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低價鋼品的搜尋結果,共34筆
擁有130.85萬股東的鋼鐵龍頭中鋼,在中國低價鋼品殺成紅海下,8月稅前再虧12.91億元,前8月稅前淨損36.99億元,股價也持續低迷,遲遲無法站回2字頭,讓大批投資人「存股」變「存骨」。本土龍頭券商旗下投顧最新報告指出,雖Q4有機會出現單月獲利,但預估2025年每股虧損0.03元,2026年有機會全年轉盈,EPS0.63元,現金殖利率回升至2.5%,維持「持有」評級,目標價21元。
周三原物料族群激揚,鋼鐵龍頭中鋼(2002)量價雙雙創下近2個月新高,重返20元大關。中鋼每股普通股配息0.33元,於8月27日發放普通股現金股利,周四將進行除息交易,外資前夕大動作買超力挺,外資連三天共買超達3.66萬張,自營商也連日買超。
中鋼(2002)周四公布114年2月自結合併盈餘,中鋼2月稅前淨利5.07億元,月增149.40%、年增281.92%,受惠鋼鐵銷售量價齊揚;前2月合併營業利益9.95億元、年增197.22%,稅前淨利7.11億元、年減12.56%,營業利益受惠風電毛利增加。針對後續鋼市,俄烏和談契機浮現助益地緣政治風險降溫,且全球經濟平穩成長,中國供需可望健康平衡,均助力國內外鋼市持續加溫。
中鋼(2002)周二召開114年4月份月盤及第二季季盤價會議,考量市場出現向上氛圍與美國關稅新政對下游產業影響各異,針對四月份之月盤及第二季季盤產品以平高盤開出,同時續推多元配套方案以協助用戶爭取訂單。全球鋼市持續加溫,中鋼4月盤價漲幅略微擴大、第二季則略微收斂。
美國總統川普喊加課鋼鋁關稅,並擬對台半導體課徵100%關稅,台股聞訊震盪走跌,台積電跌20元,收1105元,台股指數下跌226點,收在2萬3252點;反觀鋼鐵類股不跌反漲、表現一枝獨秀,大成鋼、第一銅等9檔鋼鐵股攻上漲停,中鋼也上漲逾2%。
美國總統川普又出招,10日表示將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鋼鐵、鋁製品課徵25%關稅,下週將有其他的關稅措施,對此,中鋼指出,去年對美外銷鋼品僅9000噸,少於對加拿大、墨西哥合計的20萬噸,美國關稅對中鋼直接影響較小。
儘管明年鋼市趨向樂觀,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卻將為鋼鐵產業發展埋下變數。眼看未來鋼市將受劇烈衝擊,台灣鋼鐵龍頭中鋼的轉型迫在眉睫。
為了抑制大陸低價鋼品侵襲,中鋼對大陸鋼材祭出反傾銷調查,買盤擔心未來低價料源消失趕著採購,導致10月普通鋼材、不銹鋼、特殊鋼合計進口逾50萬噸,月增17%,其中熱軋鋼捲10月就進口22萬噸,創下2014年以來的近十年新高。
中鴻(2014)周三舉行線上法說會,受到美國聯準會降息循環啟動、中國央行大撒幣,拉抬周三鋼鐵表現,中鋼(2002)、中鴻股價雙雙強漲2%以上,站穩月線之上。中鴻行政副總暨發言人李建輝表示,鋼市這兩三年確實走入較低迷局勢,預估已為最遭情況,美中可望刺激資金湧入,而復甦幅度仍觀察整個需求面是否跟隨帶動,最關鍵就是長期存在的中國生產過剩問題,以及短期的美國大選不確定性。中鴻預估,第三季出貨量約34.8萬噸,第四季預估持平甚至略高,而明年出貨量則樂觀以待。
中鋼(2002)周三召開一一三年十月份月盤及第四季盤價會議,由於現階段國際鋼市疲弱態勢依舊,國內鋼鐵市場觀望氛圍濃厚,上下游產業經營艱困,惟煤鐵原料成本回降,為提振下游購料信心,今年十月份之月盤產品,因應低價進口競爭及國內流通行情變化,盤價全面下調,盤價續跌且跌幅擴大。第四季之季盤產品,考量各產業需求強度與競爭狀況不同,給予差異化訂價,以助用戶掌握成本並維持接單動能,季盤價從平高盤轉平低盤,跌幅每公噸500-1500元。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近年出口增長快速,以低價湧入其他國家,引發各國警惕。繼美國、印度、越南等多國之後,日本製鐵(Nippon Steel)等鋼鐵生產商跟進發聲,呼籲日本政府對中國廉價鋼鐵課徵反傾銷稅,以保護本地市場。
台灣綜合研究院21日公布7月EPI電力景氣指數,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03%,且因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持續熱絡,半導體用電量再創新高,整體產業電力景氣燈號連三月呈現揚升的黃紅燈。
中鋼15日以平盤開出8月新盤。由於盤前來自中國大陸、韓國的熱軋價格下殺,下游業者也希望中鋼降價,內外夾攻讓原本期望維持平盤的中鋼承受不小壓力,市場認為或許有機會小幅調降。但最終中鋼仍頂住壓力,8月新盤開出平盤,力求穩住鋼價。
中鋼(2002)盤價連2個月平盤,對後市鋼價看法仍築底回升可期,市場也預期七月中旬三中全會可望推出新一波振興經濟政策,有利提振用鋼需求,供給方面,中國大陸發改委主導鋼鐵減產計畫於七月份展開,減產目標達數千萬公噸,亦有利促進鋼鐵供需平衡。
中鋼(2002)自結6月營收299.57億元、月減6.53%,連續三個月下滑,不過上半年累計營收1,883.26億元,仍比去年同期微增0.87%。中鋼表示,第二季出貨量較第一季下滑,加上大陸低價鋼品出口衝擊價格,因此營收也受到影響。
AI商機吹大風,經濟部23日公布4月工業生產指數為87.7、年增14.61%,製造業指數為87.3、年增14.9%,兩指數均連兩紅,預計全年工業生產指數正成長機率相當高。與此同時,批發業4月營業額達1兆614億元,年增率16.2%,較去年同期明顯成長,同樣受惠於AI商機。
經濟部23日公布4月工業生產指數為87.7,年增14.61%,製造業指數為87.3,年增14.9%,兩大指數連續2個月皆呈現正成長。經濟部評估,主要是AI浪潮效應持續發酵,帶動電子零件、電子產品產能擴增,預計未來仍有再推升機會。
一甩去年連19黑陰影。經濟部統計處今(23)發布4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幅14.6%,是今年第二次雙位數成長。展望後續,經濟部看好在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升下,工業指數持續見紅。
自從美國宣布要對中國大陸進口鋼鐵、鋁加稅之後,愈來愈多國家跟進,近期傳出韓國現代鋼鐵也考慮對大陸進口鋼板提起反壟斷訴訟申請。
工總建言政府促成亞太運籌中心,石化公會理事長曹明認為,當前經濟正處復甦、調整局勢,亞太營運中心或許可提供另一突破的經濟模式,尤其台灣受限區域經濟稅率干擾,若能藉此形塑自由貿易市場,或能夠成為因應區域關稅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