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健康影響的搜尋結果,共134筆
肺癌長年高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且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一發現就已屬中晚期,桃園市自民國112年3月起率全國之先推動「擴大肺癌篩檢計畫」,與18家醫院合作,針對設籍桃園、40歲以上具高風險因子的市民提供免費LDCT檢查。根據桃園市政府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已完成逾4萬人篩檢,發現233例肺癌確診個案,其中92%為早期病例。
天氣轉涼後,許多人容易感到疲倦、頭暈或氣喘,以為只是體力不足或睡眠不佳,其實可能是「貧血」在作祟。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洪淩真提醒,貧血是指血液中紅血球或血紅素濃度下降,導致氧氣運送能力減弱,使身體組織缺氧。輕微時症狀不明顯,但若長期忽視,可能引起注意力下降、心悸、胸悶,甚至增加心臟負擔。
世界衛生組織(WHO)與權威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合作發布最新《2025年健康與氣候變遷倒數報告》( Lancet Countdown o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發出警告,全球對化石燃料的過度依賴與氣候行動遲滯,已造成嚴重的人類健康危機,甚至每年奪走百萬條人命。
台灣首批加熱菸上市一天即因未標示尼古丁含量,遭政府依違反《菸害防制法》明令下架,引發各界討論。專家指出,加熱菸就是菸品,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有毒物質,也同樣有二手菸危害;若菸商主張無尼古丁檢測方法,即表示當初送審的資料不實,等於自打嘴巴。
環境部第2屆新任環委任期至2027年8月底止,不過環團今日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指出新任環委環工獨大,向工程開發派傾斜,成為30年環評史上最爛,還將健康醫療專長的專家學者排除在外,要求重新遴選,尤其接下來五接案牽涉白海豚存亡問題,呼籲重新遴選,不要當開發單位的橡皮圖章。
加味加熱菸上市,民團指出,加熱菸透過加熱方式產生氣溶膠,常被誤導或誤認只是無害的水蒸氣,但德國研究證實,它會產生PM0.3(比PM2.5更微小的懸浮微粒),深入肺部及血管,長期下來將導致癌症或死亡。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9成吸菸年輕人,都從加味菸品入門,衛福部要有擔當,亡羊補牢,別讓菸商予取予求,應立即公告禁止加味菸,並依《菸害防制法》第47條,在政院公告後1個月將加味加熱菸及所有的加味菸品下架停售。
梁姓國中理化老師2021年10月間加入麥姓主嫌的製毒集團,傳授製毒工法,在桃園楊梅租屋製毒,台灣高等法院斥責梁助長毒品氾濫,危害國民身心健康,影響社會治安,駁回他的上訴,依製造第三級毒品而混合二種以上之毒品罪判刑7年9月,可上訴。
關稅與談判動態陰霾籠罩下,全台累積放無薪假人數已達8,505人,其中以台中117家企業、2,598人,居全台之冠。由於近半個月全台無薪假勞工人數飆增1,200人,引發卓揆關注。
大陸遼寧省綏中一名59歲葉姓女子,因懷疑醫生在其子宮內安裝「監聽器」,先後兩次提告醫院索賠。她曾於2016年接受子宮次全切手術,近年播放音樂時常感覺小腹異樣,並在彩超檢查中發現「囊性回聲」,遂斷定為監聽裝置。雖醫生解釋只是囊腫,她仍堅持告上法庭。法院調查後確認其體內並無異物,一、二審均駁回訴求。
巨大公司被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以「強迫勞動」理由,扣押在台灣製造出口到美國的自行車及零組件。巨大表示會向美國海關提出申訴,努力保持供應鏈透明與合規,將影響降至最低,並聲明從中國大陸或越南輸美產品不受影響。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教授林唐煌與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章甫、國內多所大學及學術研究機構合作,並獲得國科會與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的支持,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建立台灣本島PM2.5元素成分的時空分布模型,可大幅提升醫師在空氣污染所導致眾多疾病的主因診斷,對於精準環境醫學與生物科技新知有重要突破,最新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 Atmospheric Pollution Research》。
台電公司預計在桃園市觀音區興建「觀園超高壓變電所」,因未事先與地方溝通引發居民不滿,7日在預定地組成自救會抗議。居民嘲諷,觀音區有大潭電廠,各里還是輪流跳電、停電,台電說要減少電力輸送耗損、穩定電力才蓋變電所根本是笑話,要求台電另覓地點興建。台電公司則派員接受陳情書,表示將會舉辦說明會向鄉親報告清楚。
一波波熱浪來襲,不只讓人受不了,還可能成為保持青春的殺手。科學家透過一連串醫學測試發現,熱浪使人老化的速度,可能相當於抽菸和酗酒。
極端氣候造成的酷暑已成為常態,連非熱帶地區的國家也開始面臨「冷氣貧窮」的問題。低收入家庭缺乏經濟能力而無法開冷氣,而發展中國家的電力基礎不穩定,也無法支撐冷氣使用,這些都成了當地居民生存難題。
睡眠與健康息息相關。南韓一項追蹤逾15年的研究發現,即使每天睡7至8個小時,若無法維持規律性、作息紊亂,仍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與早逝的風險,尤其是對女性影響更為明顯,睡眠充足但作息不規律的女性,死亡風險較一般人高出78%。
今年7月登陸台灣的丹娜絲颱風,不僅重創嘉南平原,大批光電板更因風災受損,至今未完成清運。社群平台近來瘋傳一段影片,民眾發現堆置光電板的農地流出紅色廢水,小鳥喝水後竟當場暴斃。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調查後,確認這是網友利用AI製作的假影片。
許多人喜歡吃葵瓜子,適合當作點心零食,不過有民眾近日食用知名品牌的焦糖瓜子,吐出來發現衛生紙變成綠色,為此感到擔憂。對此,台灣代理商做出回應,希望消費者不要誤解。
最新研究指出,女性若經常使用化妝品與護膚產品,可能面臨較高的氣喘風險。研究追蹤近 4 萬名美國女性超過10年,發現頻繁使用美容產品者,成年後罹患氣喘的風險比不常使用者高出 19%,引發外界對日常化妝品中荷爾蒙干擾物質健康擔憂。
2024年7月,核三1號機除役;2025年5月,核三2號機除役,為台灣核電畫上休止符,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民眾黨團發起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投票。清大核工教授李敏認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就是找不出理由來了,他們的行動僅止於鍵盤,不敢出來面對挑戰,不敢出來跟其他人談他們的立論,丟人現眼啊。
因應中元普度即將到來,環境部與內政部攜手苗栗縣政府16日在苗栗市玉清宮舉行「普度新三燒 平安又環保」記者會,宣導「集中燒、適量燒、替代燒」3種環保方式,鼓勵民眾中元普度兼顧傳統習俗與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