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停車彎的搜尋結果,共35筆
臺北市從112年開始率先在大學里試辦交通友善區,隨後113年起,龍泉里、嘉興里、華聲里、古風里、樂康里、岩山里等各里也陸續響應。至此,交通局自113年開始正式推動以「里」為單位的行人友善區計畫,透過臺北市全12區里幹事工作會報,向各里宣傳及推廣,至今已經有35個里表達意願,報名參加。
去年10月山陀兒颱風來襲,造成基隆市中正區新豐街的邊坡發生大規模坍方。基隆市政府爭取3018萬元,自今年2月開始邊坡復建工程,工程進度超前。市府表示,若一切順利,預計今年9月前可望完工。
去年10月山陀兒颱風來襲,造成基隆市中正區新豐街的邊坡發生大規模坍方,基隆市政府爭取3018萬元,自今年2月展開邊坡復建工程,近期附近民眾發現,邊坡復建工程大幅領先,市府表示,若一切順利,預計今年9月前可望完工。
彰化縣府進行標線改善計畫,期望打造行人友善環境,針對大埔路、中華路、和平路等多處路段均已劃設友善人行道。沒想到,不少民眾發問,汽車道旁的「白色實線」究竟能否騎機車,擔心因此誤觸法規挨罰,引起熱議。警方表示,若白線寬度為15公分,則為「路面邊線」屬於路肩,若誤騎入恐違遭罰600元至1800元,不過此違規項目民眾不能檢舉。
19日傍晚新北市北大國小前發生嚴重死亡車禍,造成3死12傷,讓台灣「行人地獄」議題再掀討論,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檢視高雄市國小周邊路口,提出包含路口外推、設置停車彎等多項建議,高雄市交通局表示,會納入未來改善計畫參考。
彰化市大埔路作是彰化縣首條友善人行道示範道路,因大埔路為彰化市知名商圈,來往人車眾多,也讓人行道示範道路畫設備受關注,包括縣議員溫芝樺、吳韋達等人都在今(8)日議會中對此提出質詢,縣府工務處表示,會再彙整民眾意見、實地踏勘,持續進行滾動式檢討。
新竹市慈雲路是進出竹科的重要路廊之一,但路口車流量大,加上周邊社區大樓林立,導致人車爭道、險象環生,市府研擬沿線6處路口分段改善,其中,龍山西路至光復路段的改善工程,6日正式開工,將增設1條平面車道,盼改善慈雲陸橋下迴轉道人車衝突問題,預計明年上半年完工。
桃園市觀音區草漯國小學生數逾1500名學生,上放學期間家長接送汽機車量相當龐大,桃園市養護工程處向國土署爭取工程經費約750萬元,以多校合併專案方式辦理通學廊道改善。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觀音區人口成長速度快,目前觀音區共有5所學校納入通學廊道改善計畫。
桃園市中壢區龍岡路三段至中山東路三段的龍慈路為人本示範道路,將縮減道路拓寬人行道,原人行道寬為1.5至1.8公尺,將調整為3.3公尺,預計今年6月中完工。地方反映人行道拓寬雖保障行人通行安全,但憂心道路縮減反提升事故率。
高雄捷運小港站出入口設在交通繁忙的沿海一路上,卻因苦無臨停接送區,已發生多起車禍,去年中甚至有騎士為閃避違停車輛,不幸遭大車輾斃,高市府才緊急增設臨停黃線,高雄市工務局並於上月進場調整該處人行道,並增設臨時停車彎,確保民眾接送安全。民代希望市府能加快調整速度,避免事故再度發生。
新竹市政府積極落實「交通暢行」的施政理念,持續改善市區步行環境,近期將著手改善南大路人行環境,由於南大路近日剛發生嚴重車禍意外,市府也加快改善工作,預計5日開工、最快5月完工,預計將把現有南大路650巷至706巷的標線型人行道升級為實體人行道,打造更安全的步行空間。
因為停車空間設在人行道上,許多民眾都習慣在人行道上騎乘機車。基隆市警察局表示,將自今年3月1日起,加強取締車輛行駛人行騎樓及人行道,違者可處以新台幣600元到1800元的罰鍰。
國家考場啟用20多年,因空間配置及軟硬體設施無法因應需求,且難以照顧身障考生權益,考選部規畫興建「國家考試闈場及數位多功能考場大樓」,預計2028年完工,北市都審會認為,規畫用來、運送試卷的停車彎,使用對象應為身障考生,而非運送試卷,修正後予以通過。
國家考場啟用已超過20多年,因早年空間配置及軟硬體設施已無法因應需求,且難以照顧身心障礙應考生權益,考選部規畫興建地上13樓層、地下3樓層的「國家考試闈場及數位多功能考場大樓」,預計2028年完工。都審會日前審議,大樓外圍設置停車彎是否影響交通及身障考生進出動線,經申設單位及都審委員討論,考量身障考場需利於身障考生需求,修正後予以通過。
彰化市大埔路是連接彰化市、花壇、大村與員林等地的重要幹道,當地商圈也吸引不少人潮,但路肩長期遭違停、占用,導致行人需與車爭道,彰化縣政府因此選定大埔路為全縣首條友善人行道示範道路,縮減道路寬度,設置停車彎並畫設標線型人行道,沒想到施工後引發在地居民反彈,甚至有人稱家門口的路是他的,讓超過2千名網友留言狂酸「難怪彰化這麼落後」。
彰化市大埔路是連接彰化市、花壇、大村和員林的重要幹道,更是彰化著名商圈,人車流量大,彰化縣政府為改善交通環境,選定大埔路作為全縣首條友善人行道示範道路,卻引發當地商家及居民抗議,認為將影響出入及行車安全,縣府表示,將觀察1周限縮車道後的車流狀況,若可行,會持續推進,目標在農曆年前完工。
桃園市中壢舊城區承載城市發展的歷史脈絡與文化記憶,市府都市發展局推動舊城再生計畫,中壢首件人本環境改善工程施作範圍涵蓋康樂路、德育路和博愛路,鄰近中壢國小、中壢家商與壢小故事森林,將串聯歷史館舍與通學路線並整合公共設施,預計2025年8月完工。
新竹縣政府重視學校師生通學安全,持續爭取改善校園周邊通學步道,112年獲內政部國土署「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補助4.7 億元,陸續改善19處校園周邊環境及易肇事路口,其中新社國小通學廊道改善工程將在11日動工,年底完工,縣長楊文科8日與竹北市議員們8日特別前往現勘並聽取工程簡報,期如期如質完工,打造友善人本通學廊道。
台北市率全國之先,首創規畫「共享機車專用停車格」,方便民眾在定點借還,省去尋車、找車位時間,也可改善市容、停放秩序,即日起至9月底在逸仙路、松山區富錦里試辦30格,8月起一般車輛停放在專用停車格,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最高可處1200元。
配合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減少自有機車比例及降低機車停車亂象,台北市富錦里長李煥中提議於里內首創設置共享機車專用停車格,期盼2026年達到下降里民自購機車比例20%。交通局即起至9月底選定於逸仙路12格、富錦里18格試辦共享機車車格,7月底前為宣導期,宣導騎後其他車輛違規停放將處600至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