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先進封裝技術的搜尋結果,共616筆
全球生成式AI市場正快速擴張,根據工研院統計,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13億美元,成長至2028年的519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35.6%。其中,亞洲展現強勁的追趕勢頭,預估CAGR達41.7%,成為帶動全球生成式AI發展的關鍵動能。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林建良指出,生成式AI正從技術驗證階段邁向應用落地的關鍵時刻,應用範疇快速擴展至行銷、金融、製造、醫療、教育與創意產業等多元領域。麥肯錫研究顯示,生成式AI不僅將推動企業營收成長,更將重塑知識密集型產業的生產力模式,引領營運走向智慧化,同時帶動勞動結構與職能重組。林建良強調,生成式AI的崛起象徵全球產業正式邁入智慧經濟新時代。
半導體製程競賽持續升溫,台積電次世代2奈米進展順利。繼蘋果預定成為首批導入N2製程的客戶,行動晶片雙雄高通(Qualcomm)與聯發科亦加快導入腳步,同步採用強化版N2P製程,帶動台積電A16製程量產時程提前。供應鏈傳出,A16最快將於明年3月展開試量產,顯示台積電已進入摩爾定律2.0新階段。
AI算力需求持續擴張,全球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競逐的焦點,已從單純擴建資料中心轉向「自製核心」。自研ASIC(客製化晶片)的新風潮正席捲全球,AWS、Google、微軟、Meta等巨頭全力投入,意在降低對NVIDIA、AMD等通用GPU的依賴。台廠ASIC業者創意、世芯-KY率先搶進,聯發科、聯詠等老牌IC設計公司也緊追上陣。
聯發科(2454)今日舉辦法說會,執行長蔡力行表示,全球資料中心ASIC市場總額(TAM)已自先前預估的400億美元上修至至少500億美元。聯發科持續以2026年雲端ASIC營收達10億美元為目標,並預期2027年可望達數十億美元,目標在2028年前於資料中心ASIC市場取得約10%至15%以上的市占率。此外,公司已於今年第三季完成首顆採用台積電(2330)2奈米製程晶片的設計定案,預計產品將於2026年正式推出。
日月光投控(3711)今年第三季毛利率為17.1%,高於市場預期,日月光四度上調資本支出,封裝與測試利用率維持在高水位,LEAP與傳統進階封裝線幾乎滿載,預期今年第四季毛利率可望持續季增0.7-1個百分點,外資評估日月光毛利率向上擴張穩在軌道上,推升後續營運表現。法說會後,美系重申正向,八家外資投資評等全面看多,目標價最高上看280元,其中四家美系外資目標價有三家上調、區間為228-280元,澳系給予Outperform(優於大盤)至232元,歐系給予Buy(買進)從178元上調至263元,兩家日系其一Upgrade to Buy(上調至買進)投資評等、另一目標價從160元至235元。
長華電材*公布2025年第三季營運成果,自結單季合併營收49.9億元,為連續第六個季度走揚;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均較上季同步走揚,展現穩健營運與獲利體質。由於該公司已切入先進封裝相關商機,市場法人看好該公司明年營運成長可望維持正向。
全球半導體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30日舉行線上法說會,公布2025年第3季營運報告,受惠於半導體封裝、測試及電子代工服務(EMS)業務的雙重增長,以及整體產能稼動率提升,公司單季營收與獲利表現卓越,歸屬母公司淨利108.7億元,季增45%,年增12%,EPS為2.5元,創下近11季以來新高紀錄。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表示,在周四會面時,他可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討論輝達最先進的Blackwell架構AI晶片。
神盾(6462)集團28日舉辦「2025 Egis Tech Day」,以「AI全面啟動」為主軸,聚焦AI視覺與AI HPC異質整合兩大主題,展現AI晶片、異質運算及3D封裝技術的完整布局。神盾董事長羅森洲指出,明年神盾首顆3奈米CPU將於5月完成設計定案(Tape-out),並同步發展3D封裝與CPO技術,為AI時代再下一城。
工研院舉辦「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受惠於AI資料中心、邊緣運算及供應鏈積極備貨需求,工研院預估今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產值將達到6.5兆元,年成長22%。而此強勁動能延續到明年,2026年產值估突破7兆元大關,達7.1兆元,年成長10%。
在全球AI浪潮強勢推動下,半導體產業正邁入全新發展階段。工研院指出,隨著AI技術快速擴展,台灣身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核心樞紐,IC設計、晶圓製造與封測三大領域皆積極布局以因應新興需求,預估2025年整體產值將顯著成長。特別是在摩爾定律逐漸逼近物理極限的情況下,先進封裝技術成為延續晶片效能的重要關鍵,包括異質整合、2.5D/3D IC堆疊與CPO(共同封裝光學)等新技術均成為焦點。儘管IC設計產業短期仍受市場波動影響,但受惠於AI PC、AI手機與車用電子等需求帶動,全年產值仍具強勁動能。業者若能深化AI晶片布局,並強化與雲端及軟體業者的合作,將有助打造高附加價值的AI生態系。
製程解決方案廠印能科技(7734)股價17日下探962元的近半年低後止跌回升,今(28)日以小漲0.95%開出,9點半後在買盤敲進下量增急拉,一度飆漲8.06%至1140元,創9月中以來逾1個月高價。三大法人續偏多操作,上周買超37張,昨日續買超12張。
為因應生成式AI帶來的高速運算與低功耗需求,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導、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主辦、三建產業公司執行的「半導體先進封裝技術研討會」,將於11月6日在新竹竹北地區舉行。活動邀請日本退休專家遠藤政孝博士以「驅動先進封裝的下一個十年:從厚膜光阻劑到CoWoS RDL製程」為題,深入解析先進封裝的最新發展趨勢與技術挑戰。
隨著AI與高效能運算推動半導體封裝技術邁向高速與高密度整合,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導、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主辦、三建技術課程執行的「半導體先進封裝技術研討會」,第二場將於11月19日在新竹竹北地區舉行,活動邀請日本專家須田悟史親臨現場,以「加速AI與雲端:高分子光導波路驅動CPO先進封裝發展」為題,深度解說CPO先進封裝發展。
台灣面板供應鏈近年尋求轉型,大廠各出奇招,然而隨台灣產業發展趨勢,生醫和半導體成為兩大方向。明基材(8215)、達運(6120)、力特(3051)、茂林-KY(4935)在生醫領域跨大步,群創(3481)、華宏(8240)、誠美材(4960)拓展半導體應用,期望新事業帶動營運重返成長。
達航科技於10月22日登場之TPCA Show中,展現智慧化製造與先進製程整合的最新成果,再度鞏固其在高階電路板製程領域領先地位。
台灣半導體生態系供應鏈在全球具舉足輕重地位,是長年努力所締造的奇蹟。台積電資材管理處處長柯宗杰指出,生態系整合的速度與效率,為台灣半導體強大之處,他強調,台積電與供應鏈夥伴合作秉持「Trust」與「Win-Win」的基礎;聯發科副總經理吳慶杉也表示,產業鏈在設計製造、驗證與量產扮演重要整合角色,是台灣半導體良好的根基。
2025年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年會於23日隆重登場,理事長長侯永清致詞時指出,在地緣政治風險與供應鏈重組的浪潮下,台灣半導體產業再度展現強大應變能力與國際競爭力。2025年產值預估將達新台幣6.5兆元,年增22.2%,穩居全球製造與封測龍頭,IC設計則維持全球第二,持續鞏固「矽島」地位。
偉勝乾燥工業參加「2025台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展示出專為電路板製程與電子產業打造的新一代智慧無塵無氧烤箱,展現高效能乾燥技術、智慧製造與綠色節能創新成果。
製程解決方案廠印能科技(7734)受惠客戶新廠產線建置陸續完成,訂單出貨顯著增加帶動2025年第三季營收續創新高,前三季營收已超越2024年全年、提前改寫年度新高。展望後市,由於訂單能見度已達2026年上半年,營運成長動能持續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