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國刺激政策的搜尋結果,共24筆
受惠AI半導體與伺服器需求強勁帶動,臺灣IC設計產業2025年可望再創高峰,年成長率預估達12.6%,產值上看新臺幣1.4兆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鍾淑婷指出,2025年上半年產業走勢呈「先揚後抑」:第一季受中國刺激政策與供應鏈提前拉貨推升,市場需求明顯反彈;惟急單效益逐步消退,加上新臺幣升值造成匯兌壓力,使上半年動能收斂。展望第四季,邊緣AI與網通晶片需求轉強、旗艦手機晶片銷售暢旺、AI ASIC設計服務接單穩健,並受惠車用與PC運算晶片與國際大廠合作發酵,全年成長動能可望延續,推升產值改寫新高。
摩根士丹利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指出,由於美元走弱、「美國例外論」趨勢減弱,以及投資者多元化意願增強,未來6至12個月中國股票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其中,中國公司在科技方面的突破,可能會推高MSCI中國指數離岸成份股的淨資產收益率和盈利增速。
儘管中國的企業成美國關稅的主要目標,中美兩國各自祭出一連串對等關稅,短期可能削弱中國出口收入,但隨著中國經濟逐漸轉向由內需驅動,加上對美國貿易的依賴程度持續降低,關稅的長期衝擊可望逐步下降。
聯發科(2454)AI的ASIC市場潛力暢旺;穎崴(6515)今年營收維持雙位數成長,下半年聚焦AI與高階測試需求。
聯發科(2454)將於本周三舉行法人說明會,將公布第一季財報、第二季財測以及展望。儘管2025年第一季的營收基期較高,且庫存回補動能放緩,法人預期,聯發科第二季營收將維持季持平,這主要受惠於提前拉貨需求及旗艦SoC(系統單晶片)市佔率持續擴張。
台股16日再受美中貿易戰升溫影響,指數回檔下殺389點,收19,468點。法人認為,短線操作可留意第二季營運動能仍維持向上走勢的績優成長股,義隆(2458)、 原相(3227)拉回具布局機會。
南亞科(2408)法說後,股價震盪翻紅,南亞科今年第一季營運開始回溫,上修今年出貨量,且DDR5預期到年底營收占比拚達2成,而受關稅直接影響不大,但間接影響仍大,若90天後關稅提高,對總體面和DRAM等各種需求均有擔憂。南亞科第一季財報略低於預期,但營運正式落底,第二季毛利率可望轉正,不過整體獲利改善速度恐仍緩慢。各家本土法人對南亞科投資評等維持偏多,目標價上修重回3字頭,價格區間在36-36.8元;美系外資則維持Underweight(減持)評等,目標價給予36元。
IC設計龍頭聯發科3月合併營收560億元、續寫佳績呈年月雙增,首季合併營收再締歷史同期新猷;受惠大陸手機補貼政策帶動終端需求回升,加上消費性電子產品因關稅調整疑慮提前拉貨,順利超過財測區間上緣。
鋼鐵族群漲跌不一,鋼鐵類指平盤忐忑,龍頭中鋼(2002)走揚穩居24元大關,本土法人上看25.2元目標價,然中鴻(2014)、東和鋼鐵(2006)漲多持續修正,東鋼周四進行除息交易,擬配息4元,股價開低走疲,陷入貼息窘境,跌幅居前。
東和鋼鐵(2006)周二召開線上法說會,去年營收、獲利個位數減少,年度基本每股盈餘降至6.13元。東鋼擬配息4元,配發率65.25%,現金殖利率約5.25%。東鋼出貨量上,今年狀況預估鋼筋略升、型鋼持穩。東鋼鋼結構訂單能見度,看到明年上半年,展望整體營運,東鋼預估營收仍在成長軌道上,毛利可望穩健。
鋼鐵龍頭中鋼(2002)、中鴻(2014)在2024年股價分別下跌37.40%、31.86%,周五股價更一度寫下近3年半、3年低檔。外資操作上,中鋼今年12月遭賣超12.74萬張,中鴻則獲買超916張,2024年全年來看,中鋼遭賣超71.8萬張、金額逾160億元,中鴻超賣超近5萬張、金額逾10億元。中鋼12月再度失守20元大關,如今股價是否可低檔承接市場議論紛紛,本土分析師認為,原物料市場最差的狀況已經過了,復甦緩慢是必然的,明年下半年可望看到顯著需求量,對股價預估提早在上半年逐步反應。而何時進場,明年配息、基本面可期,預估KDJ隨機指標回到零即可觀察時機。
中鋼(2002)受到鋼市復甦雜音,股價持續走跌,周一股價摔至2年以來低檔,再度回測20元大關,近5天跌幅達4.52%。中鋼上周末於小港廠行政區舉辦53周年廠慶活動,將「高值化精緻鋼廠、發展綠能產業」經營雙主軸及「數位轉型、低碳轉型、供應鏈轉型」三大轉型行動設計成五彩繽紛的沙畫,董事長黃建智形容當今的鋼鐵市場就像一場喘息時間短,且局勢快速變化的棒球比賽,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及強大的競爭對手,其中逆勢取勝的關鍵正是「速度」,以「速度」搶得市場先機,才能預判形勢並搶先一步行動,為公司創造更多的獲利機會。
歐洲股市周五早段走弱,可能終止連續三周上漲的走勢。目前市場對經濟成長趨緩,以及潛在美國貿易佔感到擔憂,投資人則希望弄清楚,明年歐元區貨幣寬鬆的步伐。
在美股全面收跌的背景下,台股今(13)日開低震盪,指數盤中最低下挫126點至22,920點,隨後在台積電股價回穩的帶動下,一度翻紅走揚。整體盤勢以中小型股為抗跌主力,終場加權指數收跌26.32點,報23,023.48點,成交量達3,426.57億元。台股本週周線收黑,全週指數下跌172點。
鋼鐵龍頭中鋼(2002)尚未公布11月營收,不過受惠中國貨幣政策時隔14年重回「適度寬鬆」,鋼市明年可望受到戰爭停火、中國刺激政策、美國基建、非中國市場的需求回升,拉抬鋼鐵需求,明年鋼需走出衰退恢復成長有望。中鋼周二股價回升,21元有守,但轉投資成立的興達海洋基礎公司(興達海基)營運困境恐短期難看到轉機,中鋼發出聲明表示,礙於無法提出具競爭力的價格,故難以繼續承接市場訂單。
川普上一次執政,掀起全球股市驚滔駭浪,據統計,在川普上次任期期間(2017/1/20~2021/1/19),MSCI全球股票指數上漲69.44%。原本外界以為最受惠的傳產股,其所代表的美股道瓊工業指數僅漲56%,反倒在長期產業趨勢發展的驅動下,費城半導體指數漲幅超過200%,以科技為主體的那斯達克100指數大漲156.69%,打破川普執政,傳產股可能優於科技股的迷思。面對川普重返白宮,投資人可以運用優質的全球型基金,因應川普的變化球,讓專業經理人主動選股,成為揮出致勝關鍵的強棒。
中國刺激政策的持續預期,帶動鐵礦石價格上揚。但人民幣在今早轉弱。此外有消息指出,OPEC+國家可能延長減產計畫,帶動油價上揚。韓國在短暫戒嚴之後,目前韓國金融市場穩定。
鋼鐵龍頭中鋼(2002)周五舉行實體法說會,中鋼提出六點分析,認為展望正向訊號浮現,中鋼統整認為,降息提振需求、中國大陸利多政策有助鋼市築底。中鋼董事長黃建智表示,中國刺激政策時間點,今年第四季十兆人民幣推出,但子彈不會用盡,明年第一季可望陸續推進,加上貿易戰恐再起,中國GDP明年4.5%將有困難,預估刺激政策會加速,且房地產到谷底,利多政策持續拉抬鋼市。至於貿易戰對策,中鋼新布局市場政策可望分散風險,後續也持續關注關稅變數。
受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企業獲利疲軟等影響,印度股市10月份結束連四個月的漲勢。瀚亞投信表示,中國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加上印度企業第二季度獲利情況不如市場預期,使外資將資金從印度股市轉向至中國股市;外資大幅度的賣超下,印股評價來到約21倍的較低水準,相較於過往便宜,建議投資人可伺機進場。
野村全球航運龍頭(00960)為台股掛牌ETF中,唯一聚焦在全球航運的基金。該基金經理人張怡琳分析,儘管近期貨櫃運價指數有所修正,貨櫃三雄的9月營收仍然較去年同期成長約80%。但市場消息指出,隨著中國推出新的財政刺激措施,全球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趨於寬鬆,以及通膨壓力逐步緩解,全球經濟有望穩定復甦。不過,地緣政治緊張、貿易壁壘等因素仍然對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不確定性,這些風險需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