固。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消息指出,截至4月15日,境外機構在中國持有債券總量為人民幣(下同)4.5兆元,較2024年末增加2,700多億元。
Sibos2024年會21是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這是Sibos年會舉辦44屆以來,首次在中國大陸城市舉辦。開幕典禮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致詞表示,目前中國債券市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境外投資者持有中國債券近人民幣4.6兆元,創歷史新高。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金融市場司黨支部在官方微博撰文稱,將持續推進債券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拓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為境外機構營造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融資環境,吸引更多發行人、投資者特別是長期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
外資持續回流至大陸,據大陸官方統計,今年已累計淨增持境內債券416億美元,多為境外投資大陸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中長期債券;與此同時,第一季跨境資金小幅淨流入。
自2005年以來近20%的熊貓債券發行人來自歐洲,歐資發行人已成為人民幣融資的主要參與者德意志銀行集團(德意志銀行)11日宣布已成功完成第三期熊貓債券發行,是自2018年以來金融機構所發行的最大規模熊貓債券,總發行金額為30億元人民幣,期限2年,為高級優先級債券。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全球多元資產策略主管John Bilton表示,儘管中國經濟正面臨困難,但像一些分析師建議的那樣將其視為不可投資,並不是正確的選擇,「我不認為你可以對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為另類投資或不可投資,這樣說法離譜」。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近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託管餘額為人民幣(下同)3.67兆元,較去年11月底增加約1,800億元,也是境外機構連續四個月增持中國債券,增持總額達4,900億元。總結去年全年,外資增持中國債券2,800億元。
近期,境外機構淨買入與增持大陸債券呈逐月增加態勢。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方面指出,境外機構已連續9個月淨買入大陸債券,今年以來累計淨買入近1兆元(人民幣,下同),單看10月外資淨買入量已超過2000億元,且從第3季以來,境外機構持債量保持快速增長,其中10月增持近400億元。
大陸央視新聞6 日報導,境外機構已連續9個月淨買入中國大陸債券,近期境外機構淨買入與增持大陸債券,呈現逐月明顯增加趨勢。2023年以來累計淨買入量近1兆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4.4兆元),10月外資淨買入量已超過2000億元;第三季以來,境外機構持債量保持快速增長,其中10月增持近400億元,初估11月增持量有望達到2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