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中國石化的搜尋結果,共61筆
台塑集團8日舉辦第36屆運動會,總裁吳嘉昭接受訪問時表示,面對嚴峻的經營環境挑戰,台塑、台化、南亞、台塑化等四大公司積極推動轉型,提報轉型案件共107案,預估至2030年將可帶來381億元的年利益,主要為新產品/新事業轉型效益272.9億元,占71%,目前已完成15案,年效益10.9 億元。
美國財政部22日宣布制裁俄羅斯兩家主要石油公司俄羅斯石油(Rosneft)與盧克石油(Lukoil)後,外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大陸四家國有石油巨頭已暫停購買俄羅斯海運石油,形同對俄能源收入再添壓力。
中國石化新聞辦23日消息,中國石化勘探分公司部署在重慶市綦江區的風險探井--綦陸頁1井,試獲日產油38.64立方米、天然氣1萬立方米高產頁岩油氣流。通過該井進行區域整體評價表明,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新發現資源量達億噸級的頁岩油增儲陣地,對大陸西南地區頁岩油勘探開發具有戰略意義。
台塑四寶公布9月營收表現,單月營收呈現「二增二減」局面,其中台塑(1301)、南亞(1303)分別較8月成長7%、6.3%,台化(1326)、台塑化(6505)則分別月減0.6%、3.7%。
外媒引述產業數據指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的中國大陸,正加速擴建原油儲備設施,以強化能源安全。這項行動在2022年俄烏戰爭後更顯急迫,並於2025年顯著加速。
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德國《世界報》報導,上周四,德國國有能源公司SEFE(前身為Gazprom Germania)在米蘭能源展會上與中國石化旗下貿易公司UNIPEC簽署全球液化天然氣(LNG)合作協議。雙方強調將建立長期戰略夥伴關係,通過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市場互補優勢,優化LNG組合並提升效率。專家表示,該協議可被美國解讀為德中共同挑釁美國。
新華社報導,中國石化江漢油田紅星頁岩氣田,1650.25億立方米頁岩氣探明儲量,21日順利通過大陸自然資源部審定,標誌大陸又一大型、也是湖北首個超千億立方米大氣田,正式誕生,這還是大陸首個二疊系大型頁岩氣田。進一步證明紅星地區具有良好資源潛力,成功開拓頁岩氣戰略增儲新陣地,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路透援引5名貿易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沙烏地阿拉伯對中國大陸原油出口量將在8月達到2年多來的最高水準。從中國煉油商的分配統計數據來看,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8月將向中國運送約5100萬桶原油,日均165萬桶。全球能源市場數據機構Kpler的數據顯示,這一供應量較7月增加了400萬桶,為2023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
財星中文網22日公布2025年「財星」(Fortune China)中國500強排行榜,最受矚目的營收前十名,基本由國有企業霸榜,榜首是中國國家電網,大陸民企全面跌出十名之外,排名最高的是位居第11名的京東。本次表現搶眼的是新能源車企賽力斯,一口氣飆升235位。
財富中文網發布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今年500家上榜的中國公司在2024年的淨利潤達到7,56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約7%;總營業收入達到14.2兆美元,較上年下降約2.7%。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7月11日,路透援引5名貿易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沙烏地阿拉伯對中國大陸原油出口量將在8月達到2年多來的最高水平。從中國煉油商的分配統計數據來看,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8月將向中國運送約5100萬桶原油,日均165萬桶。全球能源市場數據機構Kpler的數據顯示,這一供應量較7月增加了400萬桶,為2023年4月以來的最高值。
中美貿易緊張形勢在6月倫敦會談後降溫,多家外商近日接獲通知,解除5月起生效的對中出口限制。其中包括三大電子設計自動化(EDA)業者:德國西門子、美國新思科技(Synopsys)和益華電腦(Cadence),及美國兩大乙烷生產商:Enterprise Products Partners、Energy Transfers。
中石化(1314)今日於頭份廠舉行114年股東常會,由董事長陳瑞隆主持,會中承認113年度營業報告書、財務報表與盈餘分配案(本年度不分派股利),並通過處分高雄市投資性不動產等重大提案,會議順利圓滿完成。
大陸央視14日報導,大陸「中國石化」指出,位於四川盆地的一口頁岩氣探井,垂深超過5300米。這個深度刷新大陸頁岩氣井垂深紀錄。隨著油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不斷創新,頁岩氣成為大陸油氣增產重要接替區。
近年來國際油價持續走低,但是中國大陸的3家國營石油公司卻未見降價動作,在社會普遍的期待下,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洋石油等國營石油公司是否會加大下調國內油價,正受到大陸各行業的高度期待。
為了應對川普政府所施加的高關稅壁壘,北京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的反制行動。在停止購買美國大豆,並且對稀土資源實施出口管制之後,外媒指出,中國大陸買家正以來自中東的液化石油氣(LPG),來取代原本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引發全球LPG市場正面臨重新「洗牌」。
受到中美貿易大戰,中國已連續逾十週未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目前俄羅斯已成為中國大陸第三大LNG來源國,僅次於澳洲與卡達。
大陸電動車電池巨頭寧德時代14日晚間公布最新財報顯示,2025年第一季營收年增6.18%至人民幣(下同)847.05億元。期間內,淨利年增32.85%至139.63億元。
亞聚(1308)今日舉行法人說明會,2024年營運面臨逆風,全年轉虧,每股虧損1.26元。以第一季來看,目前EVA市場仍延續反彈態勢,但下半年仍需觀察中國及韓國新產能投產進度,以及中國光伏需求的情況。由於新產能持續加入,未來幾年EVA市場可能仍會面臨供過於求的挑戰。
位於廣西、海南省與越南北部之間的北部灣(舊稱東京灣Golfe du Tonkin,法語),最近於盆地海中凹陷的海301井獲高產油氣流,刷新海中凹陷油氣日產量紀錄。這項探勘成展現海中凹陷良好的開發潛力,將成為大陸中石化公司戰略新區油氣勘探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