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作業水深的搜尋結果,共09筆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今天(22日),中國海油表示,中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這標誌著中國在海上碳封存利用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項目預計可向海底注入二氧化碳約100萬噸,減排量相當於植樹超1200萬棵。項目的成功投用為海上原油生產注入動力,並為後續油氣田開發以及沿海企業的大規模減排開放提供了「技術模板」。
中華電信於台東縣大武鄉推動「TPU海纜系統建設計畫」,陸續完成海纜路線勘測、機房設置作業,今(26)出動日本籍海底電纜維修船「無限號」(KDDI CABLE INFINITY),於預定海域下錨,預計於5月31日前完成海纜鋪設。
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海油今天(26日)透露,「深海一號」二期工程通過機械完工驗收,標誌著大陸首個深水高壓氣田開發項目建設完工,中國深水複雜油氣工程自主建設能力實現重大突破。
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中國海油集團9月17日透露,隨著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葵一號」和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台「海基二號」通過機械完工驗收,顯示中國大陸首個深水油田二次開發專案工程,建設完工,中國全類型深水油氣裝備自主建設能力,實現重大突破。
新華社9日報導,中國大陸深海礦產資源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研製取得重大突破,由上海交通大學自主研製的深海重載作業採礦車工程樣機「開拓二號」日前成功完成海試。
中國海油宣布,由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二號」,在廣東珠海珠江口盆地深水裝備製造基地,建造完工,刷新了結構高度、重量、作業水深、建造速度等多項亞洲紀錄,標誌著中國深水超大型導管架平台自主設計建造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 「海基二號」 12 日將在廣東珠海高欄港裝船,準備運往珠江口盆地進行海上安裝。
中國海油日前發布消息,經過近3個月作業,中國自主研發的海洋勘探裝備「海經」系統,在珠江口盆地完成2600平方公里的3D地震數據獲取,這是大陸首次完成3000公尺超深水3D地震勘探作業,顯示大陸自主海洋勘探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中國海油21日發布消息,經過近3個月的作業,大陸自主研發的海洋勘探裝備「海經」系統,在珠江口盆地完成2600平方公里的三D地震數據獲取,這是大陸首次完成3000米超深水三D地震勘探作業,顯示大陸自主海洋勘探技術取得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