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優質蛋白質的搜尋結果,共283筆
早餐還在吃培根蛋餅或火腿吐司嗎?食安專家韋恩表示,英國學者近日呼籲在培根與火腿包裝上,加註健康警語,因為裡面所含的亞硝酸鹽,是一級致癌物,危險等級不亞於菸草;營養師高敏敏也表示,培根並不是肉,其脂肪組成有如油脂,千萬別以為吃培根,能獲得和肉品一樣的營養。
現代人追求健康與長壽,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菇類是一種被忽略的超級食物,富含多醣體、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素,研究顯示,長期食用菇類,具有幫助對抗發炎、穩定血糖、調節免疫、保護腦部與活化長壽基因等功效,建議每周吃2碗煮熟的菇,是最簡單又划算的健康投資。
全台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病友。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想要穩定血糖,除了控制食物總量外,也要挑對食物,像是魚、鷹嘴豆、南瓜與柑橘類水果,都是經研究證實有助於控制血糖的食物,尤其是鮭魚、鯖魚與平價的秋刀魚,能延緩餐後血糖上升的速度,建議一周至少吃兩次。
東北季風起,日夜溫差大,流感、新冠疫情又開始蠢蠢欲動,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是預防生病的重要對策之一。然而現代人因生活型態轉變,常依賴外食或外賣,營養不均衡,部分民眾選擇以保健食品補充健康缺口,卻因資訊不對等,擔心選錯品類。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是系出同門的乳鐵蛋白與乳清蛋白,一字之差,讓消費者分不清該買那款。
秋冬季天氣轉涼,冬粉是麻油雞或薑母鴨的常見配料,且因熱量比白飯低,能減輕許多人食用時的心理負擔。營養師老辜表示,冬粉易讓人有「低熱量」的印象,但若用炒、涼拌、麻辣等方式烹調,往往會吃進過量的鈉,增加高血壓風險。
油脂是日常必備的調味品,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今(22)日指出,含中鏈三酸甘油酯(MCT)的油品,較不易造成血糖波動,也能提升代謝力與專注力,民眾可在每天在咖啡、豆漿或溫水中加約5公克,持續一周後可再增量至15至20克。
蜆仔湯是國人的平民美食。營養師王證瑋表示,蜆仔是高蛋白、營養密度高,卻低熱量的食物,不僅能護肝、造血、增強體力,還具有穩定血壓與保護心血管的優點,特別適合常熬夜、壓力大或需要補充營養的人食用,建議以清蒸、煮湯方式烹調,以保留最多的營養。
感覺比以前更容易變胖、疲倦、生病? 彷彿一下子老了好幾歲?可能是正值「斷崖式衰老」階段。營養師高敏敏指出,34歲、60歲、78歲是3個關鍵時間點,依序會感到容貌初步衰老、大腦與身體機能快速退化、大腦與器官加速衰老。老化雖然無法避免,但能靠飲食和生活習慣來延緩,特別是腦齡。
控制血糖主要從飲食著手,農糧署表示,烹煮米飯時,加水量不同會影響澱粉結構,進而影響血糖反應,水量少一點時,澱粉部分未糊化,進入體內後消化速度較慢,升糖指數可能降低。不過不能只靠「煮飯減少加水量」來控糖,真正健康的做法包括控制份量、營養均衡以及搭配雜糧或糙米。
減重雖難,但維持才是真正考驗。醫師蔡明劼分享案例,一名家庭主婦成功減掉50公斤後,至今一年多從未復胖,因她已經開啟「飲食自動導航系統」、味覺也重新被校正,也會盡量讓身體保持活動量。蔡明劼指出,養成會瘦的生活習慣,成功就不再用靠意志力,而是身體的自然反應。
鮭魚不只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更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幫助心血管健康、保養腦力與抗發炎。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直接吃「完整鮭魚」比單吃魚油膠囊,更能提升體內EPA與DHA濃度,若每周攝取2至3份鮭魚,搭配健康烹調,就能有效護心又養腦。
秋刀魚是少數仍維持銅板價的魚類。營養學者洪泰雄表示,秋刀魚雖然平價,營養價值卻很高,研究發現,食用秋刀魚有助降低血脂、預防血栓、促進消化與保護心血管,建議搭配富含胡蘿素的櫛瓜一起吃,胡蘿蔔素能轉化為維生素A,搭配多脂的秋刀魚,堪稱是絕配,可強化營養吸收率,幫助提升免疫力。
只是改變飲食順序,血糖竟然就飆升。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自己平時都是以「蛋白質、蔬菜、澱粉」的順序來進食,某天早上起床後因太餓,先吃了一口地瓜,結果血糖竟從80飆到破百,讓她驚訝不已,自此飢餓時絕對不會再優先進食甜食與澱粉。
人人都想看起來逆齡、健康老去,把習慣做對就有機會。一位70歲的男性,不只外表看起來只有50多歲,就連生理年齡也只有55歲,整個人相當有精神活力,而他能做到逆齡,不是靠神奇藥丸,而是把7大抗老習慣真正落實到生活裡,從飲食、睡眠、運動、心態,全面延緩老化。
桃園市永平工商籃球隊繼去年寫下隊史新頁後,今年將再度出征高中籃球聯賽甲組資格賽,而籃球隊最為人稱道的特色之一,便是校內餐飲科師生們所組成的「最強後勤應援團」,為確保球員們在賽事期間的營養與士氣,餐飲科特別研發出專屬的特色應援餐,如「勝丼」炸豬排蓋飯、雞腿塩燒等。
搶攻台灣餐飲市場,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29日主辦廚藝體驗活動,特別以「三杯美國雞肉刈包」作為創意料理,展現美國雞肉的高品質、多元應用,同時象徵台美飲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本次活動不僅展現美國雞肉的多元風味與高品質,更深化了台美在農業貿易與文化交流上的合作,進一步體現雙方持續升溫的友誼。
不少準媽媽都會遇到妊娠高血壓問題,專家提醒,若孕期中控制不佳,可能會進一步發展成子癲前症。中醫師提醒,擔心妊娠期間血壓升高的孕婦,可適量增加雞肉、魚肉、菠菜、空心菜、奇異果等食物的攝取,多補充水分、採取左側臥,亦可在中醫師評估之下,適量的服用「杜仲續斷茶」,能安胎也能降血壓。
年紀漸長,很多人出現掉髮的困擾,尤其是男性,在照鏡子時,常發現髮際線逐漸往後退。一項逾6萬人的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D、鐵與蛋白質,易加速掉髮,尤其是喝奶茶、可樂等含糖飲料與酒精,會加劇禿頭的風險,其中喝酒不僅與掉髮有關,還會增加提早白頭髮的風險。
肝臟是人體的沉默器官,國人如今吃得好,脂肪肝的盛行率也提高。BMI介於25~30之間者,高達半數都有脂肪肝,而BMI超過30的肥胖者,則8成都有脂肪肝。專家提醒,罹患脂肪肝14年,約有1成患者會肝硬化,而肝硬化後10年內,將有2~3成因肝臟疾病相關原因死亡。
台人愛吃泡麵,過量食用會增加腎臟負擔。醫師洪永祥指出,泡麵並不是完全不能吃,也不是腎臟毒藥,但如果吃過量、吃錯方式,就會讓腎臟提早報銷,除了不要喝光湯、不要天天吃之外,也盡量不要在夜間吃,否則會影響腎臟修復。此外,也別煮過爛讓澱粉過度糊化,導致升糖指數變高,更傷害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