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出生人數的搜尋結果,共130筆
內政部發布最新人口統計,10月出生僅9,458人.死亡人數近1.6萬人,全國已連續58個月「生不如死」,折合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3.26,全國除連江縣外,各縣市死亡人數皆超過出生數,全國總人口已連22月下跌至2,331萬人。2025年新生兒出生數連月創低探底,累計今年1至10月出生人數僅90,839人,全年恐難保12萬。
韓國總統李在明於APEC大會上提出呼籲,籲成員國應共同面對「人口危機」,因為「人口結構的變化是一個嚴重且重大的危機,影響社會的各個層面,包括經濟成長、勞動市場、育兒與福利等。」他說,若只有部分或個別國家來面對,將更難以解決人口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危機,而他的呼籲納入了APEC「慶州宣言」裡。`
去年龍年、今年小龍年,雲林縣府推出「萬寶龍催生計畫」,6億元預算在1年8個月已催生1萬700名嬰兒,縣議員廖偉晴質詢強調,好的政策應該延長。縣長張麗善7日表示,從數據看來,第一胎占58%、第二胎38%、第三胎只剩8.9%,想有效刺激人口正成長應該從第三胎加強補助,縣府正在研議新辦法,下月公布。
去年龍年、今年小龍年,雲林縣府年推出「萬寶龍催生計畫」,6億元預算在1年8個月就催生1萬0700嬰兒,縣議員廖偉晴質詢好的政策應該延長。縣長張麗善表示,從數據看來,第一胎占58%、第二胎38%、第三胎只剩8.9%,想有效刺激人口正成長應該從第三胎加強補助,縣府正在研議新辦法,下月公布。
今年以來,全球籠罩在川普的關稅陰影裡,台灣也沒有例外,5月各預測機構紛紛調降經濟預測,對下半年更為悲觀,不過,由於AI及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帶動台灣晶片產業,使得經濟超乎預期的好,主計總處甫公布第三季經濟成長高達7.64%,創近15年同季最高。依出口、投資情況研判,全年經濟成長非但不悲觀,反而可達到5%以上,創四年來最高。
行政院繼推動婚育住宅政策後,9月再為育兒祭出催生新政,除持續推動此前已實施的人工生殖、凍卵補助、首期孕、假期彈性應對養等措施,新推動者包括:簡化各種不同保險生育給付,調整中央統一每一胎兒補助10萬元,同時與地方既有的補助兼容,及推動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與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等「好孕」三大方案,希望讓新生嬰兒人數止跌回升。
今天是國慶日,在出生率逐年下降之際,搶生國慶寶寶情景已不復見,生殖醫學權威李茂盛預測,今年出生人數恐低於11萬人,比去年降幅更大,去年新生兒數還有13萬多,第6年的「生不如死」將令人觸目驚心。他分析說,房價和物價高、生養小孩經濟壓力大,均是少子化主因。
2025年新生兒出生數連月創低探底,內政部發布最新人口統計,9月出生僅8,603人、年減逾27%,為歷年單月第三低的出生人數;而9月死亡人數約1.5萬人,全國已連續57個月「生不如死」,折合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3.54,且各縣市無不一例外、死亡人數皆超過出生數,致全國總人口已連21月下跌至2,331.7萬人。
2025年新生兒出生數連月創低探底,內政部發布最新人口統計,9月出生僅8,603人、年減逾27%,為歷年單月第三低的出生人數;而9月死亡人數約1.5萬人,全國已連續57個月「生不如死」,折合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3.54,且各縣市無一例外,死亡人數皆超過出生數,致全國總人口已連21月下跌至2,331.7萬人。
台灣1歲以下嬰兒死亡率連續20年高於日韓等國,醫師指出,近5年我國每年平均600名1歲以下嬰兒死亡,其中100人死於先天性畸形、染色體異常等先天疾病,呼籲新手爸媽進行新生兒篩檢,除了公費項目,也加選11項自費項目,提早發現並預防龐貝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等高致死率疾病。
衛福部「狼醫查詢平台」近日上線,揭露7名醫事人員經司法判決確定性平事件,但外界詫異,其中3名醫師仍在執業。衛福部表示,8月下旬將邀集醫事團體和法規專家研議,醫事人員若涉入性平事件,是否在調查期間予以暫時停職,或判決有罪直接廢止醫師證書。
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立委指出,我國相較於日本、韓國、新加坡,在少子化政策上力道不足,且未有專責單位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目前正在盤整資源,希望今年底成立兒少專責單位。
日本總務省6日公布的人口動態調查結果顯示,截至今年1月1日,日本本地人口連續16年減少至1.206億人,年減90.8萬人、降幅0.75%,雙雙創下自1968年有調查以來的最大降幅。
內政部6月10日公布國內最新戶口統計資料,今年5月全國出生8433人再創歷史新低紀錄,且國內已經連續53個月「生不如死」,意即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人口持續負成長。基隆市民政處長呂謦煒表示,基隆自2010年起,死亡數就超過出生數,市府今年除將原本2萬元的生育補助金提高到3萬外,也持續推動未婚聯誼、市民集團婚禮等活動,社會處也提供「好育乘三」等政策。
內政部發布最新人口統計,5月出生僅8,433人、為歷年單月最低的出生人數,繼上月新生兒創單月新低後,又續探底;而5月死亡人數約1.5萬人,全國已連續53個月「生不如死」,折合年自然增加率為千分之-3.5,且各縣市無不一例外、死亡人數皆超過出生數,致全國總人口已連17月下跌至2,335.5萬人。
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出爐,今年5月全台出生人口數僅8433人,跌破8500人創歷史新低,死亡人數則為15382人,連續53個月生不如死,全台總人口僅剩2335萬5470人。
全球首富馬斯克在2022年曾提出警告,他認為「如果日本的生育率不能有效提升,那麼遲早會走向滅亡」。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出生人數只有68.6萬人,是自1899年以來,首次跌破70萬人大關,同時其總和生育率(婦女生育子女的數量)為1.15,也創下1947年有統計以來歷史新低。
日本少子化問題成了擋不住的人口危機。日本厚生勞動省今天公布人口動態統計數據,2024年日本國內日本人的出生人數為68萬6061人,比前一年減少約4萬人,創下新低,日本人口已連續18年自然減少。此外,日本女性總生育率為1.15人,也創歷史新低。
新北市長侯友宜14日主持市政會議,衛生局以「新北孕育寶,母嬰全照護」為題專題報告。面對少子化衝擊,侯友宜宣布「好孕補助3連發」於7月1日上路,盼藉提高女性「醫療性」凍卵、增加男性「醫療性」凍精及全國首創解凍卵補助,支持有意願成為父母的年輕朋友,同時擴大施打腸胃炎疫苗補助範圍,提供父母生育、孩童養育更完善的照顧。