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信心指數的搜尋結果,共710筆
媒體報導,美國聯邦參議院即將通過一項撥款協議,好讓這次創下持續最長記錄的政府停擺鬧劇能畫下句點,受此激勵,目前美股指數期貨、歐股指數期貨和亞洲主要股市全面走高。
果然只有川普才能超越川普!隨著美國參議院4日以54票對44票,仍未能跨過60票的同意票門檻,這已是第14次否決延長撥款法案。美國政府在5日邁入停擺第36天,打破了川普第一任政府關門35天的紀錄,成為該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政府停擺!
儘管下半年PC市況旺季效益有限,宏碁在部分升級Windows 11的換機潮,與年底前節日檔期備貨帶動下,PC相關業務小幅回溫,加上非PC及顯示器多元事業業務貢獻度拉升,挹注宏碁第三季雙率雙升,稅後純益11.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37元,營運站上今年高峰。
美國經濟出現警訊,由於瓦楞紙箱(Corrugated Box)市場持續低迷,第三季出貨量創下近十年同期新低,引發外界對年底假期購物季需求疲軟的擔憂。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27日公布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六大分項中上升幅度最多的指標為「未來半年就業機會」,10月調查為69.58點,較前一月上升2.51點;至於未來半年投資投票時機因股民居高思危,是唯一下降的指標。
美中貿易衝突暫時降溫,激勵台股27日盤中大漲664點,最高觸及28196.33點,不過台積電不給力,收盤沒站穩1500元,導致台股與28000點擦身而過,終場上漲461.37點,收27993.63點,但仍創下盤中與收盤新高,三大法人僅投信賣超,外資則是買超326.39億元。
美商鄧白氏日前發布《2025年第四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與《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報告指出,全球企業信心在連續三季下滑後,本季跌幅收斂至1.0%,整體指數達104.5,顯示企業逐步適應成本壓力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並轉向內需與營運效率導向策略。
台股上周盤中雖回測10日線,不過台指期夜盤已先行反彈並站回所有重要均線、來到27,742點,而台股24日休市,美股四大指數則是再漲0.79%~1.89%,創歷史新高,法人表示,看好台股本周在五大利多加持之下,有望上攻28,000點,且寫下罕見的月線連六紅紀錄。
近期中共召開四中全會聚焦「十五五」規劃,為中國大陸2026至2030年發展定向,但規劃五年發展計畫之際,國內外經濟情勢動盪,如何因應外部需求收縮和內部有效需求不足的雙重壓力,是北京當局燃眉之急。
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6770)今(21)日召開線上法說,總經理朱憲國表示,記憶體代工市況續熱,2025年第四季價格仍有上漲空間,預期此波供需不平衡態勢應會持續至2026年上半年,邏輯代工市況挑戰則較多,而持續樂觀的AI趨勢亦有4點外部因素須密切觀察。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20日發布今年第二輪貿協經貿指數(TAITRA Index)指出,後關稅時代台灣企業外銷信心指數雖有小幅再降,但有止跌回升跡象,企業應對策略除從「分散市場」轉為聚焦強化商品競爭,值得注意的是,在轉嫁成本能力方面,有47.7%企業認為美國穩定幣將是未來三年貿易結算一環,其中有近1成使用或計畫使用,貿協已準備12月中舉辦穩定幣與經貿未來論壇因應。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周一公布2025年第二輪「貿協經貿指數(TAITRA INDEX)」結果。繼今年美國新關稅政策生效後調查,顯示「國際衝突升溫」首度取代「貨幣競貶」,成為最大地緣風險議題,為因應國際地緣經濟變局,企業以「強化核心競爭力」與導入穩定幣等新科技的方式,展現韌性與前瞻布局。貿協最後總結,將創新科技、市場靈活度與核心優勢三者緊密結合,並提升對多元風險的應變能力,就是台灣企業在「後關稅時代」突圍勝出的關鍵。
美股四大指數昨夜僅費半指數收高,台股ADR漲多跌少,台積電(2330)跌1.6%、聯電(2303)漲0.13%、日月光(3711)漲5.45%;台積電期貨盤後跌35元、收1465元,台指期夜盤跌325點、報27492點。11月台指期今日開盤重挫567點,為27251點,金融期及電子期攜手開低。
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資料9月底投信各類型基金規模出爐,整體規模較上月增加2,350.58億元來到10.51兆;進一步觀察各分類基金規模增減,9月份規模以台股ETF增加1,140.19億為各類型基金規模增加之冠,其次為債券ETF月增1,009.93億,此為今年以來首度最大規模的兩大類基金單月同步增逾千億元。
中美關係波瀾再起,股市不確定性加深,但美股(15)日主要指數漲多跌少,帶動台股今日開盤即漲,加權指數盤中達27,732點再創歷史新高,27,647點作收。國泰投信表示,近期美國大型銀行財報表現亮眼,投資銀行業務成長強勁,加上聯準會主席鮑爾指出「經濟可能比預期更穩健」,市場對美國經濟韌性重燃信心。儘管股市評價偏高、波動加劇,但在美國減稅、去監管等政策支撐下,長線仍具發展潛力;債市則受惠避險情緒升溫與降息循環趨勢,相對低波動、高信評的投資等級公司債具備配置價值。
CCIM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今(15)日公布2025年第三季台灣CCIM商業不動產投資信心指數(ICI)調查,受到政策管制、及美國對等關稅的雙重利空夾殺,商用不動產市場投資信心指數,跌到最近4年以來最低點;只有辦公室、土地開發,信心指數仍在樂觀水準。
由於市場擔憂美中再度爆發貿易戰,歐洲股市周二開盤明顯走弱;此外法國輪胎製造商米其林(Michelin)下調年度財測,股價暴跌,也對指數帶來壓力。
美國經濟風險恐比想像中嚴重,根據《MarketWatch》報導,穆迪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讚迪(Mark Zandi)最新研究指出,目前全美已有22個州陷入經濟衰退。他警告,若加州或紐約州的景氣進一步惡化,可能會拖垮整體美國經濟。
不滿中國大陸祭出最嚴稀土令,川普無預警宣布自11月1日起對中加徵100%關稅,導致美股周五大殺盤,以新加坡富台指電子盤報價推算,台股下周一(13日)恐跌1600點,引發投資人恐慌,法人最新分析則指出,除美中關稅變數,密大消費者信心指數創低、歐盟制裁俄羅斯與伊朗等3大變數,Q4下行空間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