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全球景氣回升的搜尋結果,共16筆
中光電(5371)周二召開線上法說會,去年第四季EPS降至0.49元,年度受到產品組合變化不利影響,獲利減少四成,去年度每股盈餘2.1元,創下12年以來低檔。
總體經濟狀況分析:台灣7月出口金額為399.4億美元,年增3.1%,連九紅。累計1至7月出口金額為2,649.5億美元,是歷年同期次高水準,年增10%。7月出口表現受全球景氣回升力道偏向溫和,以及颱風造成工作天數減少,加上部分出貨遞延因素影響,但在新興科技應用商機維持熱絡,帶動出口連九個月正成長。
經濟部24日公布5月工業生產及製造業生產指數,機械設備業、汽車及其零件業生產指數年增皆由正轉負。經濟部官員分析,下游庫存去化程度不一,致整體長期需求不穩定;汽車及其零件業也因歐美客戶庫存去化不同而減產。
經濟部11日公布第一季製造業營收7兆2,198億元,季減10.2%,年減3%,減幅持續收斂,主因是去年同期中國大陸封控解除,比較基期較高,加上消費性電子產品銷售仍顯疲弱所致。值得注意的是,受惠AI、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挹注,電子零組件產業營收結束連續四季負成長,轉為年增6.8%,抵銷部分減幅。
經濟部今(11)日公布第一季製造業營收7兆2,198億元,季減10.2%,年減3%,減幅持續收斂。值得注意的是,受惠AI、高速運算與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挹注,電子零組件產業營收結束連續四季負成長,轉為年增6.8%,抵銷部分減幅。
經濟部統計處第一季製造業投資及營業收入數據出爐,單季製造業營收季減10.2%,年減3.0%,減幅持續收斂,儘管電子產品銷售仍顯疲弱,但受惠人工智慧、高速運算等需求挹注,帶動電子零組件業營收結束連續4季負成長,轉為年增6.8%。
東台(4526)雖在手訂單維持30億元水準,但由於全球景氣尚未明顯好轉,客戶詢單到下單時間拉長,保守看待第二季營運。東台23日在高雄路科園區總部舉辦廠內展,自力爭取新訂單,迎戰不景氣。
工具機大廠東台精機子公司榮田精機登錄興櫃,第一季持股從去年中54.47%降至44.88%,不再計入合併營收,第一季本業虧損1.61億元,無法靠匯兌收益及業外收入0.51億元彌補,首季每股虧損0.41元,較去年同期每股虧損0.02元顯著擴大。
受全球景氣不如預期影響,台灣機械設備4月出口值出現年月雙減的低迷,前四月累計出口值近90億美元,亦不若去年同期。台灣機械工業公會示警,新台幣貶輸日圓,導致台灣高階工具機機種出口訂單大幅下滑,無法與日本同業競爭,成台灣工具機出口隱憂。
經濟部統計處15日發布產業經濟統計報告,動力手工具業產值於2023年第4季轉正,隨全球景氣回升、廠商接單率提升,今年1月產值達22億元,年增57.9%。經濟部推估,動力手工具業產值可望恢復正成長。
廠商對未來景氣看淡,投資也跟著收手、態度審慎保守!經濟部10日發表2023年製造業「固定資產增購」金額,全年總金額1.73兆元,大跌2成3,創下14年來最慘紀錄;不過,出口表現則揮別去年同期負成長陰霾,3月海關出口統計為418.2億美元,年增率18.9%,連續5個月正成長,是近2年來最大增幅。
反映企業對未來景氣看法的「固定資產投資」糟糕!經濟部今(10)發表2023年製造業「固定資產增購」金額,第四季總共 4287億元,年減37.2%。總結後導致2023年全年增購金額1.73兆元,大跌23.7%。不管是第四季或是全年跌幅,都創下14年來最慘紀錄。
今年來台股上漲超過一成,景氣趨勢向上者直接參與除權息勝算較大。台積電及供應鏈、AI伺服器零組件、營建、散裝航運、政策拉抬重電及軍工除息行情較看好。再來就是公司偏多、股利較去年提升的金融股。
在企業擴產、擴編的自用需求強勁下,商用不動產市場景氣春燕歸來。商仲業者調查顯示,1月上市櫃公司商用不動產總交易規模達186億元,較去年同期倍增,不僅都會區商辦廠辦交易穩定外,全台都會外圍工業地產大型交易更遍地開花。
去年經濟成長疲軟、產業投資趨於謹慎,工業地產熱度減退,據信義全球資產統計,2023年全台廠房、工業土地交易量僅348億元,年減58%,不過今年在AI新興科技、企業ESG轉型等題材助攻下,可望推升新一波工業地產交易熱潮。
台電強韌電網計畫持續釋單、台商回流建廠、民間建置太陽能光電及風力發電案廠所需電力線纜,成為線纜業2024年營運成長三大動能。華新、華電、華榮、大亞、宏泰、大山、億泰、合機等線纜廠普遍對2024年營運審慎樂觀,預期營收將勝過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