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保護腎臟的搜尋結果,共30筆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臟腑,西醫認為它負責過濾血液、排泄廢物、調節水電解質與酸鹼平衡,並分泌影響血壓與造血的激素;中醫則視「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納氣,關聯到生長發育、生殖、骨骼、腦髓、耳朵與頭髮。若能在日常生活中落實護腎10招,不僅可預防腎病變,還能延緩衰老、增強免疫、改善體質。
台灣有近10萬人洗腎。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想要保護腎臟,除了多喝水,少吃高油、高鹽、高糖等傷腎食物之外,她非常推薦吃洋蔥,洋蔥含有豐富的槲皮素、硫化物等抗氧化物質,除了能保護腎臟,還有助於血糖控制。
很多人吃洋蔥時,會剝掉外皮與切掉靠近根部處,不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這是營養精華之處,研究發現,洋蔥外皮與根部,含有豐富槲皮素,能抗氧化、抗發炎、保護腎臟與促進尿酸排泄,洋蔥還含硫化合物,有助護心、抗癌與穩定血糖,建議每天可食用4分之1顆至半顆洋蔥,生吃營養價值最高。
多喝水有助預防結石形成,但如果喝水方式錯誤,腎結石還是會找上門。醫師曲元正指出,有上班族不能理解,自己日飲2公升以上的水,為何還是長了腎結石,但其實預防的關鍵不是看喝水總量,而是在於水分攝取的頻率與均衡程度,如果是一次性大量飲水,腎臟會快速排出多餘水分,尿液短暫稀釋後又回到濃縮狀態,就容易造成結石,應少量多次補充,並小口慢喝,也不要等口渴才喝水,更別一次猛灌。
全台有200多萬名腎臟病患,其中近10萬人洗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有位45歲男子因亂吃草藥,造成頭痛與腎衰竭,血中鉛濃度過高,他建議男子每天吃2瓣生大蒜,半年後男子頭不痛了,連腎功能都慢慢恢復,他表示,大蒜含有蒜素等多種營養素,有助護腎、降血脂、防癌,是個CP值高的超級食物。
不論是想增加肌肉,或是要預防肌少症,蛋白質都是不可或缺的食物。減重醫師蕭捷健指出,根據最新研究,只要蛋白質吃夠,不管吃肉或吃豆腐,肌肉合成的效果都一樣好,且進食後3小時,是肌肉生長的黃金時段,沒分散在三餐,一次吃太多蛋白質,不但沒更有效,還可能被身體轉成脂肪儲存,甚至造成腎臟的負擔。
不少保健食品宣稱有療效,甚至以不實編造的論文取信於民眾,還找名人醫師背書,醫師直指「這是醫療詐騙!」食藥署今天公布去年十大違規食藥廣告名單,「活化勝」在電視及網路大打廣告,宣稱「吃了6個月腎毒素降低、腎功能好轉」,食藥署揭露其成分大多是乳酸菌,卻涉及醫療效能,去年累計裁處308萬元,至於為產品代言背書的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去年並無裁罰紀錄。
當歸是藥膳中常見的藥材。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研究發現,當歸含有當歸多醣體,食用有助降低空腹血糖、改善整體代謝,並能保護腎臟、減少血栓,有益心血管健康,不過,糖尿病患吃當歸時,務必監測血糖,以免有血糖太低風險,而孕婦、哺乳期婦女與腫瘤患者,也需在醫師指導下才能食用。
許多人中年之後,發現自己較易變胖或生病,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這不是錯覺,研究發現,人體在44歲與60歲會出現2次明顯的體質轉變,形成老化的「雙波浪效應」,影響新陳代謝、免疫功能、內臟健康,甚至疾病風險,若能提前做好飲食與運動調整,就能讓轉折點影響最小,甚至延緩老化。
糖尿病已成為現代常見的慢性疾病,但許多人忽略其可能帶來的嚴重併發症。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江珠影指出,若血糖未能妥善控制,患者恐面臨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等風險,嚴重甚至可能導致失明或截肢。
糖尿病是台灣常見慢性病之一,其成因多樣,除了不良飲食習慣外,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其實與「呼吸」也有關係。他解釋,主要在於空氣汙染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能直接穿透肺泡進入血管,隨血液循環分布全身,不僅可能誘發癌症,還會引起胰島素阻抗,導致糖尿病發生。
當歸是常被用於藥膳的中藥材。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研究發現,當歸含有當歸多醣體,食用有助降低空腹血糖、改善整體代謝,並能保護腎臟、減少血栓,有益心血管健康,不過,糖尿病患吃當歸時,務必監測血糖,以免發生低血糖,而孕婦、哺乳期婦女與腫瘤患者,也需在醫師指導下才能食用。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有位70多歲慢性腎衰竭第3期婦人,天冷後總覺得疲累,小便都是泡泡,就醫發現腎功能大幅衰退,他研判有可能是與腎臟怕冷有關,在低溫中,人的腎臟腎絲球容易收縮,影響過濾功能,經指導婦人多用熱水泡腳,婦人腎功能就慢慢變好了,日本研究還顯示熱水泡腳有助穩血壓。
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人數約有200萬人。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生活中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傷腎物質,像氟即可能使腦內的松果體鈣化,無法分泌能保護腎臟的褪黑激素,且氟可能傷害腎小管,因此,他除要求腎功能不佳患者,少用含氟牙膏與漱口水,「我個人也絕對不敢碰這類(含氟)東西。」衛福部則指,含氟牙膏是最親民且最容易使用的防齲工具,
想要保護腎臟,吃對食物也有幫助。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推薦6款有助於提升腎絲球過濾率的食物,分別是黑咖啡、酸櫻桃、開心果、巧克力、薑黃,以及水。其中他提到,手沖黑咖啡是較好的選擇,但要注意別用紙杯裝熱咖啡,可能會溶出塑膠微粒,反而不利血管及腎臟健康。
吃魚的好處,早被醫界認同。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分享有位40多歲女子,有著多年糖尿病,在常規檢查中,被發現有蛋白尿,她很擔心腎功能會惡化,之後會洗腎,他請女子每天都吃魚、戒吃紅肉,3個月後,女子蛋白尿消失,至今7、8年,都沒有再出現蛋白尿,也未因腎衰竭而洗腎。
想要減重增肌,蛋白質必須要吃夠。不過,減重醫師蕭捷提醒,別吃太多牛排、豬排等紅肉,這樣腎臟可能會出問題,「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他指,國外研究顯示,紅肉吃多的人,腎功能惡化的風險,比少吃紅肉的人高出 40%,建議可選植物性蛋白、白肉、乳製品等其他蛋白質來源。
腎臟是「人體過濾器」,負責過濾血液、排出毒素,並維持體內電解質的平衡。但因現代人生活習慣、飲食不當,甚至三高等問題,腎臟的健康常常受到威脅。台南市立醫院藥師顧宜佳提供「顧腎四招」,希望幫助患者輕鬆保護腎臟,遠離腎病困擾。
部立桃園醫院與陽明交大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天然植物成分 Diosgenin 對急性腎損傷有保護作用,並在防止急性腎損傷惡化為慢性腎衰竭方面顯示出極大潛力,這項研究已於8月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為未來腎臟治療帶來全新契機。
一名41歲男子患有高血壓多年,即便收縮壓長期過高,也不願意好好按時服藥。進一步探究才知道,原來他擔心吃藥吃久了腎臟恐壞掉。醫師就直言,造成末期腎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糖尿病或高血壓,而非西藥吃太多,若再不好好吃藥控制,很可能於10年內進展至洗腎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